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一带一路”视野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价值导向和路径选择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10 17:08:3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一带一路”视野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应当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基础,符合国家发展利益,以实现合作共赢,提升我国教育软实力,传播优秀中华文化和教育模式为基本目标,为进一步促进“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经济建设提供国际性人才和技术支持。本文探讨了当前“一带一路”视野下,我国高等教育国家化的价值导向和路径选择,为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一带一路;国际化;价值导向;路径选择

本文引用格式:鲍迎会.“一带一路”视野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价值导向和路径选择[J].教育现代化,2019,6(64):129-130.

随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提出,世界各国来华人员数量实现的快速增长,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因此,“一带一路”视野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时代内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为其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之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需要与“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相适应,通过政策设计与执行,确定价值导向与路径选择[1]。

一“一带一路”视野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价值导向

(一)以维护与发展我国国家利益为核心价值导向


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基础,以维护与发展国家利益为核心的价值导向,是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国家对外政策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一带一路”视野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制定中,国家利益的考量绝对是需要置于首位的。具体来说,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中,应当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第一,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则;第二,维护我国国家安全与文化安全,保持我国文化稳定向好发展的大趋势原则;第三,坚持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与国家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原则。

\

 
(二)以协同发展为目的,坚持合作共赢的指导方针

现代国际社会合作与竞争并存,但其发展必然是建立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其本质在于促进本国社会发展,因而在国际社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性。然而,做好教育国际化,实现教育、文化、思想的互通有无,则必然要通过合作来实现。

因此,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制定过程中,应当以协同发展为目的,坚持合作共赢的指导方针。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提倡建立国际利益、命运与责任的共同体,其突出合作共赢的重要性,也就要求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化发展中坚持合作共赢的指导方针,在合作中实现良性竞争,促进协同发展[2]。

(三)以提升我国教育软实力为最终目的

教育软实力是国家发展的动力基础,而高等教育是教育软实力的重要分支。西方发达国家早就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推动高等教育,尤其是在高等教育国际化领域,实现了高速的发展,在国际教育软实力领域占得了先机。基于此,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制定中,也需要将提升我国教育软实力作为整体发展目标,将其提升至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具体而言,高等教育软实力在国际化中的体现涵盖了高等教育国际化品牌与形象,并最终以其国际化品牌与形象实现国际同化力、感召力,以及获得别国的认同力。

二“一带一路”视野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路径选择

(一)确定“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发展路径


单纯的“引进来”或者“走出去”的发展路径都不能走的长远,尤其是就教育领域而言,合作所产生的文化、思想的碰撞才是其国际化发展的根本。在“一带一路”视野下更强调协同合作。因此,确定“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首要路径选择。在其发展过程中,首先应当确定“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路径的理论框架,遵循教育国家化发展规律,为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与输出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其次,满足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尤其是能够掌握教育规律的先进人才,使其能够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中,加强对我国高校国际化人才的引进以及高校科研教育管理,提升其科研能力,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最后,实现对我国优质教育资源与人才的输出,依托于“一带一路”发展路径,向沿线国家展示我国的科研成就与高素质人才的精神面貌,从而实现文化传播的目的[3]。

(二)制定系统完善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

第一,以服务为导向,满足“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需求,从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全方位,即包括文化交流、教育改革等各个方面进行人才的培养,从而为我国社会经济国际化发展提供助力。第二,以发展实务为主要内容。一方面,从各国实际发展情况出发,采取因地制宜的手段,制定具有差异性、灵活性的合作策略,与各国及各地区发展程度相适应;另一方面,从本国各地区实际发展情况出发,建立具有针对性的国际化发展方式,促进以点带面,辐射发展,形成具有本地区国际化特色的发展方式。第三,创建良好的政策环境。一来需要政府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细化分类立法,健全相关法制体系,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实施提供法制保障;而来,加强政府的简政放权,明确政府、高校与社会各方主体权责,以政府为指导,加强社会服务,为高校科研提供良好的环境,形成共同参与治理,协调共进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

(三)加快建立产业化、市场化与社会化的协调发展路径

“一带一路”视野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借助规模经济优势与集群效应,能够实现更好的发展,因此,实现其产业化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挥市场效应,是提升其发展内在动力,增强参与主体积极性的有效措施;与此同时,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社会化,是实现社会效益,提高社会参与度,获得社会理解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加快建立产业化、市场化与社会化的协调发展路径是必要的。具体来说,三化协调发展首先要加强政府部门的协调合作,充分发挥政府对其发展主导作用;其次,增强我国本土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为产业集群提供坚实的基础;最后,建立社会共享成果机制,如扩大留学资助的范围,提升社会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参与度,或者扩大国外留学生的活动空间,深入体验特色中国文化,形成良好的社会效益[4]。

(四)建立民族特色与国际化相统一的教育品牌

现代社会各方面发展中,品牌效应都是不可忽视的发展方向。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中,建立形成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自身特色的,同时与国际化发展相统一的教育品牌是其重要的发展路径。一方面在,在教育品牌建立过程中,应当将“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思想、中国教育实际与沿线国家的文化进行有机的结合,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品牌,并提升其国际适应性,提高品牌的国际社会影响力与认可度,更好的将中国特色教育理念向国际社会传递。另一方面,制定有效的宣传策略,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教育品牌的认可度。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最终需要获得国际认可,才能实现中国教育理念、策略的有效输出,提升我国教育影响力。而获得认可则需要利用有效的宣传策略,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范围,提高其认可度。

\

 
(五)提高中国教育治理的国际参与度与话语权

“一带一路”视野下,我们提倡合作共赢,但也鼓励良性竞争。提高中国教育治理的国际参与度与话语权,是在国际教育领域的竞争中抢占先机,影响国际教育规则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我国需要充分发挥“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在国际教育领域的组织作用,并且要加快进行角色转换,在规则推行与实施方面由被动变为主动。同时,不断提升我国教育软实力,加快推进国际化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主动在国内高等教育中融入国际化内容,向国际社会展示我国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诚意与实力[5]。

三 结语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赋予了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新的时代内涵与历史使命,为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国家化舞台。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应当坚持以“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以服务于“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各项指标的实现为目的,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更新换代,提升我国在全球教育领域的话语权,切实提高我国教育软实力。

参考文献

[1]廖江慧,孟倩.高等教育国际化中的文化问题表征与路径探析[J].教育评论,2019(03):23-27.
[2]高文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航标[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33):31-36.
[3]刘进,陈劲.改革开放40年:面向“一带一路”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转向[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20(05):62-67.
[4]樊玲,陈剑,邓敏.“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初探[J].教育观察,2017,6(21):42-45.
[5]胡颖.“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35):190-19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556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