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研究以宁夏大学为例,基于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分析了在宁夏高校范围内推行阿拉伯语移动学习的可行性,并根据学生对这一学习模式的认同情况学习效果,探讨如何真正有效地开展阿拉伯语移动学习。
关键词:智能手机;移动学习;阿拉伯语
本文引用格式:刘东宁,等.基于智能手机的阿拉伯语移动学习研究——以宁夏大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65):225-226,240.
随着时代的进步,智能手机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不仅将手机看作是课余休闲娱乐的一部分,而且还利用手机参与学习过程,这为开展阿拉伯语移动学习提供了可能。
一 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概述
关于移动学习的定义,学者们众说纷纭。A.Dye于2003年将移动学习定义为一种基于移动电脑设备的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学习;2009年深化了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并提出移动学习“是一种使用移动网络和工具的新的学习技术,可以随时随地拓展数字学习渠道、获取教育服务和信息。”[1]同时夏增亮认为,“所谓移动学习(M-learning),顾名思义就是指学习者通过移动通讯互联网,利用相关手持移动通讯设备(手机、PDA等)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形式都可以进行学习”[2]。但是无论如何定义,移动学习天生就具备了五个特点,即:交互性、丰富性、及时性、自主性和跨时空性。智能手机可以使学生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破碎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学习资料,拓展了学生的阿拉伯语语言环境,并可以跟教师就相关学习问题进行沟通,实现阿拉伯语学习的及时性。
二 基于智能手机的阿拉伯语移动学习可行性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和随堂访谈,笔者发现在宁夏高校范围内开展基于智能手机的阿拉伯语移动学习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第一,移动学习具有良好物质基础。宁夏大学阿拉伯语专业学生智能手机拥有率为100%,这就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展移动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同时,宁夏地区的4G的普及率较高,未来的5G网络将使移动学习更加快速、便捷。
第二,移动学习具有良好的心理基础。大学生是互联网的“原住民”,对移动网络具有天然的热爱和热情,他们愿意通过网络进行互动与交流,体现自我的价值。移动学习具有交互性、丰富性、及时性、自主性和跨时空性等特点,契合了当代大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学习需求,容易为大学生所接受。
第三,移动学习打破了学习的时空限制,实现学习的即时性。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具有“学习时间短、学习内容微小及内容之间连接松散”[3]的特征,学生将自己语音练习的录音、不理解的问题以图片、语音或视频的方式发送给教师,教师依据自己的时间适时解疑答惑,这样就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缩短了问题存在的时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四,移动学习增加了学习的直观性和趣味性。移动学习可以将部分优秀的阿拉伯语影视作品、音乐、图片,如阿拉伯语版的《辛巴达历险记》《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等,引入学生的课内外学习当中,使抽象乏味的语言学习以更加直观性的方式呈现,增加了语言学习的趣味性。
三 移动学习在阿拉伯语学习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本研究以宁夏大学阿拉伯学院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随堂访谈等手段,以定性和定量分析为手段,综合分析移动学习对于改进阿拉伯语教学的效果。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宁夏大学阿拉伯语专业的学生智能手机持有率达到100%,他们对通过智能手机开展阿拉伯语移动学习具有强烈的热情和兴趣,学习意向达到100%,而且100%的学生都有从事移动学习的经历。
从学习效果来看,56.52%的学生认为移动学习的效果一般,4.35%的学生认为移动学习效果不好,30.43%的学生认为移动学习效果很好,而8.7%的同学认为移动学习效果非常好,这说明大部分学生比较认同利用手机来开展阿拉伯语移动学习,但是大部分学习却发现移动学习的效果一般,只有39.13%的学生能够真正认可阿拉伯语移动学习。这一方面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关,他们不能有效地利用智能手机开展移动学习,另一方面也与移动学习环境不佳、教师的引导有一定的关系,同时,这也反映了阿拉伯语移动学习有较长的路需要摸索。学生普遍看好这一新的学习模式,100%的学生认为该学习模式具有良好的发前景,是对传统学习方式的有效补充,但离不开学生的自律。
从学生开展阿拉伯语移动学习的时间比例来看,86.96%的学生每天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为两个小时以上,而78.26%的学生能够每天至少一小时使用智能手机开展移动学习。这说明无论学生是否认同移动学习的效果,他们普遍愿意利用智能手机开展移动学习,其根本原因在于智能手机本身的智能性、便携性和普遍性,使阿拉伯语专业的学生摆脱了每日携带厚重字典的负担,轻松地学习词汇、练习听力,拓展课外阅读,将移动学习看作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从学生与教师沟通方式来看,73.91%的学生会选择以文字的形式与教师就相关问题进行沟通,而图片和语音沟通成为辅助手段,视频沟通比例为0%,这反映了学生普遍喜欢以即时性的文字进行线上沟通,并辅以文字和语音进行必要的解释,而不愿意选择以视频的方式过多干扰老师的工作和生活。
从学生的移动学习内容来看,86.96%的学生利用智能手机查阅生词并进行预习,91.3%的学生会选择利用学习软件或公众号来拓展自己的语言学习视野,82.61%的学生会选择利用智能手机获取教师发布的教学资源,此外还有78.26%的学生会选择从事以阿拉伯语为基础的娱乐学习。
综合上述,我们可以发现,基于智能手机的阿拉伯语移动学习不仅得到了学生的认可,而且他们已经不自觉地将其应用到自己的语言学习当中,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并愿意每天花费一定量的时间用于移动学习,但是学生更关注于智能手机的字典功能、拓展阅读功能、作业功能,而对移动学习的育学于娱功能、复习功能、与教师互动功能关注较少,可以说,阿拉伯语专业的学生尚未深入利用智能手机开展阿拉伯语移动学习。
四 移动学习的建议和对策
第一,培养学生良好的移动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规避智能手机的负面影响。学生在移动学习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学习者可以根据个人的需求、兴趣、学习风格、认知特点来选择学习内容,控制学习进度”[4]。尽管阿拉伯语专业的大学生已经开展了部分移动学习,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学生尚未深刻认识到移动学习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也没有移动学习意识,更多地将其作为移动字典或移动图书。同时,部分同学沉溺于手机网络,尽管他们对移动学习热情很高,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往往在进行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就转而娱乐,缺乏必要的自制力和毅力。
第二,教师积极探索移动学习有效模式,提高移动学习效率。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移动学习意识,主动将移动学习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当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积极探索有效的移动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将移动学习打造成“第二课堂”。[6]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微信收发学生的语音练习作业、检查学生课文背诵情况、或者检查学生对话情况等。利用手机开展移动学习将有效节约课堂教学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三,学校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开展阿拉伯语移动学习离不开良好的学校网络环境的支撑。尽管国内发达的4G网络为学生开展移动学习提供了保障,但是部分学生受经济条件的限制,难以有效开展移动学习,这就需要学校为学生提供一定量的免费上网的机会,保障学生在校园内有较好的网络支撑。[5]
第四,网络学习环境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阿拉伯语学习软件相对较少,公众号不够发达,在线课堂建设也刚刚起步,这就造成阿拉伯语专业的学生开展移动学习的资源较少,不够完善,需要社会共同参与来丰富阿拉伯语网络学习资源。
因此,通过对基于智能手机的阿拉伯语移动学习的研究,不仅可以开拓阿拉伯语学术研究的维度,而且可以丰富语言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师生共同参加到线上线下阿拉伯语移动学习。但是真正意义上实现阿拉伯语移动学习,需要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参与,仍然有较长的路需要摸索。
参考文献
[1]A.Dye,B.Solstad and J.Odingo.Mobile Education A Glance at the Future.[EB/OL]http://www.nettskolen.com/forskning/mobile_education.pdf,2009.
[2]夏增亮.智能手机辅助英语翻译移动学习的探索与应用[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3(3):88.
[3]陶慧.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用于英语学习的现状分析[J].海外英语,2016(8):68.
[4]朱琦.手机移动学习资源内容设计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37-38.
[5]郎晓安,李欣.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新途径[J].教育现代化,2015(01):77-81.
[6]李桂慧,郭帅,左悦.基于移动学习的日语学习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24):46-4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6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