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是高等教育目标深化改革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要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正确方向;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1]。本文将从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新创业工作中的重要性出发,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契合点,最后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中的具体途径,旨在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和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关键词:高等院校;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创新创业;教学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王芳.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中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60):28-29,40.
创新创业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历史复兴重任的重要载体。高校青年大学生是创新创业活动的重要活跃群体,党和国家重视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双创”政策提出以后,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创新创业优惠政策,高等院校也纷纷响应国家号召开设创新创业教学课程、开班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和建设众创空间等一系列活动,有力地推动了青年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取得了重要的历史成就[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为社会建设培养思想合格的建设者,因此侧重青年学生的政治信仰和思想价值观培育,引导青年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工匠精神”和坚持文化自信,走自主创新的新兴发展之路。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思想上对青年大学生的行为进行引领和指导,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想做好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开创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新业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一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新创业工作中的重要性
高校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重要的人才培养阵地,担负着立德树人、为社会培养创新人才的神圣职责。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发展瓶颈,借助两者一致的目标和共同的使命合力,相互融合、协同育人势在必行。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是青年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基础,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促使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受关注度、更加凸显重要性的同时,有助于尚在探索和积累阶段的创新创业教育真正纳入高校的整体人才培养体系中,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更健全的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正面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培养优良的创业操守及端正的创业动机,提高青年学生的创业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传统的课堂理论教育,脱离社会实践,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本身所蕴涵的人文价值与人文精神。创新创业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远大的创业理想可以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内容的理想信念教育由抽象变得具体,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包括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等,注重青年学生未来的发展,培养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有效增强青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契合点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培养高校青年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正确方向;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两者有着共同的目标方向。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对象和实施人员一致。两者的教育对象是所有的高校学生,实施人员由高校党委书记、辅导员等一系列的相关人员,这样有利于工作顺利开展并分工明确、相互配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共同前进的美好局面;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有着共通点。两者在教育上可以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还有着共同的教育诉求:诚实守信、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等优秀品质,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只通过单纯的道德说教、灌输实行,要依靠课内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课外实践活动,使课内和课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共同教育;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相同。他们有着相同的目标即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促使高校学生全面发展,两者都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有利于人格的健全发展[3]。
三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中的具体途径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顶层教学设计
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需要高校转变传统的固有的教育理念,将始终贯彻党中央政策部署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战略高度始终放在学校战略发展的全局高度,努力做到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打开突破口。高等院校要想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这需要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打通专业壁垒,树立大思政教育的视界观,站在全局的视角进行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目标、课程设计、教学平台、资源配置和考核方式等的设计[4]。努力实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深度结合,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同步提升,实现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的深入融合,构建开放立体式的教育系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探索公正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青年学生考核评价体系是否公正合理,评价内容是否科学合理,对于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影响。针对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行为进行考核评价,要改变当前高校只重视创新创业成果,而忽略创新创业过程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价值和贡献的现象,要侧重学生创新创业的过程评价,纳入动态考核的评价手段。高等院校要将思想性作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价值导向,更加注重学生项目的价值作用,要摒弃短视思维和功利化倾向。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评价,不要以项目的成败和经济利益作为重要的考量因素,学生的创新创业不只是为了竞赛获奖,更多的是项目自身创造的社会价值和所引领的社会风气。因此,这就需要高校在学生创新创业评价考核过程中,注重项目自身价值和社会公益等因素的考核,构建公正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鼓励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激情。
(三)构建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高等院校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专业性工作,其工作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业务性的特征,因此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作为人才支撑。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学院辅导员和就业办等人员都是这支队伍的力量骨干,他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和学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最为了解青年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也最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这些骨干教师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扮演着多重角色,一方面是创新创业政策的宣传者,同时也是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引领者,更是对青年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指导者和推动者,因此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队伍对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学生创新创业及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5]。然而,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在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欠缺。因此,高等院校要做好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更新教师教育教学思想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和丰富学生课堂教学内容,培养思想政治师资队伍的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双重能力,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优势作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做好青年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服务工作,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全过程统一思想。
(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年大学生具有价值引导、思想激励、行为规范和陶冶情操等作用,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离不开浓厚的校园文化熏陶。因此,积极营造“创新带动就业,创业促进就业”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促进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具有积极的作用。高校组织部分要定期邀请创业达人和创业竞赛获奖者进行专题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政策和实践流程,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意识;要发挥人物的模范作用,邀请知名创业校友和创业先锋人物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反弹交流活动,通过榜样示范作用激励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信心[6]。教师要指导学生组建各类创新创业学生社团,鼓励学生开展实践研究活动,通过具体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旨在增强学生的创业综合素质。
四 结语
尽管高校学生创新教育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现实工作过程中仍旧存在很多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渗入进行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培育青年大学生正确的创新创业观念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更是青年大学生实现成长成才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黄兆信.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2]宋妍,王占仁.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引领[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03):141-144.
[3]张政.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深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6):78-81.
[4]陈永利,吕媛.以思想政治教育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论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8):77-78.
[5]宋妍,王占仁.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双向建构[J].思想教育研究,2017(06):38-41.
[6]伍杰,张文玉,姜红燕,等.地方型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以湖南工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5(28):30-3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5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