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我国职业教育现代标准体系分析中,需要根据相关的改革战略思路,实施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明确演变的标准,判断职业教育体系的衔接不畅问题,分析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存在的沟通问题,判断职业培训功能问题。本文将针对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标准体系的综合战略布局进行分析,研究不同阶段教育的分流、建立、健全情况,实施有效的培训沟通,建立和谐的发展模式,明确职业教育体系标准,加强综合职业教育标准一体化的建设。
关键词:职业教育;现代化;体系构建
本文引用格式:胡江东.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标准体系的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9,6(64):144-145.
我国职业教育数量和人数快速成长,伴随着职业发展规模的实施,大体呈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分析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沟通的特色体系,明确构建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的任务标准,加强一体化教育纵横分析,构建完善的社会培训模式,提升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构。
一 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现代化特点
教育体系是对国家各个类型教育形式的相关联系,相关衔接,确定整体构成标准。确定学制标准,学校类型和学校体系。体系是教育的上下关系,左右联系。学制是根据各方面教育的基础构成,分析教育体系的组成形式。教育体系中还包含教育结构比例关系,确定教育体系的转变过程,明确学制发展的探索模式。
(一)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方法
教育是具有依附性特点的,受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职业教育在学制教育中逐步演变,不同的历史时期经济社会的变革不同。我国近现代教育中,学制设计模仿西方国家,沿用时间满足社会主义教育体的需求,实现全球化、产业化、现代化的体系变革。依照职业教育体系内容,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现代构建的标准,提升整体思维习惯模式的分析。
(二)从多参与形式中获取民族的决策教育体系
按照学制设计的过程,自下而上,分析效果不同的情况。按照学制进行理念分析,提高适用的强化效果。分析上至下的推行方法,对照全国范围内的社会各界影响参与水平,明确教育科学实验的态度和标准要求。从教育实践内容进行把握分析,确定决策的提案内容,以科学的思路和学制标准,确定多伸展的现代化主张形式。在实践体现中,加强《教育规划大纲》的制定,分析职业教育体系下的构建标准,从多角度、多形式、多理念上明确现代化决策推行建设水平[1]。
构建中国有特色的教育体系内容,重点分析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分析职业教育的理性、民主、专业、法治、生产等内容,在职业教育中构建完善的设计理念,提升法律制度的支撑,依照民主、专业的要求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通过贯通、融通、质量保障,确定生产职业教育体系的结构分析标准,提升体系的贯通、融通,完善生产职业教育体系结构的合理性,满足现代经济综合结构发展的配合,实现产交结合,构建理性化的教育体系。
二 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应用人才的培养需求,需要突破分析职业教育的产业结构、层次不合理的问题,分析普通教育、社会职业培训之间存在的沟通不足问题。
(一)中高职业教育缺乏的多途径衔接不合理
我国的教育管理不同,需要根据不同部门、不同条件、不同政策标准、不同业务进行划分,分析教育的定位标准和特色形式,判断人才培养的基本特点,分析造成教育资源浪费的因素。
职业教育主要是高中生,中职教育在职业教育上是封闭的,教育设计和课程主要以基础为准,缺乏层次衔接,无法满足高层次的优势要求[2]。
国内高职人才培养的层次较为严格,大部分高职院校被限定为专科学历,高职学生专科毕业后,往往有继续求学的愿望。通过高等教育、自考、电大等形式,从根本上实现系统化的职业教育体系。我国面临产业结构的升级,需要以有效的技术型分析形式,提升高职教育层次化发展趋势。
职业教育内部存在断层,衔接不足。随着改革开放以来,需要以有效的升学教育为标准,重视职业类课程的推行,职业毕业生考试科目和内容受到限制,缺乏教育知识内容的提升,缺乏学分互认机制,学生无法完成专业化的转型。
(二)职业教育培训缺乏的补充关系内容
职业教育体系以学生职业技能为标准,获取职业资格为目标。通过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的综合提升,确认职业教育的体位和标准意义,拓展教育培训内涵,强调职业技术培训的准入制度分析。职业资格证书管理监督需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如果职业教育准入制度标准不合理,区域划分不明确,就可能存在执行不到位的情况。需要根据职业教育体系进行制度设计分析,判断社会经济发展的匹配关系,研究与国际职业教育之间的差距,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标准模式[3]。
三 职业教育体系的现代化构建分析
(一)职业教育学历层析的上移
高职业级别的教育层次是以高职业教育体系变化为标准,分析共同的发展趋势和变化水平。例如,设置与本科教育、硕士教育、博士教育相关的级别专业内容,构建完善的层次应用人才培育体系模式。按照职业教育学历层次进行上移分析,明确高等教育的综合化发展过程,判断技术创新推进的发展上升水平,企业岗位需要以需求量增加为应用标准,重视高新技术的岗位需求,明确本科层次技能人才的发展需求,调整交叉、复合、创新岗位的特点,提升专业性高等级人才的发展水平分析。
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上升发展阶段,受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以高等技术人才的发展需求为上移趋势,加强职业教育的规模和数量拓展,纵向分析层次的发展模式,以职业教育的学历层次为标准,不受产业层次的局限性,逐步延伸上升级标准。国家教育行政管理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的定位,分析职业发展的教育空间,以高校层次职业教育研究为模式,分析本科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空间,判断高校研究层次的职业化发展教育规程,吸引本科层次的毕业生,加强高职型人才的驾驭培训,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根据中职教育的质量水平不足问题,判断缺乏吸引力的情况。从教育的全面发展角度,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的教育发展水平。从农村低收入群体的教育人事水平,加强教育职业的宣传,逐步推进高职教育的整体上移,提升行政教育管理的手段的应用,实现中职教育的一比一规划[4]。
建立完善的高校学位衔接标准制度,满足高等教育整体多样的发展需求,目的是实现高职教育与国际学校的衔接规划,促进高职教育角度的发展。在高职教育分析中,需要依照学位、高等职业教育资格、社会人才需求等进行转变,不断提升职业规划教育的社会影响力。
(二)职业教育资格与学历资格之间的转换分析
按照学历资格、职业资格相互的沟通,确定衔接标准,构建完善的新型国家认证体系模式,意图实现有效的教育制度设计和沟通。准确的分析教育资格、职业资格之间的关系,确定职业知识和技能的操作模式,以资格证书制度进行技能分配,确定评价标准,构建完善统一的框架制度标准。通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资格互认操作,不断推进国家与国家人力资源的综合沟通,提升我国资格制度设计的推进应用。
学历资格、职业资格要实施统一的标准,需要相互对应分配,具有同等的效力。职业资格证书是以同等级别的学历标准要求,意在实现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的等值交换,明确资格证书的制度标准要求,改变我国现有传统的观念,调整职业培训、职业教育、职业贯穿的衔接,享受同等地位标准要求,获取国家教育体系的组成标准。根据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对普通高校、培训机构实施相关自由的流动水平分析,明确职业教育体系的衔接操作,通过全社会各类人员的开放分析,创造符合最终教育理念的环境思路。
按照学历与职业资格证书的管控,打破我国管理长期发展中存在的避雷,依照各自职业建设要求,设置国家教育机构标准,明确部门之间的权责划分,消除各类教育之间的壁垒,强化跨界教育的统一管控,建立涵盖职业教育的等值资格。其中包含职业资格教育、职业培训协调及一体化,推进职业教育综合高效体系的运行[5]。
四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职业教育教育现代标准体系构建过程中,需要明确职业教育的标准,分析职业教育的特征和重要性,以有效的标准体系为结构,提升综合教育的快速发展,满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运营。
参考文献
[1]褚宏启,杨海燕,曲正伟.构建高效公平的中国现代教育体系[J].人民教育,2009(19):6-9.
[2]曲铁华,梁清.我国近代学制发展嬗变及启示[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04):10-13+63.
[3]吴丽娜.职业教育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分析[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05):4.
[4]周海英.高等教育普及化情境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1):89-91+95.
[5]吴思.新形势下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J].教育现代化,2016,3(26):284-28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7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