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国家教育部号召建设一流本科专业的背景下,本科高校的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总体水平。地方本科高校虽然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办学的宗旨,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对地方本科高校教育教学质量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基于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学质量改进建议。
关键词:地方本科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提升策略
本文引用格式:阮传扬等.地方本科高校教学质量现状与提升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9,6(46):75-76.
一引言
教学质量是各类高校实现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的重要衡量标准。因此,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周剑和孙力娟等[1]强调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一直是国内外高校较核心和复杂的研究课题,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于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改善教学环境有着积极的作用。从一定程度来讲,教学质量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总体水平,也关系到社会对高校培养人才的认可以及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的匹配程度。因此,教学质量改革应该处于动态调整的过程中,以满足社会发展、产业升级等因素对人才培养的最新需求[2]。教学质量改革本质上是一个自我适应与调整的过程,遵循的法则是优胜劣汰,而地方本科高校大多作为专业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校,如何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教学质量提升机制,是其健康发展所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难题。
地方本科高校一般为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卞钰[3]指出应用型高校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实际问题便是如何构建符合自身定位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应当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办学的宗旨,结合人才培养定位,以期改进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文旨在通过认真分析地方本科高校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提出以期能够改进教育教学质量的相应对策建议。
二地方本科高校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地方本科高校大多在探索并着手构建、实施以“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为支撑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环境不断得以改进等等,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严进宽出的运行机制
在现今的教育机制下,高校生源均是通过严苛的高考选拔才能够成功进入高校。然而,高校之间为了彼此竞争,往往会放宽毕业限制条件以期达到很高的毕业率和就业率。这意味着学生进入地方本科高校后,多数能够顺利地毕业。然而能够顺利毕业不一定意味着他们付出足够的努力,掌握了足够的知识与技能。在严进宽出的运行机制下,多数学生都采取应付考试的态度来对待学业。为了提高及格率,任课教师甚至会在期末考试前给学生划重点等,此举会大大降低学生上课的努力程度以及对待课业的认真程度。
(二)教师晋升中的学术化倾向过重
当前大多数地方本科高校的教师晋升机制采取学术性考核为主,要求在国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以及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教师晋升机制中对于科研能力以及学术成果的要求过重,使得高校教师更加注重科研成果,极少地关注课堂教学质量以及课堂效果考核(学生教学评价)。任课教师对专业课堂教学的不重视大多会引起学生对专业学习以及课堂内容的同样不重视,从而使得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下降,进而引起整体教学质量的下降。
(三)缺乏适合高校定位的课程教材
选择和使用与高校定位相适合的课程教材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目前地方本科高校同门课程使用教材繁杂,甚至每年使用教材都在变换,没有形成传统与合力。内容较深的教材使得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内容较浅的教材无法使得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另外,采用国外教材的中译本也很难适应中国教师的教学风格,大部分原版的国外教材教学案例生动,但不注重基本概念、基本问题的界定、没有充分介绍整体框架和分析方法,国内大部分学生大多不太欢迎这类“砖头书”。
(四)对教学过程的质量控制重视不够
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不够重视,不同学科采用一套教学指导委员会,没有按照学科特点划分教指委。现今,大多地方本科高校仅凭学生评教这一形式来对教师教学过程进行监控与评价,而学生普遍不会认真进行评教,其对所有教师的评分都相差无几,所以,根据学生评教很难评价教师的教学过程的优劣,随意发表一篇普通期刊论文,就能使得教学质量评价得分很高。无法准确对教师进行区分的情况会导致一些教师在备课不充分,在课堂上敷衍了事,课后大多教师都不会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严格的考核和测评。显然,对教学过程的质量控制重视不够会影响高校的教学质量。
三 针对地方本科高校教学质量问题的改进建议
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关系到高校全体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以及专业素养。因此,针对地方本科高校现今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一)改变高等教育严进宽出的运行机制,建立严进严出的运行机制
地方本科高校应当建立起一套严进严出的运行机制,提高对学生的课程要求以及毕业限制条件,建立起严进严出的运行机制。为了达到毕业限制条件顺利毕业,学生会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课程学习、准备考试、论文写作以及自我能力提升等方面,而且学生在选择专业以及课程方面会更加认真谨慎,不会再以敷衍了事的态度应付课程作业以及考试。显然,此举会显著提高学生的努力程度,从而实现我校教学质量改进的目标。
(二)将教师晋升机制与课堂教学评价直接挂钩,杜绝使用教研论文代替
将教师晋升机制与课堂教学评价(学生评价以及专家组评价)直接挂钩,不可使用教研论文代替。课堂教学评价会使得教师的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课堂教学以及教学成果上,而不是一心致力于科研研究、发表学术成果。当教师更加注重教学成果时,教师对课堂投入程度更高,会更积极地准备课堂内容、布置课堂作业,定期对学生进行课堂内容的考核以检测学生对所授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教师的讲课风格与内容在极大程度上能够影响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程度,当教师在课堂上倾注心力,学生亦会感受到老师的激情,从而提高对该课程评价,改变上课的态度。教师与学生对课程以课堂投入更多,教学质量的改进效果就会越明显。
(三)按照高校特点统一难度适当的课程教材并采用研讨式教学模式
对于同门课程的教材采用难度适当且连贯的教材,难度恰当的教材可有效地提升任课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研讨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任课教师的带动作用,积极创造与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氛围,以使得学生自主的建立认知结构,从而获得新知识。另外,应当紧跟时代前沿,在课堂讲授中引入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认识到上课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四)加强对于教学过程的管理和监控
高校不应当仅以结果为导向,更应该注重教学过程的质量。高校应要求教师为所授课程提供详细的教学大纲以及相应的文献支持,以确保所授内容是必要的,同时应当要求课堂所授内容尽可能地与生产实践相挂钩,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加与学生的互动。高校也可要求任课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阶段性反馈与评价,以期对教师的教学成果进行评估和考察。
参考文献:
[1]周剑,孙力娟,韩崇,郭剑,肖甫.综合集成法在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8(02):103-106+110.
[2]朱涛,冷士良.基于学分制模式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04):168-171.
[3]卞钰.应用型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04):72-7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