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工程制图考核体系通常根据期末考试和测绘成绩来确定学生的课程成绩,缺少对学生过程性表现和理论结合实践能力的评定。本文结合工学特点,分析现行考核模式的弊端,提出工程制图考核体系优化策略,提议增加过程性考核权重,以过程、成果两方面去考核学生,全程跟踪式教学;建议将理论课和实践课从原先分离式教学改为融合交互式教学,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试点教学表明,该考核模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准确反应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与掌握情况。
关键词:工程技术;工程制图;教学改革;过程式考核
本文引用格式:周玉等.工程制图过程融合式考核评价体系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66):267-269.
工程制图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工学基础课,主要教授工程图样的理论、方法及技巧等专业技能,教学过程中配有AutoCAD软件教学课,演示、讲授绘图软件的使用方法[1-3]。学生修读后形成的“图样识读、工程测绘、图样表达、公差标注以及图样标准化”的能力是后续机械设计、产品设计等专业课的实践及理论基础,为今后从事相关职业打下坚实基础[3]。
课程考核是评定学生课程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起检验和反馈作用[4]。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素养和专业能力进行综合评分,其考核成绩是学生学习效果、教师教学成果的最直观体现[5-6]。
本文从分析工程制图考核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在现行考核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增加考核主体、融合考核内容、细化考核标准、延长考核周期,构建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考核体系。
一 工程制图考核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校通常将工程制图的理论课和AutoCAD软件实验课分开教学,根据权重得出学生工程制图课程的最终成绩[1,3]。该考核模式无法反馈学生对理论课和实验课的结合掌握程度,忽略学生的过程表现、差异化教学,具有如下弊端:
(一)考核主体结构简单,交互性差
考核主体是考核体系中的成绩评定者,根据被考核者平时表现以及笔试结果得出学生的最终成绩。但是,考核主体通常由理论课教师和实验课教师组成,结构单一、交互性差。该考核主体结构注重由上至下的单向评定,被考核者只能被动接受结果,存在考核主体地位不对等、被考核者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等问题。考核主体缺少学生自评和组内互评,没有考核结果的激励,导致组内学生没有动力互相监督学习,也缺少组内互助意识。
(二)考核内容融合性差,理论实践分离
考核内容用于检验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和融会贯通的能力,是建立考核体系的根本目标。考核内容应以督促学生完成理论课与实践课并将其结合为目的,具体为,既能熟练手绘工程图纸、又能使用AutoCAD软件标准绘制工程图样。但是,教研室安排两位教师分别教授,难免会出现教学方法不统一、理论课和实践课相分离、考核内容融合性差、无法紧密衔接等问题,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考核标准粗放,主观性分值较多
细化考核标准能减少考核主体的主观偏差,确保考核结果能全面、客观地反映被考核者的真实水平。但是,工程制图考核内容多、范围广、选题多,如没有结合选题的特点及难易程度就采用统一、粗发的考核标准进行评分,考核结果可能会偏离被考核者的实际水平,使考核流于形式且影响考核的公正性。再者,如果考核标准的主观评分项较多,导致考核结果过于依赖考核主体的主观判断,造成专业能力有差距的学生得到的分数差别不大,会出现平时表现差、临考随便应付的学生也得到高分,有失偏颇。
(四)考核周期未全覆盖,忽略平时表现
工程制图的考核应具有过程性和阶段性,但现行考核体系只关注期末笔试成绩和绘图成果,考核周期较短。这种忽略过程性表现的考核体系会导致学生主动性差,作业敷衍,临考前才复习备考,不能准确评定学生的真实专业水平,更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教师而言,由于平时没有考核要求,再加上自身忙于科研,导致疏于对学生进行教学管理与沟通,未能及时跟进辅导,也会导致学生对学习不重视。
二 工程制图考核体系优化策略
根据目前工程制图考核模式所出现的问题,结合课程特点,提出以下优化策略,构建图1所示的考核体系:
(二)融合考核内容
工程制图与AutoCAD软件课程关系紧密,分离式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议由工程制图教师与AutoCAD实验教师共同探讨、提出融合式考核内容,关注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一)增加考核主体
提议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教师互为第二教师,增加考核主体的结构梯队。第二教师协助主讲教师共同把控学生的学习进度,对学生进行过程性和最终性考核,有助于将理论和实践融合,便于学生接受学习内容。
增加学生为考核主体,作为自我评价的补充。学生组队成立作业小组,在题库中选择感兴趣的课题后协作完成课题。课题成果接受主讲教师、第二教师的考核,并就过程表现和成果进行自我评分,再与组内成员互评。
图2为考核主体在过程考核或成果考核中的评分权重。理论和实践教师共同考核,结果可相互对照,降低考核偏差。学生自评、互评既提高学习积极性,又增加同学间的互动,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互补。
提议增加学生绘图能力的考核内容。每章节理论课后要求学生使用AutoCAD软件进行答题;期末大作业测绘,除了要求学生完成尺规作图外,还要求使用AutoCAD进行绘制,并计入考核成绩。
(三)细化考核标准
授课教师是最熟悉教授课程和学生平时掌握程度的考核主体,而学生最了解在学习中的短板和优势。因此,针对考核标准模糊的问题,建议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考核标准,使考核标准具体化、量化以及过程化。确定考核标准后,考核主体应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监督学生按步骤、有条理完成课程学习、考核。
(四)增加过程性考核
工程制图的学习内容分散、知识点关系密切。建议完成每章学习后,授课教师就该模块进行考核,并要求利用软件再次答题,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和软件操作能力。
组织以项目为导向的小组考核,让学生自由组队进行讨论学习。这种阶段性、全过程考核既能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及时巩固与总结,又能查漏补缺反馈教学效果,进行准确地全面评价。
表1为项目作业的过程性考核评分表(以振动筛项目小组为例),该表一式四份,分别由主讲教师、第二教师、学生以及项目小组持有,教师和学生根据项目特点和实施难度共同制定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最终根据学生的过程性表现进行考核。
三 结束语
本文分析工程制图考核模式的主要问题和成因,结合课程特点,提出考核质量的提升对策,构建更为合理完善的评价体系。这种评价体系具有分阶段、多维度的过程控制思想,在各个设有工程制图的专业有一定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杨莉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图学学报,2018,39(04):786-790.
[2]梁国星等.工程制图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6(11):57-60.
[3]穆浩志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工程制图课程大纲的改革与实践[J].图学学报,2016,37(05):711-717.
[4]唐晓初等.机械制图考试模式的改革探索与实践[J].工程图学学报,2009,30(01):130-135.
[5]苏宏林,浦毅.高职"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6):22-25.
[6]宋洪侠.深化机械制图教学改革培养高技能创新型人才[J].图学学报,2013,34(03):142-147.
[7]苏静波,李昂,张珏,马志国,殷佩生.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水利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5(19):200-20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7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