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吕叔湘曾说过,少数语文水平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经验,他们会异口同声地说得益于课外看书。实践证明,语文教学内容具有实践性、社会性特点,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模式不能单一化,而应是组合式、综合式。语文开放式教学是把教学当作一个开放系统,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空间、教学评价等方面,向学生开放、家长开放、社会开放,以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促使教和学的系统全方位地信息交换。
关键词:初中语文;开放式课堂;构建
一、初中语文课堂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教学的内容是开放的
语文教学的对象不是语言,而是语言的运用。运用就必须要多实践,只有多实践才能形成技能,养成习惯。语言实践,形成技能,要求学生不仅读语文课本,还要读大量课外的语言材料。凡是语文教学有突出成绩的优秀教师,都是只把课本内容当例子,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刊。教学内容不是封闭的,要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适应时代的要求。
(二)教学的空间是开放的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广阔的自然空间,都可以是语文学习的课堂。而传统教学空间,只是以教室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教学方式也是单一的口授,笔写。当代中学生处于现代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如果语文教学环境仍然以讲授式的单一形式出现,学生定然难以接受。现代教学空间必须是开放的,不能只单一地从教师口中获取知识信息,而要从多方面多媒体获取信息。学习的场地,由课堂延伸到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工厂、农村等,让语文学习回归大自然,回归生活。
(三)训练的手段是开放的
现代教育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型人才。训练手段的实施过程,也是影响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当今的信息,有听觉的、视觉的、文本的、动画的等种种,多媒体呈现的互动式运用为教学开辟了新的广泛的可能性。计算机进入全球网络,使人们有可能快速地、大量地获取不同信息源,这些都将对语文教学产生深刻的影响。但目前大多数语文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出题让学生考、练、作文等,或者大量做各种各样的练习册。训练的手段单一化、机械化。而要改变这种状况,训练手段就应该灵活多样。比如,让学生参与教师的备课,让学生帮忙制作多媒体课件,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听录音、看视频等教学手段,交流问题,举办朗诵会、辩论会、演讲会、主题班会,自主上网寻找学习信息,学习教师上课以及名人演讲表情变化等。
二、初中语文课堂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操作原则和策略
(一)操作原则
1.民主化教学原则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师生都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优劣,师生关系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师把自己定位成学生学习活动的伙伴、组织者、促进者,进而创造一种民主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学生在这种环境中,能无拘无束地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在积极进取中获取知识。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应该宽容谅解学生的无知、幼稚,应该欢迎学生大胆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教材,不迷信教师,允许学生保留不同意见。变讲堂为真正的学堂。像特级教师魏书生那样,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诚心诚意地为各个层次的学生服务,和学生建立和谐的互助关系,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发展个性。
2.多角度教学原则
多角度教学是指教师针对不同类型的语言材料,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从多个侧面进行教学的方法。同一篇课文,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可以体会出不同的思想意义。如《藤野先生》一文,除了教材上所讲的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外,也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所表达的医学报国的情怀,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写作的角度剖析组织材料的独到匠心。从多角度去设计教学活动,可以多角度提问,多角度启发,多角度点拨等。
3.鼓励性原则
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都很清楚: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往往与教师善于用恰到好处的鼓励性态度、语言和教学技巧有密切的关系。这是因为教师的鼓励,可以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在这种心理氛围中,学生的情绪高昂,思维活跃,能够以自信、自强和进取的态度完成学习任务,智力也得到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多种鼓励因素,诱发学生积极的情绪,为学生智力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4.教学形式多样化原则
语文教材内容包罗万象,有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民俗风情、卫生、科技、文娱体育等,除了具有知识性外,还具有形象性、情感性,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学习语文的心智活动规律,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选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手段教学。教学场地可采取教室与图书馆、工厂、农村相结合,手段可采用实物、卡片、电脑多媒体网络等并用,教学方式可采用讲授、示范、模仿、表演、绘画、动手制作课件或教具,以及举办各种学生乐于接受的专题会、竞赛、访问调查等形式,充分利用社会上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带学生走出校门,或者请有关人员走进学校协同教育。
(二)操作策略
1.准备阶段
教师首先要把教学的重点由过去的“教语文”转向“教学语文”,学生的学习方式也由原来的记忆复制型转向自主探索型,师生都要积极主动地适应现代活动式、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为了能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师要做好了解学生个性爱好、知识水平、智力状况的工作,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成绩、个性特点、社会背景、守纪状况等方面的差异,建立相对稳定的3-6人小组,并组织学生定出小组共同遵守的成绩目标、奖惩规则,选出小组长。
2.教学程序
(1)激发兴趣,引入情境,出示目标。处在学习中期的初中生,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主导地位,但形象思维仍然起着重要作用。也就是说,初中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性的,而不是理论性的。他们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为支持。因此,我们应该创设画面或设计悬念,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中。每篇课文的起始阶段,或通过语言描述情境,或展示实物,或用多媒体中的音乐、影视片段导入,在引入情境环节中,适时出示目标,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情感需要,使学生主动阅读课文,积极参与教学,自觉探索问题。
(2)协作学习。让学生小组内交流自学结果,讨论自学中的疑问。教师在巡视观察中,注意整理分析学生中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组织小组讨论。
(3)辨疑答疑。教师巡视观察,指定对问题讨论有独到见解和观点较正确的小组,派代表发言,或让学生进行评价,或教师引导纠正。
(4)检测反馈。学完一篇课文后,抽出10分钟,对学生进行能力检测,以及时获得反馈信息。检测有书面的,也有口头的。由教师出一组题,或学生出一组题,当场答题,当场评分,可以是竞赛式、问答式、演讲式、背诵式等。
整个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是开放的,以训练学生动口、动脑、动手为主,教师扮演着一个引导、解疑、巡查、调节、沟通的角色。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信息能够充分输出、交换,学生能自我反馈,学生群体间的互相反馈,师生间的互相反馈,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向的主体反馈网络,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课外拓展实践活动
课外语文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又是语文教学的补充。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就决定了学习语文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到了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懂得了什么是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和思维品质。但“懂得”不等于“具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的示例性练习、实践机会毕竟很少,要真正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习惯和思维品质,学生必须到生活的大课堂里主动自觉地进行大量的练习。学生只有在课外活动的大环境中,才有机会普遍充分地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培养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包括接触各种人和各种观念,从而筛选吸收各种鲜活的语言,养成自我控制的习惯,训练细致观察、辩证分析、敏锐应变、准确表达等多种能力。如此,学生主体创造潜力才能真正发展。
1.课外阅读活动
了解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结合教材特点和教学目的要求,向学生推荐读书目录。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例如,如何精读,如何速读,如何跳读,如何做读书计划和读书笔记等;在讲读课后,布置带有规律性的方法性的阅读作业,定期检查,定期小结交流,讲评指导,强化方法训练;开欣赏好书专题会;把学生带到图书馆、博物馆;引导学生分享个人藏书。
2.写作活动
培养习惯和提高能力一起抓。应按学生的不同写作水平作不同的要求,从模仿到逐步创作。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关心大事,分析本质,积累素材。用多种方式训练写作实践:写日记、周记、读书札记、观察随笔,模仿课文写片段作文,互赏和互评同伴作文。结合学校活动和家庭活动写广播稿、小新闻稿、商品广告、书信、请柬、实验活动报告、班级活动总结、感想体会、影评等;注意挑选优秀习作,培养几个能力强的学生骨干当小编辑,自编班级小报,或推荐到各级报刊发表,以榜样的力量刺激和维系学生高涨的写作兴趣。
3.综合训练
可以通过各种竞赛形式进行,如查字典比赛、演讲比赛、纠正错别字比赛、词语竞赛、演课本剧、说相声、语文智力竞赛、听力竞赛、猜谜语、调查访问活动、参观旅游活动等。
总之,新时代人才观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教师要广学各种优秀教学模式,但又不能照搬别人的模式,应该取各种模式中的精华,努力构建具有自身实际特点的教学模式,开拓多样化的教学之路,让学生每一天、每一堂课都感受到全新的方法,创新的气息,充分享受知识奥秘中无穷的乐趣,走真正的语文素质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张登发.关于构建开放的初中语文课堂的研究[J].新课程(下),2014(1).
[2]敖勤.构建初中语文开放式课堂[J].新课程(中),2013(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3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