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时事热点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论文

发布时间:2024-01-23 14:53:3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时事教育,对于促进小学生的思想发育、道德水平提升有着较大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变换以及 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当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努力打破现行教材和周围世界的“壁垒”, 把时事热点融入到课堂之上,让学生在把握课本知识的同时,能够了解社会的变化、关心国家的发展,促进他们对社会生活 各种问题的关注。因此,本文主要从“课前充分准备”“课中全面渗透”以及“课外巩固深化”三个方面提出了时事热点在道 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时事热点都是来源于我们所处的 实际生活,也是对当下社会生活的真 实反映,与课本上相对空洞、死板的 理论相比而言更具有真实性,更有利 于学生产生共鸣。教师把时事热点引 入道德与法治课堂,可以将其作为鲜 活的案例来帮助小学生进一步理解课 本上的理论知识,同时还有利于提高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性”,促使学 生感受到该课程与社会生活之间的紧 密联系,从而减轻部分小学生对学习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陌生感”和“抵 触感”。因此,教师要灵活地把时事热 点引入到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以此来 为课程教学增砖添瓦,提高本课程对 学生的吸引力。

  一、时事热点应用于道德与法治 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的时事热点关注意识不强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小学阶段的 学生对我国最近发生的时事热点的关 注程度比较低,比如发射成功的神舟 十六号,就有很多学生不知道具体的发射时间,对于时事的关注意识需要 进一步提升。如果单纯地凭借教师在 课上向学生传输书本上的知识,学生 的视野是难以拓宽的,原因是课上的 时间是有限的,而且时事热点本身就 有着变化快、更新快的特点,要想充 分打开他们的视野,必须增强学生自 己的关注意识,使他们能够主动地对 社会、对国家发生的时事进行了解和 关注。
\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充分凸显

  时事热点融入到道德与法治教学 中并非从简单的导入开始的,而是需 要课前对它进行搜集和梳理。而新的 教育理念强调当把学生视为一切教学 活动的“主体”,采取的一切手段都是 为了他们更好地“学”,需要给学生提 供自主搜集时事热点的空间和机会, 让他们成为了解时事的主人。但是目 前有很多教师为了节省学生的时间, 单方面地从网络上搜集一些热点,在 课堂上直接进行导入,这样就削弱了 他们的主动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接 受教师所提供的时事热点,久而久之,他们的主动性就会越来越弱。

  (三)作业布置对时事热点运用欠缺

  时事热点的普适性是非常强的, 不仅可以运用到导入中,而且可以贯 穿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就目前来 看,教师在导入环节引入时事热点的 频率较多,也会在课堂讲解部分向学 生呈现一些最新的热点。但是在布置 作业时缺少对时事热点的融入,还是 把目光局限在对教材知识的掌握上, 围绕着课本给学生安排相应的作业, 这样就会影响学生在课外对时事热点 的了解和探索,不利于促进其视野的 进一步延伸。作业本身就是连接课堂 和课外的重要支柱,如果在这一环节 不融入时事热点,不仅会影响道德与 法治作业的时代感,而且还会阻碍小 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和提升。

  (四)教师的针对性教学研究不充分

  目前很少有教师会针对时事热点 专门开展研究。他们平时的教学任务 繁重,不仅要完成备课、授课等工作,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作业情况,很难 再把精力投放在时事热点的研究上。

  由于缺乏针对性的教学研究,导致很 多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运用时事热点上 缺乏丰富的、可靠的经验,在教学中 单纯凭借自己的理解应用时事,在运 用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这样就影响了最终的教学效果。因此, 教师在今后需要围绕时事热点的运用 展开针对性的教学研究。

  二、时事热点在道德与法治教学 中的应用策略

  (一)课前充分准备

  1. 深入把握学情


  教师在引入时事热点时必须遵循 “主体性”的原则,即考虑本班学生的 实际情况,围绕他们比较感兴趣的话 题从生活中选取适宜的时事,如果教 师呈现的时事热点远离学生们的生活, 或者比较乏味,是难以调动小学生的 探究热情的。所以,教师深入把握学 情,针对他们关注的、好奇的、有疑 惑的时事热点进行搜集和梳理,有针 对性地选择时事资源,要保证这些资 源符合学情,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 发学生接下来“学”的热情,使他们 结合时事热点来建构道德与法治知识。

  2. 认真研读教材

  道德与法治教学和时事教育的有 效融合就是要以现行的教材为依托, 在传输教材既定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实 现“学科素养培养”的教育活动。教 材是实施教学、渗透时事教育的必要 载体,也是学生获取更多道德与法治 知识的主要依据。目前我校使用的是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它的整 体编排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认知规 律互相贴合,而且也满足教师“教” 和学生“学”的整体需求。因此,在 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必须对所使用的 教材展开深度分析和解读,争取把每 个章节、每个知识点都烂熟于心,这样才能在引入时事热点时快速与课本 中的知识点进行联系,从而提高应用 时事热点的有效性,提高道德与法治 课程与时事热点的“契合度”。

  (二)课中全面渗透

  1. 课堂导入:巧用时事热点,激 发学生兴趣


  要想提高运用时事热点的质量和 效率,就要先在导入上下足功夫。一 个有趣的导入应该是可以调动学生内 部兴趣、提高他们专注力的。因此, 教师要在导入环节给学生呈现更真实 的社会问题或现象,进而引起他们的 共鸣,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经验、联系 时事热点来建构新知,这样的导入才 是有意义的。

  例如,在组织学习“安全记心上” 这一课时,本课的目标是让中段学生 了解常见的交通标志和信号,能够遵 守基本的交通规则,形成安全意识。 因此,在课前教师梳理了近两年关于 交通安全的时事热点,并将其制作成 一个较短的视频,在导入环节利用媒 体资源给学生播放了这个时事新闻, 2019 年 5 月,在广州发生了一起因为 闯红灯而受伤的事故,当时正值早高 峰,司机置交通规则于不顾随意闯红 灯,导致 13 个人受伤。在看完视频之 后教师及时抛出问题:“同学们,你如 何看待这则新闻呢?”以此来诱发学生 们的思考。有的学生认为:“这个司机 不守规则,让那么多人受伤,这是不 对的。”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之后,教 师进行评价并引出本节课的话题,师: “是的,我们每个人都要谨记并遵守交 通规则,保证交通时的安全,如果遇 到红灯,必须停下来等待……”时事 热点与本节课的话题贴合,通过这样 的导入可以让学生了解接下来要学习 的内容,并激发他们“学”的兴趣。

  2. 教学情境:引入时事热点,创

  设教学情境教师要遵循“生活化”的基本理 念来实施道德与法治教学,打通道 德与法治课程知识和学生生活之间的 “壁垒”,把生活中的时事素材和热点 新闻引进课堂,给学生构建适宜的、 与实际贴近的学习情境,实现“沉浸 式”的学习。

  例如,在组织学习“别伤着自己” 这一课时,由于教师提前给学生们布 置了搜集任务,让他们在父母的带领 下通过网络搜集近段时间发生的家里 火灾、用电安全事故等新闻,通过课 前的搜集为本课学习做好铺垫。在课 堂上,教师也利用关于“家庭安全” 的时事热点给学生构建了比较熟知的 教学情境。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了一 个新闻的图文,2022 年 7 月 8 日, 某 市一个居民楼发生了火灾,导致 3 人 遇难, 2 人受伤;然而就在前两天, 某省有一住户家里也发生火灾,导致 4 人死亡……在引入时事热点之后教 师及时提问:“我们在家里用火的时 候应该注意什么呢?”如有的学生说, “做饭的时候人不能离开灶台”;有的 学生则表示,“炉火不能太高,不然 火苗太大会让锅里起火,这样不安 全”……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对此教师告诫学生在家里必须保护好 自己,学会安全用火,不能伤着自己。

  3. 课堂活动:围绕时事热点,调 动参与热情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向学生 渗透时事教育时,教师要遵循“以生 为本”的原则,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 主体兴趣和需求来呈现相应的时事热 点,并根据某个热点话题组织丰富的、 生动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对时事热 点中反映的道德问题或道德知识进行 分析和挖掘,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参 与道德与法治学习的热情,也有利于让他们从时事热点的分析中理解、吸 收所学,从而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因此,教师要以某个时事热点为载体, 灵活开展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参与课 堂的程度,保证整个教学可以顺利、 高效的进行下去。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利用 时事热点拉力组织趣味辩论活动,通 过这样的形式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 热情。比如“让座”这个事普遍存在 我们的生活中,而且小学生在乘坐公 交车的时候也会看到一些孕妇、老人 等,那么教师就可以给他们讲述关于 “让座”的时事热点,并组织学生围绕 “到底该不该让座”这个话题来展开辩 论。把学生分成正、反两组,先让他 们在自己的小组内说出自己的看法, 并给出具体的理由,然后开始小型的 辩论。比如正方的一位同学说:“我们 应该让座,因为车上会有一些抱小孩 的阿姨和孕妇,她们行动不便,如果 公交车猛刹车会带来危险,所以应该 给她们让座。”此时反方的同学可以立 即反驳,如:“我觉得不是所有人都要 让座的,如果你遇到一个非常健康的 老人,腿脚很利索,但是坐着的人工 作了一天也很辛苦,也很需要这个座 位,这时就不是必须让座啊”……通 过课内的趣味辩论,不仅可以调动学 生的参与热情,而且还能发展他们的 思维,让学生在辩论中擦出思维的火 花,促进其对时事的辩证思考。

  (三)课外巩固深化

  1. 作业布置:融入时事热点,提 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作业的类型可以有很 多种,不能仅局限在书面形式上,教 师可以融入时事热点来布置丰富多样 的课后作业,进一步创新道德与法治 作业的形式,提高作业与社会生活的 联系,让学生了解并关注近期的社会 热点,使他们在“做中学”,在课后实践中成长。比如可以设计与法律有关 的课后作业,让他们自己搜集关于法 律的社会热点,使学生在完成道德与 法治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法治意识的增 强,从而促进其学科素养的稳步提升。

  例如,在学完“有多少浪费本可 避免”这一课之后,教师根据本班学 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了一个实践探究 类型的课后作业,组织他们课后自己 搜集生活中浪费食物、过度消费的社 会现象,并针对铺张浪费的行为提出 制止或解决的办法。比如有的学生搜 集到一则新闻:2020 年 9 月安徽合肥 有一个酒店举行了一场婚礼,在婚礼 结束之后每一桌都剩下了很多菜,这 些菜都被服务生收走倒进垃圾桶里。 通过这则新闻可以感受到餐桌上的浪 费,如今人们开设宴席的标准很高, 上很多花样的菜,但是经常出现整盘 菜只吃两口的情况,这样就造成了食 物的浪费。对此,学生写下了一份关 于避免浪费的调查报告,在报告中写 出自己的解决办法——让节约融入家 庭教育,应该从家庭教育做起,教育 小孩子不要浪费,禁止食物的浪费, 自己吃多少就盛多少,不能随意倒掉 饭菜……这样的作业形式既不枯燥, 又能促进学生对社会浪费现象的关注, 使他们运用本课学到的知识来分析社 会问题,从而促进其分析能力、学科 素养的有效提升。

  2. 活动延伸:组织学生走进社会, 在实践中了解社会现象

  对于时事热点的关注,不应该仅 仅停留在课堂之上,教师还要向课外 活动进行延伸,组织学生走进社会, 使他们从社会生活中了解更多时事热 点,并挖掘时事背后所蕴含的道德与 法治知识,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促进 对社会的关注,也有利于提高小学阶 段学生的自主能力,使他们掌握分析 时事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师要发挥课后活动的价值,鼓励学生对社会生 活中的时事热点进行多方位的分析, 使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在实践 中了解真实的社会现象。同时提高他 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让学生获得 知识、能力、素养的综合发展。
 \

  综上所述,作为教师要努力建立 起道德与法治教材和实际生活之间的 联系,充分挖掘社会中有趣且真实的 时事资源,将其引入到课堂的不同环 节中,向学生呈现各种社会现象或问 题。一方面可以冲破道德与法治课堂 的局限性,让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 课程与所处生活之前的联系;另一方 面可以让学生尝试用课本上的理论来 分析、解决,从而提高他们对道德与 法治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除了在 课上引进时事热点之外,教师还要在 课外进行深化,在作业布置环节融入 时事热点,以此来促进学生道德与法 治课程核心素养的形成与提升,提高 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董娉 .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引入 时事的实践探索 [J]. 中学政史地 ( 教学 指导 ),2021(6):3-6.
  [2] 黄晓祥 . 巧妙融入时事热点, “活”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J]. 学苑 教育 ,2021(11):25-26.
  [3] 张 玉 红 . 时 事 热 点 融 入 道 德与法治课堂的实践研究 [J].教育 界 ,2020(50):83-84.
  [4] 周 则 林 . 紧 扣 时 事 新 闻 热 点实施道德与法治教学 [J]. 广西教 育 ,2020(33):22-23.
  [5] 王亚琴 . 巧用时事热点 增 色 道 德 与 法 治 课 堂 [J]. 新 课 程 导 学 ,2020(9):97-9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179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