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川剧入校园探索 ——以四川省乐山市实验小学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8 16:42:5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乐山实验小学通过兴趣班、校本课程等方式,让川剧进入中小学义务教育,在赏川剧、演川剧的过程中,逐渐懂川剧,爱川剧,不仅提高学生对川剧文化精髓的感知,也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川剧;传承;小学

本文引用格式:孔清,等.川剧入校园探索——以四川省乐山市实验小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65):283-284,292.

川剧历史悠久,唱腔丰富,表演极具特色,用四川话讲述四川人们喜闻乐见的故事,深受人们喜爱,是四川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川剧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政府非常重视其进一步传承与保护。在国家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的意见》的政策之下,四川省各地也相应做出一系列工作。2015年12月,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教育厅共同主办了四川省首届中小学川剧传习普及展演,目前已成功举办四届,为省内中小学生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孩子们从听川剧、看川剧到登上舞台表演川剧,大大提高了孩子们对川剧的特爱,这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有力尝试。

2008年,以乐山川剧院为代表的“嘉阳河”川剧艺术被市政府列入乐山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申报为省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进一步被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传习展示基地。在这样的政策之下,乐山市实验小学与实验中学成为“文瀚嘉州·百姓直通车——嘉州古艺萌春传承培训基地”,为了有效普及川剧传统艺术,乐山川剧院决定每周定期给两所学校学生讲授川剧知识。

2017-2018年,乐山市实验小学在四川省中小学川剧传习普及展演中,均摘得头筹,尤其2018年的折子戏《花田写扇》,在小朋友们“萌”劲十足的表演中,获得了阵阵掌声和较高评价。乐山市实验小学今天的成绩离不开乐山川剧团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与努力。

\

 
一 川剧课堂形式

(一)川剧班的组建


乐山市实验小学的川剧班是特长活动课之一,时间安排在每周一下午与周五下午。学生们对川剧具有浓厚的兴趣,通过自愿报名、老师选拨的方式进入川剧班。参与学生主要是3-5年级学生,目前有两个班:基础班与高段表演班。基础班为初学者,年龄段层次不齐,主要进行基本功训练。高段表演班是由基础班“毕业”的学生组成,课堂内容以排练川剧剧目片段为主,两个班教学主要由乐山川剧院多名川剧老师担任。

(二)教学内容

川剧进校园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进一步喜欢,因此课程内容要注重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规律。2015年开始,乐山川剧团每年选派十多位川剧

演员,每周定期在乐山市实验中学、乐山市实验小学川剧班授课。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基本功、唱腔、身段教学。乐山市实验小学川剧班分为基础与高级两个班,基础班学员主要学习基本功,经过一定的学习,通过选拔可以进入高级表演班。高级表演以表演川剧片段为主,为参加省市各比赛做准备。

(三)川剧学习保障

在国家、政府政策支持之下,乐山实验小学作为川剧传承培训基地,为川剧在校园得以顺利实施提供了很多帮助,川剧团老师们对学校音乐老师的培训都是开展川剧艺术教学的有力保障。乐山实验小学也将川剧融入音乐课堂,让孩子们通过川剧的唱腔、川剧舞蹈动作等内容感受川剧的艺术魅力,并展示孩子们的获奖视频,通过身边的小榜样感染和带动更多的小川剧迷,这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和自信正是传统文化传承的目的。

(四)比赛性川剧排练及演出

2017年与2018年,乐山实验小学在乐山川剧团老师们的指导下,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经过几个月的排练,在“四川省中小学川剧传习普及展演”中,两次获得一等奖,《钟馗嫁妹》《花田写扇》两部剧目的呈现,从筛选演员到编排,孩子们在川剧艺术学习中获得了很多收获,也更深入地理解与感受川剧的文化魅力。

四川省第四届中小学川剧传习普及及展演节目之《花田写扇》,本场剧目选自川剧传统经典折子戏。主要讲述书生边济上京赴考落第,流落他乡,靠卖字画度日。小姐刘玉蓉带着丫环春莺来到花田,见书生一表人材,顿生爱慕之心,叫春莺将自己的白扇拿,叫边济将花田景色题诗一首写在扇上,以试书生才气。孩子们乖萌的表演也得到了专家评委的肯定。

二 川剧课堂特点

经过几年的努力,川剧在乐山实验小学的教学中取得了初步成果,大部分学生能够对川剧津津乐道,小戏迷们通过舞台表演越来越喜欢川剧,同时也带动了家长们一起关注、欣赏川剧。因此逐渐形成川剧传承发展的良性循环。

(一)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乐山实验小学以艺术教育活动为载体,开设川剧兴趣班,鼓励学生了解川剧知识,欣赏川剧唱段,学唱川剧唱腔,表演川剧身段,努力提高学生对川剧的兴趣。川剧兴趣班分为基础与高段两个班级,基础班主要普及川剧基本知识与技能,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从中选出特长学生进入高段班进行加强培养,排练川剧经典片段,参加比赛,进一步提高学生川剧表演水平。普及教育与提高技能相结合,在普及川剧基础知识和学唱唱腔的基础上,加强特长学生和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的培养和训练,借助四川省中小学川剧传习普及展演,增强孩子们自豪感与自信,同时也给基础班的学生一种努力目标与方向。

(二)教育与引导相结合

任何学科教学都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在以人为本、育人宗旨之下,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乐山实验小学通过用川剧表演讲故事,在表演中学习川剧知识与技能,让孩子在寓教于乐、寓教于学中潜移默化地领悟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内涵,从而自觉学习和接受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三)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传统文化传承需要校内与校外力量相结合。大部分中小学的音乐老师具备扎实的音乐专业技能与教学能力,对传统文化有所了解,但不够精深甚至熟悉;校外剧团专业老师具有深厚的表演功底,但缺乏针对小学生的教学方法与经验。二者相结合,以校内为主阵地,充分发挥校外团体的独特功能,共同发展,促进传统文化传承。

三 川剧课堂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川剧体现了四川人民的精神追求。川剧是四川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继承了昆山、梆子、皮黄、弋阳四大声腔,吸纳各家所长为己所用,诙谐幽默、亦庄亦谐的表演风格,体现了四川人民乐观、积极、豁达的精神追求。通过观赏与表演川剧,久而久之,孩子们能够从中体会其精神追求。

川剧文化体现了四川人民朴实、忠义的价值文化。川剧剧目丰富,有“唐三千、宋八百,数不完的三列国”之说,内容多来自历史故事、劳动人民生活,体现了四川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勤劳、朴实的追求,对忠孝仁义传统美德的传承。在川剧滋养了孩子们的价值文化。川剧文化培养了孩子们的审美价值。通过学习川剧、表演川剧,学生们不仅可以感受台步身段之美、唱腔之雅,还能体会唱词之幽默与风趣。

四 结语

通过了解川剧知识、欣赏唱段唱段、表演川剧剧目、化妆体验川剧脸谱等方式,让孩子们逐渐从“知戏”“赏戏”到“唱戏”“爱戏”,丰富的内容提高了孩子们对川剧的兴趣,同时也带动一家人成为川剧迷,形成健康的川剧发展生态。中国戏曲学院继续教育部主任姚志强表示,只有进入到校本课程,戏曲才算深入到教育层面。因此,学校可以开发音乐与川剧相结合的音乐校本课程、校本教材,创建川剧社团,开展川剧文化主题活动,根据学生年段的不同,分段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通过学科渗透方式,将音乐、美术等课程相结合,进一步开展特色的川剧课程。

\

 
参考文献

[1]晏一立.四川省中小学川剧传习普及展演发展评析[J].四川川戏剧,2018(01):83-87.
[2]崔迁.川剧进入四川地区小学音乐课堂的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8:17-20.
[3]张侃.四川省川剧进校园基本情况调研报告[J].四川戏剧,2013:120-122.
[4]何晓玲.川剧进校园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以彭州市为例[J].四川戏剧,2016(02):176-178.
[5]王艳,秦鹏楠.民族音乐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7,4(26):237-23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7151.html
本文标签: 川剧 ,传承 ,小学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