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前一带一路的时事新闻与地理息息相关,我们可以通过有关地理的一带一路知识来丰富地理课堂,增加地理趣味性,学习对生活和终生有用的地理。通过分析七年级人教版的《东南亚》教学设计,探究“一带一路”时事新闻在初中地理教学环节的应用性,学习和借鉴其优点,为地理教学提供学习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东南亚;一带一路;时事热点;地理教学
本文引用格式:冯玉琴,等.“一带一路”应用在地理教学环节的教学设计研究——以《东南亚》教学设计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62):238-239.
一 引言
我国《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1]。教材的内容的选择要结合教材的同时,应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的时事热点,构建生活化的地理课堂。
“一带一路”时事热点所涉及的地理资源非常丰富,对初中的区域地理学习有较强的针对性。对于初中生来说,通过设计贴近生活的一带一路贸易案例的进行教学,不仅能丰富地理教学内容,弥补了地理教材更新的滞后性,而且改变学生被动式的学习方式有助于使地理知识化抽象为具体和直观。结合“一带一路”有关东南亚的地理知识,南京市金陵中学仙林分校的段以隽老师的关注“一带一路”,链接地理教学《东南亚》教学设计[2],分解东南亚的知识点,有利于学生从“一带一路”地理知识中完成对东南亚知识的迁移和吸收。
二 《东南亚》教学设计各教学环节分析
(一) 新课导入环节分析
新课导入既要富有新奇性,吸引学生的兴趣,又要基于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段以隽老师利用耳熟能详的“一带一路”新闻介绍,点出一带一路线路来往最密切的是东南亚来导入,其新奇性和生活性,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到地理课堂中,并激发学生对探究东南亚的求知欲。在导入创设东南亚的教学情境,搭建东南亚教学支架,让学生对东南亚有初步的感知以及水到渠成地进行东南亚的教学活动。再者,她以“一带一路”东南亚贸易为主线贯穿全文,主线脉络清晰,让学生准确定位本节课内容。
(二)新课讲授环节分析
新课讲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探究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内容的把握,即要注重过程探究性和内容的重要性。人教版的《东南亚》一课中包括“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和“热带旅游胜地”四部分教学内容,读图“认识东南亚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和马六甲海峡位置的重要性”、“探讨如何协调农业生产与东南亚热带雨林保护的关系”、“以中南半岛为例,认识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和“讨论东南亚成为中国人出境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条件”四个活动内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除了在于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地形、河流等自然因素和城市分布的人文因素,以及地理要素相关性的探究也是重点关注内容[3]。但是简略的教学内容,单一的活动方式不能很好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构建开放式课堂和丰富地理教学内容对初中的地理课堂来说非常重要。
但是段以隽老师首先创设探究《模拟航线贸易》和《电能量奔跑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认识东南亚的海陆位置和位置的重要性以及东南亚周围国家,从而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和国际意识。再者,段以隽老师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的过程中,不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通过开展小组合作猜测《来自东南亚的包裹》活动,结合东南亚位置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包裹的物品,让晦涩难懂的知识变得异常生动有趣并充分凸显东南亚区域特色。最后的新课教授环节中,段以隽老师通过创设《方便面的故事》,让学生全员参与分小组扮演中学生、食品企业家、动物保护组织成员和当地政府官员角色,综合分析棕榈油和猩猩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有意义的情境中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学生是影响教学的关键因素,段老师设计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可见这是有意义的教学。段老师的创设活动等一方面使得学生学习过程中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主动参与把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地形、河流和人口城市分布等抽象疑难的地理原理性知识的同时,另一方面从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独特感知觉和感受地理的生活化魅力,并为初中衔接高中构建地理核心素养的桥梁。
(三) 新课反馈环节分析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并能学以致用。社会应用是地理课堂的核心和生命力,“一带一路”时事新闻具有较强的地理学科背景,是地理授课的良好载体。段以隽老师利用《一带一路之东南亚》新闻文案,让学生纠正和补充,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综合性思维和建构东南亚学习体系,引导学生巩固新学的内容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另一方面并能及时检测学生学习的效率,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及时跟进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 对地理教学的借鉴和启示
(一) 增强“一带一路”应用地理教学的敏感意识
“一带一路”是中考的一大热点,段以隽老师有机整合进行地理教学,可见段老师保持着对时事热点的敏感性。就一带一路作为载体的中考题目考试形势对教师提出新要求,增强教师对时事热点应用地理教学的敏感意识。教师要及时关注“一带一路”新闻以及收集素材,在有机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的同时,把握中考的考向,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其感受地理的有用性和乐趣的同时,提前熟知考试的趋向。
(二) 提高“一带一路”与地理知识的整合能力
“一带一路”成为教学的新宠,教师要对此进行收集、整理和应用到教学设计,再进行课堂教学,这其中考验了教师的整合素材能力。要求教师在吃透教材把握课标的同时,还要有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二次的开发和资源整合[4]。从段以隽老师的《东南亚》地理教学中所展示的“一带一路”的时事热点是与教材内容东南亚的地理教学最接近的材料片段,并且均经过精细加工,重新整合,并不是直接引用“一带一路”知识。所以,我们首先要明确“一带一路”并不能直接引用,而是保持对“一带一路”与地理教学内容结合的敏感度,并要深知各个教学环节对内容的把握度,从而提高“一带一路”地理知识的适用性,才能有效地促进地理教学,使得课堂教学生活化、理论实践化。
四 结语
段以隽老师利用“一带一路”时事热点应用到《东南亚》地理教学中,为我们打开利用“一带一路”时事热点的新视野,窥探一带一路”时事热点中所蕴含丰富的地理知识,更新人们对时事热点中的地理知识,特别是人文地理的认知。再者,《东南亚》地理教学验证了“一带一路”在地理教学环节中的有效应用。这为我们进一步创造性开发时事热点进行地理课程资源的整合,提供借鉴的典例。但是现今“一带一路”地理知识在地理教学中的设计中,仍存在开发利用力度小,整合能力不足等问题,这要求地理教师进一步提高专业的地理教师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段以隽.关注“一带一路”,链接地理教学——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东南亚”为例[J].地理教学,2017(19):35-37.
[3]郇丽娟.“东南亚”学习活动探析(中图版)[J].地理教学,2018(1):15-16.
[4]于传军.关注“一带一路”丰富初中地理教学[J].地理教学,2015(22):36-3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5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