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15 10:27:4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课程思政教育的本质在于立德铸魂,彰显对专业知识的引领作用,紧扣德才兼备的命脉,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将思政教育贯穿到教学全过程,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以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为例,研究思政教育融入教学过程的思路与方法,首先制定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教育的理念及目标,其次依据思政教育目标对电力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最后提出了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学方法。通过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合格人才。

关键词: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电力电子技术

本文引用格式:杨培宏,等.《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51):63-64,71.

        长期以来我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概论的任课教师担任,负责对大学生“三观”的培养,而专业课程任课教师主要负责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没有充分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1,2]。如何将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内容科学有效的融合是当前课程思政教育面临的难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以立德树人铸就教育之魂,把思政教育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3]。同时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提出工作要求、作出战略部署,为加快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确定目标,也为我们高校专业课程教学指明方向[4]。要想把思政教育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需对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手段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充分体现思政教育的内涵作用。本文以专业课程《电力电子技术》为例,研究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改革研究,形成以立德为魂,树人为本,课程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育理念,为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一 教学理念及目标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应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与本质,以育人为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内涵,也是时代发展的选择[5]。通过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使高校思政教育的重心从思政课程转向课程思政,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和判断力,引导大学生以德为先,以勤为本,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求真、求美。通过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让大学生成为一名有智慧、有德性的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可靠的接班人。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应尊重每一名大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根据大学生的思想规律、专业基础知识,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激发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学生熟悉电力电子器件的使用方法,掌握电力电子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控制方法、设计计算方法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思政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中,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知识,形成严谨的学习风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时代责任、历史使命和奉献精神,为新时代下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为今后从事与电气工程等领域有关的技术工作奠定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

 
二 教学内容

        通过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将科技创新项目增加到教学内容中,即教学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科技创新项目。通过三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凸显思政教育的鲜活性。课程的教学内容,一定要以思政教育为主线,每一节课如同思政课程一样,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分析解读教学内容要充分挖掘蕴含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中的思政教育元素来组织教学,以凸显思政对专业知识的引领作用,紧扣德才兼备的命脉,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课题教学内容应拓展学生对专业知识应用领域的认识,课题教学内容要和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特别是近年来国家重大工程,如±800kV和±1100kV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实施,电力电子技术是关键,实现了从交流系统到直流输电,然后再到交流系统的大功率远距离电能输送过程。通过这样实际案例工程,引导学生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学以致用,为推动社会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是时代给予我们的责任与使命。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容的切入点,柔性地将职业道德精神融入到课堂教学内容中,用工匠精神来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重要性的认知,加强专业课程学习。



\



        思政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体现在加大实验内容的综合性,将之前单一的整流电路实验和逆变电路实验结合起来,形成交-直-交变换电路实验,符合实际工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实验教学思政教育主要培养大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作风,通过学生平时的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综合体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程思政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也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针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综合应用较强的特点[6],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通过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将科技创新作为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结课考核的一个部分,任课老师紧紧围绕实际工程和社会发展需求开展科技项目,按小组分配科技创新项目。要求学生撰写科技创新技术报告,通过答辩的形式给出科技创新项目成绩。通过科技创新,提升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奉献精神,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同时将优秀的科技创新项目推荐参加全国的“挑战杯”和“互联网+”大赛。

三 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课堂讲授的主渠道作用,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科学合理地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当中。在课堂教学中,根据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恰当地将思政教育贯穿进去,为大学生树立理想和目标,立志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每一节课如同思政课程一样,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分析解读教学内容要充分挖掘蕴含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中的思政教育元素来组织教学,以凸显思政对专业知识的引领作用,紧扣德才兼备的命脉,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电力电子器件的讲授过程中,通过电力电子器件发展史,从1906年德·福雷斯特发明第一个真空三极管,到2000年IGBT功率器件的应用,是无数科学家智慧的结晶,从此将人类带入一个神奇的电力世界,为人类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这些事迹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随着以Si材料为基础的电力电子器件逐渐接近其理论极限值,利用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制造的电力电子器件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当代大学生必须肩负起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而奋斗。

         多种教学手段并用,提高课程思政教教学效果。针对课程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明白学以致用的道理,例如,讲授整流电路时,通过我国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来进一步阐述整流电路的工程应用,特别是近几年我国的高压直流输电在国际上已处于领先地位,与高铁齐名,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教育学生学以致用,报效国家,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不懈努力。

         开展专题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把教师的科研引进课堂。例如,以正在开发研究的新能源发电变流器为例,提出设计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以课程小组的形式,通过查阅文献、互相讨论形成统一观点后,在课堂上讲解,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集体讨论、点评。通过这种角色转换,让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综合问题分析的能力和探究性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通过采取形式多样的思政教育教学方法,并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将抽象的思政教育理论具体化、形象化,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为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合格人才。

四 结语

       本文针对如何将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内容科学有效的融合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以《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为例,以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及目标为核心,对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给出了思政教育有效融合到《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路径和指导方法,也为工科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董勇.论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4(05):90-92.
[2]谭晓爽.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与实践路径探析[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34(04):44-45.
[3]刘书林.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1):14-20.
[4]顾明远.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5-9.
[5]韩玉霞.探析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与管理的有效途径[J].教育现代化,2018,5(52):207-209.
[6]王新环,郑征,余发山.工程应用型自动化专业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4,17(3):123-12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110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