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以培养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的能力为目标,对本科生《市场营销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在培养创造、批判思维、沟通和协作等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进行对分课堂实践,并基于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合作性学习和过程性学习进行对分课堂的实施流程研究。
关键词:市场营销专业;对分课堂;核心素养;实施流程研究
本文引用格式:江晓.《市场营销学》“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64):160-161.
“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2014年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课堂时间一半由教师讲授,一半由学生发言,教学流程是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学生自主内化吸收之后进行讨论的教学过程设计。“对分课堂”在教育理念上的一个核心观点是不以成败论学生。笔者也认为,学生在课堂和作业中发表的观点是否正确,这不是首要的,而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勇于表达分享、支持学生创新探索和培养学生专业素养,这才是最重要的目标[1]。
笔者“对分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是在武汉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班进行。教学计划是按照教学大纲和课本章节内容的顺序进行实施,在这一点上,本对分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是近似的。课本一共12章,对于每一章节,笔者教学设计是由三大部分构成,基本结构是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课后自学和学生课堂小组讨论与发言,共同构成一个良好循环。
一 教师课堂讲授
根据“精讲留白”原则,每节课以一个有趣视频或案例开始,然后进行引导式、框架式的讲授,讲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章节内容的逻辑结构,与其他内容的关联和关系、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等,再对知识模块进行讲授,讲授过程中,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并且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在讲授知识过程中,幻灯片课件是很重要的,展示知识结构,以及告知学生哪些是重难点,哪些是今天精讲了的,哪些是略讲的,哪些是学生自学的,一目了然。并且针对知识点,有时候提出同类的其他教材的知识点作为补充或者延伸,尽量做到“讲学”而不是“讲书”。
二 学生课后自学
课后自学包括复习课堂讲授内容、思考课堂提问和完成作业。作业是连接讲授和讨论的环节,至关重要。作业与课堂讲授内容相关度高,起到复习巩固、检验反馈的作用。市场营销作业的特点是具有开放性,不一定有标答,让学生可以自主创造发挥,起到启发拓展的作用,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完成作业,基础差的学生也会获得基本的平时成绩,同时也不会埋没学习态度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便于后续因材施教,而且也符合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旨在培养能力,推崇高认知活动,不局限于识记,不主张为考试而学[2]。比如第三章讲消费者的需求,需求可以分为自然需求和社会需求,功能需求和表意需求,显性需求和隐形需求等。布置作业,让学生尝试提出一种新的需求分类,这个没有标答,只设置了学习态度、创新性、可行性等评估性指标。作业在对分易平台发布,学生用电脑或手机填写上交,老师及时评阅。有一个学生作业写到:分为单一需求和综合需求,单一需求,比如便捷需求,于是有点外卖;综合需求,比如同时玩刺激和兼顾养生的需求,于是有啤酒加枸杞、可乐放党参。该生的作业有一定的创意,由此可见,学生做作业是开动了脑筋的。学生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是教育工作者都十分愿意看到的局面。作业分数不是根据对错来判定,这是由对分课堂的理念决定的,能够让学生减少作业压力、提升学习兴趣。作业要求在下一堂课之前提交,这是为了保证下一堂课的小组讨论是“有备而来”,提高后续环节的课堂讨论的效果。
三 学生小组讨论和发言
这堂讨论课上课之初,老师根据上节课的讲授内容和对应的作业情况,进行几分钟的回顾,并宣布和组织课堂讨论和小组发言的时间节点。为了践行以培养能力为目标的新教学理念,本课程将课堂小组讨论的意义上升到战略地位,是对分课堂关键性环节,也是出成果的环节。为突出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整合能力,打造以4C(创造创新能力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批判性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Critical Thinking、沟通交流能力Communication和合作协作能力Collaboration)为核心素养的人才的目标,需要将课堂小组讨论环节进行教学方案的制定[3]。
(一)讨论的效果在于设计
讨论方式是分组进行,班级分为5-8个小组,每组4-8名同学,没有安排组长,形成“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氛围,有利于创造给每个学生锻炼领导力和组织能力的机会。小组个数根据班级同学人数和课时的讨论时长来合理分配,每组人数由讨论效率决定。讨论时间是5-20分钟,主题来源于之前两个环节,即教师课堂讲授的知识点和思考题以及作业当中未解决的问题等,但不限于这两者。讨论主题根据不同情况,有时候由老师来指定,有时候由本小组学生制定,根据对分课堂的权责对分理念,学生也是教学过程的决策者,对自己的教育承担部分责任。
老师对学生讨论的环节要进行管理,比如抽查学生讨论情况和结果,以及让小组成员代表发言同时让其他小组提问等。根据课堂小组讨论中发现的“亮点”,比如某学生提出的有创意的策划,老师认为这个主题有代表性或者综合应用性,或者看到学生普遍有兴趣讨论的,可以设置环节将小组讨论升级为全班讨论,或根据必要性,给学生布置相应课下作业来延伸课堂,让全体学生围绕这个主题,利用课下碎片化时间在线上(对分易平台)进行进一步讨论,对理论知识进行拓展应用[4]。老师对讨论的推进工作非常重要,第一,培养学生养成一种深入思考的习惯,让学生不要止于提出创意,而是提出了方案要进一步设计完善,要综合考虑可行性、整合性、经济性等因素,这样能培养学生执行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严谨性。第二,通过线上讨论,让学生每周一次的课堂学习时间,在课下得到延展,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有辅助作用,同时这个对知识点的回顾,是有创造性的、有乐趣的,不会有沉重负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的积极性。第三,突出了市场营销知识的应用性,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讨论的目的在于启发
在课堂讨论和发言环节中,教师对学生的启发是很重要的,教师的任务并不是来直接揭示标准答案的,而是启发学生探索理论原理,对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开发学生应用能力和鼓励大胆创新,还能巧妙地提示学生回顾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协助学生形成本专业综合素养。以一个例子来说明:第一章讲市场营销学的相关概念,其中讲到三个概念:产品、效用、需求,老师在对概念进行分析讲解以后,播放了一个英国卷发棒品牌GHD的广告,然后根据广告中新版灰姑娘逆袭的创意,让学生回答此案例中,什么是产品,什么是效用,什么是功能需求,什么是表意需求,并提问“卷发棒的顾客的表意需求还可以有哪些”,让学生一起挖掘新创意,并布置思考作业。通过学生自己的对比、联想、归纳等思考,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对分课堂的引用和设计,有利于老师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强化,有利于训练自信、鼓励创新和因材施教,有利于将创新思维技法运用到专业课程中,比如设问法、列举法、组合法、移植法、头脑风暴法和TRIZ理论等,锻炼学生思维变通性和拓展创新能力等[5]。
(三)讨论的主题在于价值
讨论的主题的选择标准有以下几种:第一,具有应用性,市场营销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应用性的重要性,笔者让学生讨论的案例通常选择本土的,甚至是学生身边的,比如校园周边的,这样一来,学生有机会验证某些理论和观点,在必要的时候,请本土创业人和学生共同探讨自己公司的营销策划,提高学生对市场营销理论知识的学习的反馈性。第二,带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喜闻乐见的主题会令得初学者不畏难,本对分课堂在第一次讨论中选择的是广告,广告短视频有轻松直观性,容易引人入胜,而且作为初学者,营销策划的理论知识都不具备,那么选择从广告这一学生熟悉的营销现象入手,让学生开始尝试应用课本原理。第三,具备综合性,课本一章内容大约只能安排一次讨论,所以讨论的主题中,应当设置某些具备综合性的主题,尽可能覆盖更多的重难点。
四 结语
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课下自学和学生课堂讨论发言这三个过程,将知识进行输入、内化和输出,并实现权责对分,培养了学生能力和个性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15.
[2]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10.
[3]龙华,董陈文华,杨云哲.基于新媒体时代下《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实践策略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11):31-33.
[4]戚萌.“双创”背景下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刍议[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02):230.
[5]刘锋.基于项目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市场营销学》课程为例[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4,23(06):61-6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5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