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创新能力是竞争激烈的经济社会发展下人们所需具备的一种能力,它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经济竞争的核心。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应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笔者从创新能力的相关概念解析入手,对培养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影响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最后关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笔者给出了具有代表性的个人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能力;重要性;主要因素;策略
本文引用格式:李白.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9,6(60):22-23.
一 创新能力的相关概念解析
创新能力主要指的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以及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方法、新理论和新的发明能力。可以说,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当代人类的求存之道、立世之本,同时它也是提高国际竞争力以及国际地位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应该转变传统观念,要培养创新的意识,并在此基础上锻炼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不会被竞争激烈地社会所淘汰。
二 培养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只有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综合型人才才能站在金字塔的顶尖,成为企业发展中的中流砥柱。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同等地位、同样性质的企业,其使用的生产作业设备、生产工艺基本上没有很大的区别,而那些能够脱颖而出的企业一定有非常强的创新能力,所以他们才能走在同行的前列,甚至控制市场需求的走向。而企业的创新离不开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作为支撑,只有当企业具有保质保量的创新型人才,企业的发展之路才能更一帆风顺。与社会上那些未接受高等教育的“纯”劳动力不同,企业在高校毕业大学生身上需要付出的劳动成本更多,同时对他们的期望、要求也更高。能力越强责任越大,但是获得的汇报也更丰厚。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除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以外,还要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在不断的实践练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学校、教师以及学生自己的态度都是影响创新能力培养工作质量的因素,学校为学生提供创新能力培养场所,教师为学生培养创新能力提供理论指导,而学生自己的态度影响了他们的心态。
在当前这个社会环境中,“活到老学到老”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只有在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并且具备相应的实践能力以后,他们才能摸到创新的门槛,才能在不断的进步中掌握创新的技巧。对于很多学生而言,能够做到对知识活学活用的人并不多,即使是他们感觉自己对知识的应用已经“出神入化”,但是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活学活用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创新是对知识和经验应用到极致的表现,那些敢想敢做的学生往往具备非常好的心理状态,他们越挫越勇,而这也是培养自身创新能力必须要经过的步骤。培养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有效手段。具备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高校教育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的体现。所以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之一非常重要。
三影响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
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创新能力,首先应该探寻影响这个过程的主要因素,并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降低这些因素带来的影响,把不利影响转化为助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影响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视程度
当前,越来越多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认识到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且为学生构建了“学生创新创业乐园”等基地,为学生提供了非常优越的创新环境。但是,有些高校虽然构建了这种性质的学生创新基地,但是逐渐形式化,所谓的创新基地已经丧失了它本来的“面目”,失去了它的效能,与建设的初衷不相符合。这种情况就体现出这部分高校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不够重视的事实。如果学校的创新基地不能发挥出效能,那么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就更难接受系统化、专业化的创新教育。
(二)学生对创新能力培养的态度
有些学生虽然知道创新能力对自身发展的价值,但是由于一些学生对自身的能力不够自信,或者意志不够坚定,所以并没有为培养自身创新能力做出足够的努力。部分学生虽然积极相应学校的号召,参加了一些学生创新活动,但是由于这些学生认为自己的创新能力似乎并没有得到有效提高,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在创新创业乐园得过且过,不仅浪费了教学资源,同时还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学生是学校开展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的主体,也是最终的收益对象,但是如果他们放弃了自己接受创新教育的权利,并且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那么学校也无可奈何,只能让学生自由发展。所以,学生对自身创新能力培养过程的态度是影响这个过程的因素之一。
(三)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质量
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实训基地是基本的教学资源,同时也是学生培养创新能力的主要场所。有些高校实训基地教师属于大众化的实践教学教师,基本上都是“全能型人才”,负责很多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但是这种看似全能型的教师队伍与学生的实际需要不相符合。高精尖是企业发展的目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同样也要符合这样的一个规律,而一般而言,这些“全能型”的实践教学教师并不具备这样的资历,只能教授给学生一些非常基础的实践知识,所以学生能够从实践教学环节汲取的营养成分少的可怜。实践教学师资队伍质量不高就会使利用实践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想法得不到实现,也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空想只会让学生丧失前进的动力,所以更别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了。
四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如果想把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就需要从高校、教师以及学生三个层面入手,同时国家也要提供更多实质性的帮助,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对待,提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高校教育过程中的地位。除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外,在非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也要把创新元素添加其中,督促学生为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做好准备。
(一)高校要正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话题
随着对教育工作性质和功能不断深化,高校已经不再是个单纯教授学生知识的场所,而教师的作用也不再局限于授业解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当前教育的最终目的。但是全面发展所囊括的范围非常广泛,不仅是知识的教授、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同时还包括一些与学业存在必然关系的能力,比如创新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等。所以,高校应该重新认识自己作用,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且让教学理念也与时俱进,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教学理念中得到体现。虽然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做了一些工作,但是效果不明显,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差甚远。因此,这就要求高校能够正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话题,不要把这个重要的教学工作形式化,更不能任由学生“自生自灭”,要为该工作提供实质性的帮助。例如,聘请一些专业的教师为学生开展创新能力培养专题讲座,在现场为学生答疑,解决他们的困惑。
(二)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是接受创新能力教育工作的对象,所以他们对培养自身创新能力的态度决定了整个工作的效果。为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创新能力培养意识。团队协作能力是学生获得更好发展的重要保障,学生之间基本上没有代沟,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特点,给学生提供创新知识、创新经验交流平台,让他们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形成培养创新能力的意识,并且为之坚持不懈的做出努力。同时,教师也要向学生讲述具备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在人才竞争市场的优势,给他们形成精神上的压力,让他们把压力转化为动力。
(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过程对学生培养创新能力至关重要,除了有些“天才”,绝大部分的人都是依靠后天的努力而不断自己的创新能力,多看、多思考、勤动手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本方法,也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养成的习惯。首先,学校可以完善实训基地建设,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安排不同的实训内容,并且配备相应的教师,让实践教学过程体现出针对性,保证实践教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与企业合作,实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在此期间,也要明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不要想着一蹴而就。专业的实践教学教师队伍也是影响实践教学环节的因素之一,所以必须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斌,彭平锋,赵小明,等.独立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校企协同深度培养的机制与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01):223-225.
[2]金莉,许童羽,罗海艳,等.创新项目驱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6(09):134-13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5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