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新时代文化自信视阈下高校校园文化育人途径探析 ——以山东建筑大学为例lw

发布时间:2020-05-20 11:41:1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校园文化是高校思政教育育人的重要载体,对于青年人今后发展的影响巨大。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肯定,并在此基础上传承、弘扬、践行文化的坚定信心。当今时代飞速发展,教育工作者要思考如何才能通过有效途径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如何才能巩固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文化自信为校园文化育人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探索在文化自信视阈下研究校园文化育人途经与方法,对于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家国情怀,推动我国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文化自信;校园文化;思政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张之稳等.新时代文化自信视阈下高校校园文化育人途径探析——以山东建筑大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63):143-145.

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习总书记指出“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的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是要坚持文化自信。”当今时代飞速发展,社会上不同思想文化在高校交流交融交锋,部分教师和青年学生受到多元文化价值的影响日益明显。特别是青年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对于青年人今后发展尤为关键。如何推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工作的开展,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增强师生文化自信,是摆在高校面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

新时代文化自信视阈下校园文化是重视弘扬传统文化,结合学校特色文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注重大学生个性培养等多方面结合的新时代校园文化。在新的时代,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理解文化自信的内涵,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同时更要将培养文化自信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笔者将结合山东建筑大学实际情况,对新时期文化自信视阈下开展校园文化育人工作提出一些思考与建议。

一 坚持血脉传承,以文化自信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是民族血脉、人民精神家园。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增强师生文化自信,既是高校履行职责的应有之义,也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要求。文化育人既要突出传统文化,结合区域文化,使得学生受到文化熏陶,又要有机地与学校环境、制度等相结合,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一是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海纳百川,百家争鸣”是山东建筑大学营造时空文化的特色之一,近年,学校开展“诸子百家进校园”活动,历史名人塑像与代表事迹石碑落户学校,形成独特的校园时空文化带,与学校的自热风光融为一体,成为学校文化育人的宝贵资源。这些文化雕像,体现着办学者意欲继承弘扬先人优良文化传统,也激励着青年学生向前人学习,再接再厉。二是充分发挥地域文化特色。山东是孔孟之乡,先贤大哲是齐鲁文化最深厚的根基与资源,而对于许多建筑类高校来说鲁班是诸多先贤的代表人物之一。山东建筑大学结合学校学科特点和政策优势,设立鲁班文化研究院,对在校学生开设鲁班文化课程,了解鲁班文化、鲁班精神……激励青年学生秉承鲁班精神,开拓进取,精益求精。

\

 
二 坚持精神引领,以文化自信弘扬校园精神文化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对于一所大学来说,最突出的是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一个大学经过长期的发展所形成的特有的气质,这种气质沉淀了大学发展历史、人文情怀、学术印记。大学精神对年轻人的影响相当巨大,因为年轻人的性格基本是在大学阶段发展到成熟。即使离开学校多年,仍然对年轻时期求学的经历记忆犹新。弘扬大学精神,必须以文化自信为导向。山东建筑大学自1956年建校以来,经过多年发展、积淀,形成了独特的大学精神,“厚德博学,筑基建业”成为一代又一代建大人的追求,大学精神在统一思想、培养人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面临新时代,精神文化建设也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赋予新的内涵,更需要传播传承、发扬光大。一是与时俱进,丰富大学精神文化。时代不断发展,大学精神文化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从历史厚度和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作为建筑类高校,山东建筑大学重视传承“鲁班精神”,“鲁班精神”的重点在于吃苦耐劳、勇于实践、锲而不舍、敬业创新,将其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教导学生追求品质,精益求精;同时,学校也与时俱进弘扬“工匠精神”,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引导,让学生们理解新时代“工程人”的坚守,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要爱岗敬业,更要励精图治。二是深入学习,拓展大学思想文化内涵。校园文化建设是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把核心价值观内化于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搭建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理论平台,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引导更多青年学生学习、研究、宣讲和实践理论,确保思想道德文化育人有抓手、有平台。培养青年学生爱国、爱党的情怀,增强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 坚持行为引导,以文化自信建设校园制度文化

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各种管理规章制度、校风、学风建设等,也是校园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制度文化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更直接、更深刻、更形象。对于学校来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基于深刻的文化自信,只有系统持续地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才能逐步实现规章制度与学校长远发展目标之间的深度契合。一是建设完善的制度文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善的校园规章制度,在规范学生行为的同时,使青年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价值观、审美情趣与行为导向。山东建筑大学有每周四全校宿舍卫生大扫除的惯例,并制定了相应的规范,保证了同学们宿舍环境卫生的干净整洁,培养青年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校园制度文化的逐步创新和完善的制度为大学生未来良好的发展和健康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文化气氛融入了学生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才的培育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二是要坚持弘扬主旋律,培育激励导向行为制度。制度制定需要发展多样性的原则,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对制度进行不断完善和创新,同时制度制定也要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成为一种理性的规范。师生在各项指标指导下建立自身发展目标,提倡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让制度指导人,让成就激励人。

四坚持环境建设,以文化自信丰富环境文化

校园环境文化是校园文化组成中最为直观、明显的一部分,包括学校建筑、景观环境等,这些是一所大学文化育人的基础,同时也是一所大学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的精神文明的载体。将文化融入学校建设,实现自然美与人文美的统一,让这个潜在课堂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广大师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一是突出学校特色。山东建筑大学在新校区建设过程中,结合自身建筑、土木优势学科,充分做好前期规划,结合学校所在地的区域文化和生态要求,背倚雪山面朝校园,规划了八大功能分区及一山、六园、十二景,建设了一条建筑文化景观带,有通过“建筑拼接技术”还原的凤凰公馆,有利用“建筑平移技术”移到学校的民国老别墅,有的依山而建、融入自然的雪山书苑,有充满山东沿海地区文化特色的海草房,这几栋特色建筑实现了建筑文化与建筑科技的完美结合,见证了学校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担当,增强了学生的区域文化自信。二突出人文特色。在校园环境建设中,将建筑学科注重创新、思维缜密等学科特色融入学校日常教育,形成良好的校风,启迪、感化学生,形成学校的人文特色。

五坚持多方育人,以文化自信指导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体现着一所高校的精神面貌,同时也是锻炼大学生自身能力地重要途经,是构建校园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青年学生亲身参与、筹备各项不同校园文化活动,不仅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也有助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一是发掘学校品牌文化活动。结合学校学科优势与政策优势,充分利用特色资源培养专业性、技术性人才。近年来,山东建筑大学举办了高端的“筑基讲坛”和“就业创业大讲堂”,创办了形式多样的“文化论坛”,涉及哲学与科学、传统与现代、素质与成才、文学与艺术、文化与思潮、经济与社会等等各个领域,让学生了解专家学者在各个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最新成果,增进知识的积累,拓宽视野的同时也拓展了创新思维。让学校形成浓郁的讲坛文化氛围,潜移默化,育人无声。二是文化育人融入日常活动。将传统文化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在从“筑基”工程中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学校传统文化资源深厚,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等专业别具特色,为开设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国学社、史学社、历史文化遗产遗踪协会等传统文化类社团的蓬勃兴起,举办诵读经典竞赛、传统文化征文比赛、校园文化探寻成果展示、“国学达人”挑战赛和齐鲁学子国学盛典展演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会传统文化魅力。开展大学生暑期“千村行动”社会实践活动,走向基层,既让学生了解国情社情,又接受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滋养,增强青年学生文化自信。

\

 
文化涵养品格,文化滋润心灵。在新的时代,教育工作者要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思想为引领,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精神文化、优化环境文化、培养制度文化等多方面下功夫,推动文新时代化育人工作的开展,不断增强师生的文化自信,推动我国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7-10-19.
[3]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4]郑萼.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增强师生文化自信[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7(10):27-29.
[5]王崇杰.实施文化塑校工程提升大学文化自觉与自信[J].中国建设教育,2013(2):4-5.
[6]王庆.文化铸大学之魂[N].中国建设报,2013-02-22(005).
[7]李文莲.地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基石[N].中国教育报,2018-04-19(005).
[8]冯刚.关于进一步深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8):4-6.
[9]魏振旭.浅谈职业院校企业文化育人的新途径[J].教育现代化,2017,4(41):357-35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616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