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评价策略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4-15 12:39:1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教学评价工作对于教学过程来说是一个必备的环节,通过实施教学评价,一方面教师能够及时传递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感受,以及学习意见方面的信息,让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自身在学习效率、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另一方面,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的总结和分析,能够使教师在教学水平方面产生较大的进步,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因而,对于课堂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和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策略研究

对于当前阶段的教学评价工作来说,需要强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评价体系,加强对于教学评价工作的互动化、多元化、动态化以及评价要素的多元化。在关注评价过程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强化评价工作的作用和效力,以实现评价工作的有效性。

一、进行课堂评价的作用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实施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对于学生来说,有效、直接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成为课程发展和延伸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也是促进和保证课堂教学目标实现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实施课堂教学评价,能够不断鼓励学生实现自身能力的发展和进步,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实现,不断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对于教师来说,课堂教学评价过程能够帮助教师发现和重视自身在授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时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特点等调整教学策略。这也是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发展,改进和调整自身教学方式和策略的重要途径。

\

 
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过于片面


对于传统的教学观念来说,教师扮演的是将教材上的内容和知识搬运给学生的输送者的角色,通过教学过程,锻炼和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传授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知识点等内容。而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来说,则主要是将小学数学教材上的内容,通过板书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借助理论讲解和实际应用,将一些解题技巧、运算方式及专有名词的定义向学生进行讲解。而在教学评价方面,也只是将学生在课堂测验、周试、月试等考试过程中的成绩作为单一的评价标准。对于教师的教学水平的评价也主要是以学生的总评成绩、优秀率占比以及班级的平均成绩等方面的指标作为评价标准。这样的教学观念,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束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能力的发挥,教师也只能够将教学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选择性地忽视学生在其他方面的优秀表现。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学工作的发展和进步,进而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这样的教学观念不符合当前阶段的教学发展趋势。

(二)压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小学数学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和锻炼学生的能力。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一方面能够为初中、高中甚至是大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数学知识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学习积累阶段;另一方面,小学阶段也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技巧的重要阶段。但是,在当前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对于教师的要求没有足够的正确认识,对于教师施加的压力无法理解,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学习指令,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提高,他们只会机械地执行教师的相关学习命令,成为一台台“学习机器”。并且,这样的教学评价方式,学生难以展现和发展自身的学习个性,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和学习途径难以实现,这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直接造成了学生学习效果的低下。

三、小学数学课堂评价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以情动人


教师的评价内容不但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够产生直接影响,也会对学生的学习心态、学习情感等方面产生直接的影响。因而,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需要注重加入自身的真挚情感,相关的评价话语需要是发自内心的,以情动人。如果教师每次的评价语言都是“很不错”“很棒”“回答得很好”,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形成一种赞扬表达的固定语句,这也就使得课堂评价逐渐变成了一种例行的方式,失去了其原本的价值和意义。教师在进行课堂表扬和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步情况等进行认真的思考和总结,使得这些内容具有真实性和贴切性,这样才能够获得学生的认可,学生对于课堂评价过程才能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并且,除去一些口头表扬之外,教师还可以采取一些动作方式进行激励,如一个充满鼓励的眼神、一次肯定的点头或赞赏的微笑等。这些细微的动作表扬方式,不但能够表达出教师对于学生表现的充分肯定,而且也是教师对于学生的一种尊重和关爱、信任和鼓励,这样的方式在有些时候比一句赞赏的话语更具有亲和力和针对性。

(二)准备充分

一个客观、全面的课堂评价,需要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充分的准备工作是保证评价的贴切和形象的重要基础保证。首先,教师需要对于教学内容进程全面细致的把握,根据这些教学内容设置需要学生进行作答的环节和步骤,在这样的基础上需要对于学生可能做出的预期回答进行预判。当然,教师并不能对于所有的学生的作答进行完全准确的预判,但是对于这些回答的预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有一个大致的评价方向。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评价工作中,教师根据这一大的方向,结合实际的变化情况,做出随机应变的调控就十分必要了,这样就能够避免在进行评价时的盲目无措。

(三)评价多元

评价目标的多元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是《课程标准》对于教学评价工作的总体要求,因而在进行课堂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够将自身作为评价的单一主体,而应该能够与学生互换角色和地位,允许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在这样的评价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过程,进一步加强和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自尊心,并且多元化的评价也能够帮助学生在不同的角度了解和把握自身的特点。另一方面,学生的自我评价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过程,通过学生对自身表现的分析和评价,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认知、自我反省,这是提升学生自我意识的重要过程和途径。

四、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评价

(一)以针对性评价为主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尚小,他们求奇、求新的心理较为活跃,因而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在这一生长发育阶段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点,结合不同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绪变化、兴趣发展以及学习方式等方面的特点,巧妙地进行评价。多采取积极的评价方式,激发和鼓励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进而使得教学工作获得更好的成效。并且,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合理运用表达手法和表达方式,使得评价过程更具有感染力和渲染力。比如,在学生能够将一些数学名词的定义完整、准确地复述出来的时候,教师可以给予赞扬:“你的逻辑思维能力很强,记忆力超棒!”而对于一些能够熟练运用解题技巧,准确解答计算题的学生,则可以采取“数学思维较强,具有数学家、科学家的潜力”的评价方式。而对于一些字迹方面存在提高可能的学生,则可以这样说:“你的作业本的外观很整洁,你能不能让它里面也是这样的状态,保证作业本‘表里如一’的状态呢?”如此,采取不同的评价话语,做到评价因人而异,才能够帮助学生在矫正不足的前提下,实现对于学生的自尊心的保护,使得教学效果达到理想的状态。

(二)知识与能力并重

帮助学生掌握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了解和把握这些基本知识的运用手段,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工作开展的关键所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年纪较小,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但是这一阶段又是学生进行知识的获取和积累,打好数学学习根基的重要阶段。因而,重视对于学生的科学评价,引导和帮助学生获得更加完善的知识与方法,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注重将数学学科的基本知识与实际的运用进行综合评价。比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计算”的内容,并进行相关评价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前制订教学评价表格,将本节教学内容的教学思想、对于图形面积计算的分析、计算能力等作为评价的重点内容。一方面加强对于基础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是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提升的基础。另一方面,在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还可以进行适当的延伸,如要求学生对于铅笔盒、粉笔盒、课桌等物品的面积进行计算,之后教师进行合理的评价,这既是对于所学习的基础知识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对学生数学能力的评价。

\

 
总的来说,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不仅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因而,教师应该采取合理的评价方式,知识评价与能力评价并重,多采取富有针对性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娴华.巧用情感评价,打造活力课堂——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情感评价[C].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2005.
[2]杨海宝.巧用评价语言,得事半功倍效果[C].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8(二),2018.
[3]张雪.浅谈如何规范学生的美术评价语言[C].全国智慧型教师培养体系建构模式学术会议一等奖论文集,2016.
[4]吴美玉.让评价语言在阅读教学中充满张力[C].第五届中国智慧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中国思维学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201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396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