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10 16:19:0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现阶段,互联网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也在积极探索互联网+的发展模式,教育更是如此,借助互联网技术应用,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也逐渐走向现代化、信息化发展趋势。就高职院校的通识课程教学而言,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通识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路径正在不断趋于完善,相关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不断发展,为课程教学提供了更有效的实践模式。本文就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通识课程在线教育的积极作用,分析目前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网络通识课程实施的有效模型,依托超星尔雅网络网络教学平台探究具体的课程教学实施效果,最后对于高职院校的网络同时课程教学实践提供平一些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通识课程;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彭琼.“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64):271-272.

目前,高职院校通识课程教学的现状并不理想,相关课程教学的信息化发展也比较缓慢,整体的课程教学信息化程度低,在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下,开展高职院校学生通识课程教学改革至关重要,对此,需要进一步强化相关教育措施应用,切实提升课程的信息化水平,推动互联网+通识教育的有效发展。

一 目前我国高职通识课程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究

(一)通识课程教学方法落后,学生缺乏兴趣


现阶段,高职院校通识课程教学重视度不足,学校和教师更多的将课程关注点放在专业技术课程教学方面,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发展,而对于通识课程,虽然也作为必修课程开展,但是实际教学中的重视度和专业课程存在很大的差异。在课程教学方法应用上,教师普遍采取传统课程教学模式[1],学生对于通识课程的兴趣度严重不足,课程教学质量不理想。

\

 
(二)缺乏信息化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不足

在高职通识课程教学实践中,一些课程教师也借助相关的信息化设备和技术来辅助教学,但是实际的课程教学实践中,信息化基础严重不足,学校在为通识课程的信息化教学实践中,整体的教师信息化能力有限,在为学生构建有效的信息化教学体系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通识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短缺,学生缺乏有效的信息化实训课程学习平台,相关的通识课程开展困难,整体信息化教学成效难以有效提升[2]。

(三)教师信息化能力有限,没有充分实现课程融合

在现阶段高职院校的通识课程教学实践中,相关教师自身的教学信息化能力有限,导致他们在开展通识课程信息化的教学实践中,缺乏有效的技术和经验指导,实际开展的课程信息化发展程度较低,技术应用水平有限等,且相关信息化技术没有和相关的通识课程的有效融合,整体的课程教学质量有限,信息化在促进课程改革和发展中没有发挥应有的效应,影响了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步伐。

二 构建高职网络通识课程实施模型

在线学习能突破传统学习方式的局限性,对解决高职通识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其教学质量具有重大意义;以宜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利用超星尔雅平台推进高职网络通识课程实施模型的应用,以平台学习者为研究对象,对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调查研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以期构建高职网络通识课程模式,可为其他高职院校网络通识课程的推进提供参考及理论指导;根据学生使用后的真实评价,对平台提出改进建议,使平台的各项功能更加完善。通过分析宜春职业技术学院网络通识课程的实施效果,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及时调整,为今后该校利用网络平台推进通识课程提供指导意见;对高校学生而言,本研究可调动学生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积极性,让学习者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平台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本研究对其他高职院校推进网络通识课程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下图

(一)即为高职网络通识课程结构模型的基本框架



\

 

(二)依托超星尔雅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模型应用

就该网络通识课程的结构模型来看,主要可以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及信息、资源、人员以及设施。这一通识课程的结构模型能够充分反映课程本身、学习者、学习进度、学情监督、考试、成绩、反馈等信息监督,在实际的课程教学实践中,能够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完善的信息依据,帮助制定学习计划,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从资源模块来看,包含了课程内容、课程资料、课程标准、课程作业、课程题库、学习空间等资源信息,为学习者和教学者提供大量的信息支撑,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3]。在设施方面,包含了网络、机房、教室、电脑、移动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系统功能实现提供有效的设备支持。在人员方面,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端的人群应用,包括行政管理人员、课程教学人员、学习者、客服人员、技术人员等,能够满足系统运行管理不同人群对于学习和管理的需要。就超星尔雅网络教学平台应用,通过将这一教学平台应用在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对该高职院校的部分班级学生开展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拟开展课程为《国学智慧》和《中国文明史》记录网络通识课程的实施过程。

(三)学期实施效果调研

根据具体的对比统计分析,借助超星尔雅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模型应用的班级学生整体的学习成绩明显的要比一般方法教学的班级学生期末考核成绩要高。相比之下,利用超星尔雅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模型应用的实验班学生的教学管理工作更加轻松,教师还能更全面的对于学生的通知书课程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在后续的问卷调查中,学生们普遍表示利用超星尔雅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更加有趣,他们更喜欢这样的课程教学方法应用。利用超星尔雅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的教师们也感慨,这种教学方法的确有效,他们在课程教学中更加轻松,课程教学和管理效率更高[4]。

三 针对高职院校网络通识课程的推进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网络通识课程信息化建设,促进通识课程教学质量提升


为加快推进学院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促进高职院校通识课程教学改革。相关学校要积极转变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在通识课程中应用超星尔雅通识课网络学习平台。尔雅通识课网络学习平台汇集了国内外著名学者、专家、各学科领域名师的通识课程。课程的建设与运营由北京超星尔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校方只需负责课程的引进和管理就能让学生从网络课程中获得优质、多样的学习资源。高职院校可以引进《从愚昧到科学--科学技术简史》、《世界建筑史》、《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明史十讲》、《园林艺术概论》等众多课程供学生选修。学生选课后可自行安排时间,在课程开放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考核合格后取得相应的公共选修课学分。

(二)强化信息化教学培训,切实提升课程信息化教学能力

为进一步丰富学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及通识课程教学内容,变革传统课程修读模式,共享国内优质课程资源,高职院校不仅要引进泛雅平台“超星尔雅通识网络课程”作为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程,并将陆续投入使用。并根据平台操作需要,教务处、信息管理中心安排泛雅平台专业技术工程师为基础课部、创新创业学院、英语系部分通识课专职教师及教务处相关管理人员做系统培训[5]。

四 结语

高职院校中开展通识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至关重要,针对高职通识课程开展的互联网+创新,能够进一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提升,推动课程信息化进程加速,切实促进通识课程整体的教学信息化能力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郑欣.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以南京市仙林大学城为例[J].经营与管理,2019(05):157-160.
[2]林培亮.“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08):1-3+6.
[3]马春艳.“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07):225-227.
[4]王志燕.“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研究——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04):37-40.
[5]钱瑜.浅析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廉洁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基于无锡地区问卷调查分析[J].知识经济,2018(13):112+11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555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