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18 09:43:1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构建高职院校专业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需要遵循达成评价主体多元、凸显专业特性、突出人才培养绩效评价、兼重定量与定性评价等基本准则,达到专业评价为专业建设服务,评价结果为专业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发展方向及改进措施。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第三方评价;人才培养质量

本文引用格式:王钱静 .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研究 [J]. 教育现代化 ,2019,6(53):136-138.

        2014 年 6 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 号)提出“完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注重发挥行业、用人单位作用, 积极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2015 年11 月,《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 年)》提出,推动高职专业质量评价体系改革与完善。2019 年 1 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估制度”。2019 年 2 月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到“综合运用招生计划、就业反馈、拨款、标准、评估等方式,引导高等学校和职业学院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如何结合专业特点,科学构建高职专业第三方人才培养专业评价体系,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中发挥实际作用,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

一 构建高职教育特点的专业评价指标体系

(一 ) 指标体系构建依据


       贯彻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学习者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以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水平为核心,建立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完善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积极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以及《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 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及等文件对人 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即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系”、“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等方式提高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以“强化督导评估”作为保障条件,最终“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推动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实现专业与产业的有效对接”。

\

 
(二) 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传统的专业评价指标体系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制定,考察堆积如山的文件档案,评定结果定性为通过与否。而“学校主导、第三方参与”的专业评价机制,根据专业建设与认证评估的国际标准设计评估指标体系,重在从学生的角度来评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用人单位、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共同参与;从人才培养结果反推培养过程的适切度;以客观数据代替传统文件资料档案来举证,最终达到专业评价为专业建设服务, 评价结果为专业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发展方向及改进措施。

(三) 指标体系构建内容

       “学校主导、第三方参与”的专业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按专业建设的几大内容来设计,包括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双师”教学队伍、课程与教学改革、监督、评价与管理机制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二级指标为专业建设的目标及现状。观测点是学生学习效果与培养目标达成度,如表 1 所示。


\


二 学校主导、第三方参与的专业评价方法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深入各个培养环节对专业建设的数据进行收集,在大样本的统计水平上客观评估专业各方面建设成效,并对专业建设工作提供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及相关培训,实现学校规范建设范式、提高专业水平、培养合格人才、实现专业的国际化层面上的内涵化建设指导与持续改进。

(一 ) 评价主体

        评估主体分为三类:第一方评价是指院校内组织的自我评价。第二方评价是指高职教育系统内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高职院校做出的评价。第三方评价是指独立于高职院校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之外的第三方组织实施的评价,是吸收企业、行业协会、学生和家长等参与高职院校公共管理的一种方式,从社会视角对高职院校办学状况及其培养人才的职业伦理和职业素养等职业人必备特质进行有效检验。第一方评价和第二方评价都属于内部评价,第三方评价属于外部评价。在健康的教育评价体系中,三方评价相互补充、共同作用,由在校生教师、毕业生、用人单位共同参与,才能有效促进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 评价方式
 
      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兼顾的多维度评价方式,使得该评价机制成为专业教学、管理、素质培养过程中有效的问题反馈渠道,并为专业今后工作的持续改进提供横向对比与纵向参照,成为人才产出质量的有力保障。

(三) 评价流程

        (1)数据收集:了解专业建设现状。突出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收集毕业生半年后评价(流向特点、就业质量、培养评价反馈、能力知识掌握程度)及五年后跟踪评价(月收入涨幅、晋升状况、工作稳定性、职业行业竞争力)、教学评价(教学目标完成度、教学成果与社会需求的匹配程度、在校生的知识接受和理解程度、教师的能力水平)、在校生跟踪评价(大一、大二、大三)、用人单位评价(聘用分析、使用评价)、教师发展评价(教学能力、行业规范、心理状态、院系环境)以及专业基础的建设数据(招生措施及宣传资料、学生工作开展资料、培养目标及培养计划),来反映专业的建设水平。

      (2)数据分析:初步评估专业建设水平。通过对专业各方面建设情况的数据汇总、数据清理及统计分析,评估专业目前的建设水平,撰写数据举证报告。

       (3)入校咨询:深入诊断专业建设问题。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探索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对问题进行归纳、整理,通过第三方专家入校咨询的形式,将对专业的初步评估反馈给学校,并现场与学校及专业领导探讨相应的改进建议与具体措施。

       (4)撰写咨询报告:撰写专业建设咨询报告, 提出专业建设改进方向。咨询报告将进一步完善质量监督评价体系,提出针对性的“持续改进”方案, 提供解决专业建设存在问题的关键活动与相应的制度措施,为今后的专业建设工作提供指导。

       (5)报告解读:专家入校进行咨询报告的现场解读。第三方专家为学校清晰呈现专业建设各个环节的具体情况,通过指标分析与问题论述,帮助专业全面、透彻地了解专业建设的水平及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数据举证报告中的举证方法、咨询报告中的持续改进思想进行讲解,使学校更好地完成专业建设及相关的评估、认证工作。

三 高职专业引入第三方评价的意义

        1.学校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建立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多元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毕业生在岗表现、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同时,对毕业生毕业后至少五年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跟踪系统,持续提高学习的办学质量。

       2.利用网络数据平台,加强数据分析,探讨指标之间的关联关系,完善教学、培养反馈渠道,建立常态化的“评估——反馈——改进”质量保障循环机制。充分应用第三方评价体系,为教学质量管理、招考办法改革、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调整创新、办学成本核算、制度设计等进一步调整、优化提供科学依据,保障专业建设良性循环, 持续发展。

        3.目前各地高职院校都在展开生源大战,生源危机形成招生的“倒逼机制”,优势专业优先发展、劣势专业遭遇市场淘汰。因此,通过第三方专业评价能增强专业的社会声誉,而且对于市场前景好、但专业评价排名靠后的专业可以加大建设力度,不断改善专业办学条件,以此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参考文献

[1]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云南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建设方案 [R].
[2]蒋丽君 , 何杨勇 . 高职教育第三方评价的局限、问题和对策 [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7(09):98-102.
[3]占百春 . 高职院校教学第三方评价的实践与思考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7(23):92-96.
[4]张新民 , 吴敏良 . 双高背景下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评价指标研究[J]. 职教论坛 ,2018(09):22-2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136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