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地理教学 ——以“荒漠化的防治”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18 16:08:5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现代高效的思维方式,把它运用到教学中可以促进教育的发展。本文从思维导图转变思维方式、优化教学环节、高效复习应用、培养综合思维等几个方面来探讨思维导图如何优化地理教学,希望对促进一线的地理教学有所启发。

关键词:思维导图;地理教学;荒漠化的防治

本文引用格式:张静,等.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地理教学——以“荒漠化的防治”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45):219-221,228.

        20世纪60年代,英国伦敦的东尼·伯赞(TONY BUZAN)发明了思维导图,从此思维导图被广泛应用到各个行业,有微软、惠普、汇丰银行等全球知名企业,这预示着人类将走向智力新时代,而思维导图则形象地被人们称为智力的“终极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在生活中可以用于时间管理、叙写日记,在工作中可以把它运用到会议、演讲、经营管理等,那思维导图在教育方面如何优化教学,促进教育的发展,这是教育工作者所需要深刻探讨的。本文从思维导图转变思维方式、优化教学环节、高效复习应用、培养综合思维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当今教学方式的变革,力图让广大教师认识到转变教学方式刻不容缓。

一转变思维方式

(一)线性思维→头脑风暴


        线性思维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僵化思考方式,它存在于大多数人身上,教师有,学生也有,如教师一般在教学中总是按部就班地讲述这个知识点是什么,是什么因素导致的,解决办法是什么,一般流程也是依据书上给的文字进行阐述,或找一些相关资料、图片等进行资源整合然后放在PPT上进行讲述,但新时代的教育更重要的不是教师的“讲”,而是学生的“想”,教师不仅要自己摆脱自己的线性思维,还要帮助学生摆脱线性思维。把思维导图运用到课堂上,让学生从按部就班的接收知识到发挥创意的头脑风暴,这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转变思维方式的一大进步。

         如教师在备课时,可以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设计,避免自己线性思维阻碍自己的思考和设计,在进行设计时还要考虑让学生也摆脱线性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在讲到“荒漠化的防治”时,荒漠化的成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这时教师就不必直接讲述导致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有哪些,人为因素有哪些,而是可以先用思维导图软件进行头脑风暴,确定中心图像,进行思维速射,让学生的大脑进行快速的运转,这时候大脑产生一些荒诞或错误的词也没有关系,只要让学生产生尽量多的思维(如图1)。学生在进行头脑风暴时心态是愉快的,激发了学生的天性,从而解放思维,开启创造无数观点的可能性,所以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



(二)思绪杂乱→突出重点

        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思考问题,而且还可以突出这节课的重点知识。学生经常在一节课下来,教师讲述了许多知识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不知道这节课的重点究竟在哪,但使用思维导图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思维导图的各个分支是可以用不同颜色展示的,对于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教师可以用红色、橙色这种比较明亮的颜色进行展示,并可以在分支上添加小图标来提醒学生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采用这种方式会比教师口头提示和在PPT中用不同颜色标注更加直观、明晰。

        例如在讲述“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时”,教师讲述的重点是防治措施,所以措施的分支用颜色鲜明的红色表示,并添加重点注意的三角图标来提醒学生,加强学生的注意力(见图2)。


\


二优化教学环节

(一)导入——明晰任务


         导入环节是一节课的开始,传统教学的导入一般有复习导入、联系生活导入或视频导入等等,这些导入方式都是为了能让学生更好、更快的进入到课堂学习的状态。导入环节必不可少,但笔者认为可以在导入的同时建立思维导图的中心图像,因为建立中心图像,学生更清晰的知道这节课内容是讲什么,而且不经过书本,先让学生通过这个中心图像来联想内容,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确立了中心图像后,接下来就是各大分支的主题,各大主题也让学生更加清晰的知道这节课有哪些内容,让学生对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有所了解,可以梳理这节课的思维脉络。

        例如在导入“荒漠化的防治”这节课时,教师使用视频或案例等导入方式引进主题的同时,可以在思维导图上呈现荒漠化的典型图片,让学生感知荒漠化,因为不在我国荒漠化地区的学生对荒漠化的感知是比较少的,而且不同地方对荒漠化的感知也不一样,如广西地区感受到的就是石漠化,所以在导入时明确的给出中心图像,让学生清晰的知道这节课讲授的是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它是怎样的一个景观,对学生理解、掌握、运用这节课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上课——形式新颖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师从以前使用粉笔黑板授课到使用ppt讲解,再到现在流行的微课、慕课教学,教学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现在中学的上课形式,大多数还是教师使用PPT进行讲授,并且这一现象已经持续了十几年,学生会觉得没有新意。这时,运用一个可以代替PPT的思维导图进行授课,不仅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具有更多的师生互动。学生对刚出来的新鲜事物是极具好奇心的,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图3中展现的是使用思维导图软件制作的幻灯片,“荒漠化的防治”分为两节课进行讲授,在上第一课时主要讲授荒漠化的基本原理、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以及荒漠化的成因。教师可以在课前先制作好这样的幻灯片,学生一看就知道这一节课讲的内容,而且这种新的形式会吸引学生,在讲到第一个分支荒漠化时,荒漠化就成为了屏幕上的中心,在没展示荒漠化基本原理的内容时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互动,让学生想象要学习哪些知识,这种互动会让学生没有太大压力,因为只是猜想,接着教师展示它所包含的内容,这样的授课形式会一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学生感到和以往的教学不同,形式新颖,富有兴趣。



\


(三)总结——快速回顾

       总结环节是经过一堂课的师生互动,在课堂上师生已经一起分享或一起制作出了关于这节课内容的思维导图,这不仅让学生充满成就感,而且学生可以通过这幅思维导图进行快速的回顾,清晰的知道这节课讲了哪些内容并加深记忆。思维导图的回顾只需要一幅图,轻易的在几分钟就能把所有知识回顾一遍,而使用教师的PPT或让学生记的冗长的笔记,所耗费的就是十几分钟甚至1个小时,这之间的差距显而易见。

三高效复习应用

(一)全脑记忆


       20世纪60年代末,加利福尼亚的教授罗杰·斯佩里(Roger Sperry)公布了他对大脑中进化最为完整的区域,即大脑皮质调查的结果,并因此荣获诺贝尔奖。他研究发现大脑皮质的两边,或者叫半脑,两者之间的主要智力功能似有分工倾向。右半脑主要负责下列功能:节奏感、空间感、格式塔(完整倾向)、想象、白日梦、色彩及维度。左半脑主要负责词汇、逻辑、数字、顺序、线性感、分析和列表。学生在复习时,大多采用死记硬背或理解来进行记忆,这只是使用了我们的左半脑,就是这种区分限制了我们的潜力,两个半脑本来就是同时使用的,这样才能把自身的潜能真正发挥出来。思维导图基于不同颜色、形状和想象,通过图文并重的方式激发右脑,提高了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且运用左半脑的功能具备完整的逻辑结构,这样进行左右半脑结合,进行全脑记忆。如记忆“荒漠化的防治”这一课知识,课上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学习了思维导图,学生对这节课的各主分支会有很深的印象,随着分支的拓展去联想内容,不会出现碎片化的情况,学生只要多看几遍,或有意识的想把它放在脑海中,色彩、形状、想象等帮助记忆的功能就会成倍帮你记住这节内容。

(二)考试应用

        思维导图在考试中也可以帮助学生较好的答题应用。在考试时经常会出现之前背过的句子,在考试的时候怎么想也想不起来,只想到一些零散的词汇。这时可以应用思维导图帮助答题和回忆,可以先对这道题的关键词建立一个中心图像,找出这个问题涉及哪个知识点,然后对零散的词汇进行一个梳理,建立思维导图的分支,通过已有的知识结构,前后参照,补充自己的思想和解释来做出结论。这样的答案会展现清晰的逻辑结构,而且在梳理的过程中很大可能会回想出背过的关键词或内容,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四培养综合思维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以致综合思维的培养对地理学生来讲至关重要。综合思维涉及时空的综合、地方的综合以及地理要素的综合,它以其独特的思维视角培养学生对待问题综合分析解决的能力,那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成为了教师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

(一)时空的综合思维培养

       时空的综合思维培养就是教师在上课时要注重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去综合思考问题。时间上的综合思维是让学生在时间尺度上综合的思考问题。例如“荒漠化的防治”一课中,教师可利用视频展现西北地区环境的历史演变,当学生观看完视频后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从不同角度出发画出对视频的理解,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针对时间上不断变化的西北地区环境进行深刻的分析,展现出不同时期西北地区环境演变的景象、原因、变化、特征等,通过思维导图呈现出清晰的思维脉络,培养学生在时间尺度上的综合思维。空间上的综合思维是学生在空间尺度上综合的思考问题。在“荒漠化的防治”中可以让学生对东西部环境特征进行对比,在空间上东西部存在比较大的环境差异,这样有利于学生空间比较思维的发展,还促进了学生对待不同地区要从空间上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二)地方的综合思维培养。

        地方的综合思维培养就是要从全局上把握这个地方的整体思考。如“荒漠化的防治”一课是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那学完本课后就要针对我国西北地区进行整体的分析。运用思维导图针对西北地区从位置、景观、成因、措施等不同方面去整体把握西北地区的荒漠化,还可以让学生迁移应用到其他地区荒漠化的分析,如广西的石漠化、非洲的撒哈拉沙漠等地区的综合分析,培养学生迁移应用的能力。

(三)地理要素的综合思维培养

       地理包含许多方面的要素,如水分、地形、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还包括交通、政策、市场等的人文要素,当对地理问题进行分析时,要综合分析这些地理要素,才能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如在分析荒漠化的成因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思考有哪些原因导致了荒漠化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有意识地提醒学生要从不同的地理要素方面进行考虑,因为一个地区景观的形成,肯定是多方面作用的结果,培养学生从不同的地理要素中综合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

 
参考文献

[1]孙明霞.借助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的策略[J].地理教学,2017(12):7-10+6.
[2]陈君利.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亚太教育,2016(20):155.
[3]薛东阳.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9(09):19-2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143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