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就如何在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中培养高度的中医药文化自信和丰厚的中医药人文素养,提出了理念先行,多途径并用的方式。建议从中医药人文精神熏陶,校园中医药文化氛围打造,开设中医药特色课程,举办丰富的中医药文化活动,建设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载体,将新媒体手段融入中医药文化传播等方面着手,不断提升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中医药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培养出热爱中医药、信任中医药、应用中医药、传承中医药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中医药文化
本文引用格式:贾晗,等.关于提升高等院校大学生中医药文化自信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60):134-135.
陕西中医药大学陈莉对不同省市的中医院校在校本科生开展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大学生的中医药思维、中医药认知、中医药理论、中医药方法、中医药人文精神等,结果表明:目前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对学习和掌握中医药文化理论知识具有主观积极性,但缺乏对其进行中医药人文基本素养培育的充足条件。他们的原有思维来自于现代科学知识结构的教育理念,大学阶段需要恰当的方式在其思维中融入中医药人文精神和基本理论,增强其对专业的自信心和认同感,为传承和发扬我国中医药事业而奉献终生[1]。
一 论中医药文化自信
对于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而言,中医药文化自信,是对中医药文化生命力的高度认同与坚定践行。中医药文化根植于我国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医药事业的根基与灵魂,是中医药学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关键。
(一)中医药文化自信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
中医药文化中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源于中国传统哲学精神,“医乃仁术”“大医精诚”源于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三因制宜”“辩证论治”“调和致中”的思想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阴阳往复”“中庸之道”等一脉相承[5]。
(二)中医药文化自信源于中医药辉煌的历史成就与顽强的生命力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传统医学,着重从宏观、系统、整体来揭示生命、健康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凝聚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和实践经验,深深地融入民众的生产和生活中,是中国人民强身健体、防病祛病的有力武器[2]。
(三)中医药文化自信更源于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2015年10月,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女士,因带领团队创制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讲述研究历程时,她说,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中医药典籍是她们的研究起点和灵感来源,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对她发现青蒿素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中医药学不仅是古代科学的瑰宝,更是一个具有现代研究价值的宝库[3]。
中医药至今在临床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方面仍发挥着疗效确切、作用独特、方式灵活、费用相对低廉的优势。除在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症的防治中有独特优势以外,在重大疫情防治和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治中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非典型肺炎事件、甲型H1N1事件中,中医药以其确切的疗效和预防作用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肯定,成果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二 如何提升在校大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信
随着国家对中医药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世界人们对中医药诊疗的效果越来越认可,传统中医药学的发展进入了新的春天。那么,如何提升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对中医药的自信心呢?
(一) 提升中医药文化自信,需要理念先行
高等中医药院校作为传统中医药继承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培养场所,在教导本专业学生时,首先要把中医药文化的精髓融入其中。中医药文化是“中医内在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外在的行为规范、器物形象等文化元素”的高度统一,其中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是中医药文化自信最核心的部分。与中国传统哲学同根同源的“天人合一”宇宙观、“中庸为度”的认识论和“道法自然”的方法论,作为中医药文化的核心内涵,一直以来作为主导构建、发展与完善了中医药理论体系。传承与弘扬中医药,就必须在大学生心中深深植入传统中医药的哲学思辨精神[6]。
(二)提升中医药文化自信,需要多种途径
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初心是培养心怀天下百姓、具有仁义之心的医药工作者,他们应当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深厚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高度的专业自信心和传承能力;能融汇中西,学以致用,适应社会的发展变迁和多样化需求。为了培养这样的中医药人才,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打造校园中医药文化氛围
作为高等中医药院校,校园必然是环境育人的重要场所。在校园硬件建设中融入中医药文化元素,如设置展现中医药历史的浮雕、中医四诊——望闻问切的介绍、中医药名人故事展板、医药轶闻趣事及格言警句,还有校内药用植物园的打造等,使学生在踏入校园的第一步,就对中医药产生好奇心和探索感,这是环境育人的重要作用[4]。
2、开设特色中医药文化课程
中医药类院校应立足于中医药思维方式的培养,针对现行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现代语言习惯与传统中医药语言习惯的冲突;抽象思维与实质性思维方式的冲突;人文属性与自然科学属性的冲突等,从传承与创新的角度,推动中医药专业教学改革,完善课程体系设置。如已有部分院校全面开设《医古文》《本草经典诵读》《中医经典解读》等课程,并定期邀请名医到校讲学,促进学生树立中医药文化自信,增强对专业内涵的认同感和接纳感,自觉践行中医药文化精神,传承与发展中医药事业。
3、举办丰富的中医药文化活动
各地中医药院校的中药文化节或中药艺术节作为课外活动育人的主要载体,受到了大学生的欢迎。一般来说,中药文化节或中药艺术节会组织中药鉴别比赛、中药炮制比赛、中药调剂比赛、药用植物标本制作比赛、中华药膳大赛、本草经典诵读大赛等活动,较新颖的活动还有中药材服装设计大赛、中药材首饰设计大赛、中医药书画大赛等内容,不仅能检验大学生对中医药人文素养和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能提高大学生对中医药的认同感和接纳度。
4、建设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的载体
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中医药博物馆或博览园是培养中医药专业人才不可或缺的载体。大学生可以通过参观学习,了解和接触更多的中医药发展历程、医史文物、本草典籍、医药名人、学术流派等内容。如国内著名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博物馆、上海中医药大学博物馆(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等,都已成为所在院校、省市乃至全国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定期举办丰富多彩、互动性强、体验感足的趣味科普宣传活动,吸引着社会各界人士对中医药的关注与喜爱。
5、将新媒体手段融入中医药文化传播
现代社会新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传播手段也是层出不穷。现代大学生被称为互联网的原著居民,他们每天接收的信息来源复杂,如何恰当地应用新媒体手段传播中医药文化精神,用正能量的内容引导他们对中医药的学习和认同,是高等院校也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高等中医药院校本身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官方权威的信息来源,学养深厚的专家团队,稳健有力的技术保障,如能适度恰当地发挥官方新媒体,如微信公众号、校园网、中医药文化宣传平台等多种途径,发布真实可靠的专业信息与文化宣传,对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也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三 小结
综上所述,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事业的根基与灵魂,是中医药学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关键。通过多种手段并行,着力培养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中医药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根本目的还在于培养出热爱、信任、应用、传承中医药的专业人才。立足于蕴涵着人文关怀、历史积淀和丰富资源的中医药人文精神,培养出以人为本,以德为先,正直、诚实、勤奋、进取,勇于创新的新时代的中医药人才,为我国传统中医药事业的发扬光大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莉.中医药类大学生中医药文化修养要素及认同现状调查研究[J].才智,2018(02):170.
[2]张宗明.论中医药文化自信[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01):1-5.
[3]梅全喜.试论《肘后备急方》的药剂学成就[J].中成药,1996(03):40-42.
[4]王鹏,吕秀飞,牟雪枫,等.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中医药的发扬光大应从医学生的教育抓起[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8,24(08):893-894.
[5]王烨燃,赵宇平,马晓晶,等.浅析中医药文化的核心内涵[J].中医杂志,2017,58(12):991-995.
[6]李寒冰,吴宿慧.中医药文化自信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中的必要性[J].教育现代化,2018,5(30):5-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5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