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础阿拉伯语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思考与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16 10:00:0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基础阿拉伯语课程是阿语学习的基础课程,是阿拉伯语专业学生用时最长的课程。“课程思政”是在大学生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如何充分运用课程自身的“思政”资源在基础阿拉伯语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是阿拉伯语教学的当务之急。本文对在基础阿拉伯语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并介绍了教学实践中的做法和成效,对于在语言类专业基础课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课程思政;基础阿拉伯语;教学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黄芃.基础阿拉伯语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51):204-206.

      “课程思政”是指“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实现课程思想的目标一方面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各学科、专业教学当中,同时也需要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科、专业中蕴涵的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现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阿拉伯语教学体系中拥有丰富的课程思政资源,但目前课程思政在阿拉伯语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尚未充分开展,有待深入探索。

一 在基础阿拉伯语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中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习总书记在视察南开大学时对同学们提出“扎扎实实学习,心中怀有远大目标,脚踏实地、仰望星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历史贡献”的嘱托,把爱国情怀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做好“课程思政”指引了方向。

        “课程思政”将思政教育内容有机融入学科、专业教学中,使传统的思政教育实现了与学科、专业教学的有效对接,从根本上改变了单一的思政课授课形式,形成了全新思政教育模式,使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激发了受教育主体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情操和德育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阿拉伯语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工作,对于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学生了解中阿文化,深入理解“一带一路”倡议,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防止学生受到宗教极端思想影响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础阿拉伯语教学作为一门语言教学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阿拉伯语语言实践应用能力,但课程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课程思政资源。如外交时事是阿拉伯语教学中经常遇到的素材,许多内容非常适用于课程思政。国家领导人在重要会议上的讲话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文件,其中许多是中、阿文两个版本,资源内容涵盖十九大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建国六十五周年讲话、新年贺词,以及在中阿合作论坛、金砖国家工商论坛、中非合作论坛、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二十国领导人峰会等会议上的讲话等,教师可从中选取适合不同年级学生学习特点的内容来辅助基础阿语教学,在帮助学生增强语言实践应用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推进学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同样,秉承“文化自信”的理念,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素材。比如:在讲述阿拉伯传统节日时用阿语讲述中国的节日,学习阿语书法体的同时讲述中国书法的历史和种类,在深入体会中阿文化差异和魅力的同时,加深对中华文化的感悟和认同,培育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向心力。

\

 
二 在基础阿拉伯语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具体做法

(一)素材的搜集


       可充分运用阿拉伯语优质平台搜集课程思政资源,如央视阿语频道、新华网、人民网阿文版、中国网、今日中国阿文版、中国“一带一路”网[2]、外交部官网、驻各国的大使馆官网、中央文献编译局等网站平台,这些平台有大量翻译精良的文献资料,可以配合官网的中文全文进行对照学习。

(二)课程设计

       “基础阿拉伯语”是阿拉伯语专业的基础课程,该课程以《新编阿拉伯语》(北京外国语大学出版社出版)为教材,辅以多种教学资料,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能力为目标。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我们紧密结合基础阿拉伯语的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特点来对该课程进行设计。

       一是课文主题与课程思政的有效对接。如《新编阿拉伯语》第一册第十八课《网上来信》,在课程设计上将课程内容与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相关内容相联系;第一册第二十课《一次愉快的旅行》可以与“发展丝绸之路特色旅游,让旅游合作和互联互通建设相互促进”等内容相联系;第一册第二十一课《在餐厅里》可以与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让问题产品无处藏身、不法制售者难逃法网,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全”等食品安全内容相联系,帮助学生了解食品安全相关国家法律法规;第一册第二十三课《中国外交部部长访问埃及》与2016年1月出台的《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中我国坚持的平等互利、全面加强中阿合作等内容相联系,帮助学生了解与阿拉伯国家交往的外交原则与政策;第二册第三课《在医院》可以和“17种抗癌药降价并纳入医保目录,因病致贫问题正在进一步得到解决”等医疗卫生内容相关联系,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成就;第二册第六课《动则福长在》可以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8年中国公开赛斯诺克锦标赛等体育文化内容相关联,帮助学生了解我国近年来体育事业所取得的成果。

      二是教材中语法与课程思政对接。在课程思政材料中找到与每课相关的语法规则或词汇用法。比如第二册第三课的语法知识点“比较名词”,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新年贺词中提到的“我们将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继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建设一个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而不懈努力”,这里“更加……”即为比较名词。我们在向学生讲授“比较名词”的同时,不失时机介绍“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内容,使他们在掌握语法知识的同时,也获知了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在“课程思政”教育中也促进了语法知识的学习,两者相得益彰,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是课程形式与课程思政对接。比如第二册第四课《欢迎辞》,可与国家领导人在重大会议上致辞相联系,在学生练习写欢迎辞的过程中,提升学生阿语写作能力,拓展学生外交领域的知识,了解国家的外交政策;选用部分阿语新闻节目作为听力训练,在培养学生阿语听力的同时,进一步了解时事热点和国家大政方针;第二册第一课《旅行》中,学生可以就中华文化如何走出去、如何更好地开展多元文化交流展开讨论,在文化的交流和对比中,提升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第二册第十三课《阿拉伯国家》一课中,可以向学生介绍自唐朝开始的中阿关系史,了解古代中华文化对阿拉伯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和促进作用,感知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和博大精深。

三 在基础阿拉伯语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成效

(一)有助于专业能力的提升


        课程思政的初衷是通过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参与度。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只有有效提高专业教学的质量,促进专业理论和知识的学习,思政教育内容才能更好被学生欢迎和接受。实践中,我们收集了大量中阿对照的“课程思政”素材,方便学生在中译阿和阿译中的转换练习中开展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学习效率,促进了语言阅读能力的提升。在学习中,学生可自主搜索感兴趣的“课程思政”资料,增强了学习兴趣,锻炼了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有助于学生正确对待各种外来信息影响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互联网多媒体时代,各种信息充斥于他们的日常生活。对于阿拉伯语专业的学生而言,还会接触大量的外来信息。这些信息良莠不齐、真伪难辨,如何从这些信息中汲取有助于身心成长的有益成分,启迪心灵、增长才干,是从事阿拉伯语教学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实践表明,在基础阿拉伯语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形式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中,有助于帮助学生甄别各类信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

 
(三)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目前,西方敌对势力的对我们渗透与颠覆的图谋一刻也没有停歇,他们以各种手段将西方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向大学生渗透。如果对自己国家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了解,没有坚定的文化自信,思想很容易起伏,陷入别人设定的圈套。在频率最高的阿拉伯语基础课中加入传统文化内容,对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抵御西方的思想的浸蚀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出品、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你好,中国》,就从中国概况、传统节日、古人名人、古建古迹、中华饮食、非遗物产等方面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其中部分内容,利用中阿语对照以及视频对照的形式生动地介绍了中华传统文化,教学实践中发挥了较好的效果。

(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国家主人翁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大量中阿历史和阿拉伯地区热点话题,使学生在语言学习中了解历史兴衰、感悟沧桑变化、探知世界风云,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得之不易、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学习报国的人生目标。通过“课程思政”教学,许多学生将自己未来职业规划与服务“一带一路”国家倡议,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相结合,决心将自己的理想抱负和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四 在基础阿拉伯语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体会

(一)加强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建设


        要将课程思政纳入期末和平时成绩的考核范围中,注重过程考核,在每节课都对上一节课所学课程思政内容进行考核,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在考试试题中增加课程思政内容,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自主性。

(二)加强课程思政资料库建设

        将所搜集的资料分类建立文件夹,并将资料库共享,建构较为系统的课程思政资料库。目前可分类为:中国政策文件、中国会议文件、中国对阿政策及会议文件、中国对其他非阿拉伯国家组织和地区的会议文件、阿拉伯领导人对中会议文件、中国传统文化、中国阿拉伯关系史等。在此基础上,对应教材相应章节课程,充实课程思政内容,形成课程思政教案、课件,为做好课程思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课程思政平台建设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课程对应的微课、幕课,方便学生利用手机、电脑课后补充学习更多的课程思政内容,同时方便教师利用手机APP监管学生学习,进行辅导、答疑,查看学生课后作业和小测验完成情况,判断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以此为依据对教学内容、方法进行有效改进。

参考文献

[1]余江涛,王文起,徐晏清.专业教师实践“课程思政”的逻辑及其要领——以理工科课程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1):64-66.
[2]“中国‘一带一路’网”网.https://ara.yidaiyilu.gov.cn/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118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