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地方本科高校学生资助现状调查及分析 ——以宿州学院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26 16:31:4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了解地方本科高校受资助学生的成绩、心理、消费、生源地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特征,促进高校资助工作更加精准、有效,针对被资助在校大学生设计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宿州学院的213名大学生进
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09份,利用统计及图示方法分析了被资助学生的基本特征、心理情况、感恩态度、消费特点,结果表明:(1)地方本科高校被资助学生的成绩、生源地、家庭子女数、人际关系等有一定的规律;(2)极少数同学会因为自己是贫困生的身份而感到自卑;(3)少部分同学对于自己作为被资助者的态度不够端正,缺乏感恩之心;(4)地方本科高校被资助大学生中存在不合理消费的现象。该研究有利于深入了解被资助学生现状,推动学生资助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地方高校;助学金;被资助学生;贫困生

本文引用格式:丰效坤,等.地方本科高校学生资助现状调查及分析——以宿州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09):177-180.

一绪论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都非常重视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工作,为了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制定了一系列的高校资助政策,并在发展历程中不断改革。历经六十余载的发展,高校资助政策已经趋于完善。依据资助制度的性质和资助的形式,其发展基本上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人民助学金制度、人民助学金制度向全面推行奖学金制度过渡、多元化资助体系探索[1]。2018年,全国学生资助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大力推进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着力解决好学生资助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学生资助工作迈上新台阶[2]。

        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文件精神,党和国家政府在高校设立了专门的助学金制度。然而,各高校在国家助学金的评定和发放、被资助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严重偏离了国家设立助学金的初衷。2016年《妈妈给我买了一双耐克鞋,学校就取消了我的贫困生助学金》的文章引起广泛关注,文中所叙事情真假与否暂且不论,有关于贫困生助学金评定和监督机制的问题又一次摆到大众眼前。

        现阶段,我国国家扶贫标准是农民人均纯收入3000元[3],针对资助贫困学生的问题,财政部颁布《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国家助学金的申请条件、评定规则、助学金的管理与监督。可是,规定有时并不能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国家规定真正落实到各个高校,其具体的操作情况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每个学校的具体政策也不尽相同,一些“刻板”规定和“放任”引起争议。公平与公正的关系亟待思考。就此,针对地方大学对所在的皖北地区的被资助学生现状调查研究,以宿州学院为例。通过调查研究受资助学生的年龄、性别、年级、成绩、心理、消费、生源地、班干与否、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特征和规律,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

 
二 调查内容和方法

(一)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主要是高校受资助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年级、成绩、心理、消费、生源地、班干与否、人际关系等方面。年龄是在校大学生是否愿意申请助学金的因素之一,同一年级的学生年龄稍大的同学和年龄稍小的同学对申请贫困生的主观心理不同的。性别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不同专业的男女比例上,次要体现在男女生心理的差异上。年级影响的因素,例如某些班级评选的过程中对于上一年已经拿过助学金的一般困难同学作为次要考虑,还有高年级同学忙于找工作和考研可能忽略申请助学金。在助学金的评选时成绩的因素是明显的,一般情况下,相同条件的几个同学成绩好的会被优先考虑。有些人即使家庭贫困也不去申请,因为好面子或怕别人嘲笑家庭情况。消费情况是体现一个学生经济情况的有力证据,若是出现特困生花钱大手大脚,则说明资助工作中教育不到位。贫困生中班干的比例也是体现评议是否民主的一个反映。还有就是一个同学的人际关系与他被评上贫困生的关系不了忽略,家庭贫困人际关系差的同学大有人在,公平公正与否就要看评议的具体实施了。这些因素既影响贫困同学申请助学金,又是助学金评选公平性、真实性的体现。此外,高校资助直接相关人员对被资助生特征和规律的见解。对高校被资助学生情况最有发言权的人莫过于工作在第一线的辅导员和班干群体了,他们是贫困生和助学金评议的第一见证者和直接参与者,他们也是对贫困生生活学习等方面了解最多的群体。因此,他们的意见对研究受资助学生特点和规律有重要参考价值。

(二)调查方法

       问卷一由被资助学生填写,包括20个选择题和一个主观题,针对消费方面设计了10和17-20题,人际关系方面设计了9、11、12和13题,思想心理方面设计了14-16题,第10题和第18题是相互验证题,主要调查被资助学生年龄、性别、年级、成绩、心理、消费、生源地、班干与否、人际关系等方面。问卷二由直接参与评审的老师和班干填写,主要了解他们对以上问题的看法和建议作为参考。

         通过与各班级负责人沟通,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宿州学院被资助学生进行抽样调查。问卷发放与收取时间间隔一周时间,以避免仓促填写造成的内容失真。

三 调查结果和分析

(一)结果概述


        针对某某班级,共发放问卷220份,收回213份,经统计有效问卷209份,问卷回收率96.8%、有效率98.1%。其中,为保证问卷的调查质量,设计了第10题和第18题为问卷质量验证题,结果表明,第10题和第18题A、B、C、D选择数分别为18、155、31、5和22、155、30、2,其相关系数为0.99,所以可以认为调查真实可靠。
\


(二)基本情况

        图1问卷10题和18题统计分布散点图比例,生源地为城市的占5%小于总体学生生源地为调查结果显示,被资助学生 的年级、性别、年龄和班干与否对其是否受资助无影响,被资助学生的成绩、生源地、家庭子女数、人际关系呈一定的规律性。调查对象成绩良好以上达到79%,成绩优秀的达到16%,不符合一般班级的成绩分布,分布趋向于成绩优秀,这与在贫困生评定的过程中申请人的成绩和表现往往作为考察内容之一密切相关,在其他条件相似的情况下评议者通常会青睐于成绩较好的同学。生源地为农村占78%大于总体学生生源地为农村的城市的比例,这与城乡经济差异相关,相对于城市农村的人均年收入相对较少。在任或曾经担任过班干的有37%,小于一般班级班干的比例,被资助学生中班干所占比例较小,可能是因为班干在工作过程中以身作则、主动谦让。调查对象为独生子女有27%小于总体学生独生子女比例,家庭有三个四个及四个以上子女的比例大于总体学生家庭有三个四个第四个以上子女的比例,家庭子女多则经济负担大,拉低人均年收入,经济条件自然相对子女少的家庭紧张。
         \

\



         调查对象中大部分同学人际关系良好,有25%的调查对象认为贫困生评议与申请人的人际关系有关,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处处都离不开人际交往,在贫困生评议中也避免不了评议者在申请人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倾向于相处融洽的同学。

(四)思想心态


\


          调查结果显示,极少数同学会因为自己是贫困生的身份而感到自卑,这与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以及周围环境有关系。有5%的同学表示作为贫困生感到没面子,而且不排除有些同学因为感到“没面子”而特意不选这个选项。这个问题就要求精神扶贫与物质扶贫要同频共振,帮助这些同学从思想上摆脱束缚。

        调查结果显示,有少部分同学对于自己作为被资助者的态度没有端正,9%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没有义务去参加公益实践活动、1%的调查对象认为资助是自己应得的。所以说,道德教育要与物质帮助同时进行,得到帮助就要懂得感恩,参与公益是一个被资助生的义务。

(五)消费行为

        上页表4调查结果显示,被资助大学生中存在不合理消费的现象,资助金的用途有15%的选项选择用于购买电子产品、旅游、娱乐以及其他,调查对象的14%的每月生活费回1000到1500元、1%大于1500元,10%的调查对象手机价格大于2000元,4%的调查对象每月点外卖和外出聚餐次数大于十次,甚至有1%的大于30次。根据调查区的物价水平,大学生每月开支生活节俭的同学500元,一般水平开支500到1000元,一般学生每月点外卖和聚餐次数5到10次,然而却出现一些资助生消费不理性,生活费用远高于平均水平。

四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由调查结果和分析得出结论:

      (1)地方本科高校被资助学生的年级、性别、年龄和班干与否对其是否受资助无影响,被资助学生的成绩、生源地、家庭子女数、人际关系呈一定的规律性。

      (2)极少数同学会因为自己是贫困生的身份而感到自卑。

      (3)少部分同学对于自己作为被资助者的态度没有端正,缺乏感恩之心。

       (4)地方本科高校被资助大学生中存在不合理消费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消费水平高于一般消费和消费结构不合理。

(二)建议和对策

      (1)健全贫困生档案,加强助学金评定管理。一方面,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应该结合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家庭具体情况等多方面,建立健全贫困生档案;另一方面,学校对学生的消费行为进行适当监督,可以对学生在食堂消费的次数和平均金额统计对比。对可能出现虚报、谎报贫困信息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如若学生所提供的信息与其现实情况不符,学校可以切断其一切资助。所以,高校应该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比对每个地区、每个学生的贫困情况,构建一个合理的贫困标准,并将贫困生档案与之进行对比,从而方便评定工作组对候选人进行公平、公正地评选。另外,高校应该加强国家助学金的评定管理,一旦发现评定过程舞弊的直接取消其受助资格,上缴其受助资金,并切断其一切资助。

        (2)加强评议团队建设。学校方面组建助学金评定检查组,设立专门的检查机构,鼓励学生如实反映问题。特别做好最基层的班级评议小组的资格审查,选择在校表现良好、遵纪守法、品学兼优的同学参与评议。预防和避免评议中存在的拉票、贿选、关系票等,保证评议小组能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位申请人。

         (3)做好贫困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有贫困生会由于经济困难而在心理上产生不正常的现象。他们有的自尊心强、性格内向或自卑,不敢直接接受学校和社会的热心帮助,不愿意参加需要花钱的集体活动。高校贫困生问题不只是一个钱的问题,在给予他们经济资助的同时加强对贫困生的思想心理教育,落实“精神扶贫”[4]。高校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形式教育引导他们正视生活上的困难,“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强大的思想武器战胜生活的困难,开创美好的未来。

         (4)加强法制意识和道德教育。必须发挥制度和法律法规对培养大学生诚信行为的强制性作用,邓小平说过:“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5]。”法制与道德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法治约束的基础上发挥好道德的作用。无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还是党的优良美德都要求我们常怀感恩之心、不惜举手之劳。参加公益劳动,感恩回馈社会是被资助学生的义务。高校应该对被资助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公益活动、团学建设活动等进行记录和提出强制要求,杜绝高校贫困生的“等、靠、要”和自私自利思想。

          (5)加强助学金的使用追踪和监督。为全面推动国家助学金制度,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各高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合理引导,让大学生树立起勤俭朴素、艰苦奋斗、感恩社会的价值理念。从学校到班级评议组,要对助学金的使用情况和被资助学生的消费进行追踪记录[6]。助学金不等同于“助穷金”[7],鲁迅说过“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名言。国家财政在高校设立助学金的目的是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而不是任其挥霍。对于受着国家的资助却又贪图享乐、挥霍钱财、荒废学业的学生,高校应给予严肃处理。同时对其加强教育,合理引导,使他们树立起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奉献社会的价值理念。

参考文献

[1]颜彩媛.我国高校资助政策历史演进及启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7(11):145-147.
[2]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2018年学生资助工作要点[A].教助中心,2017.
[3]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A].国务院公报,2011.
[4]沈玉,王柳.高校贫困生的现状及解决对策[J].观察与思考,2001(08):24-25.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6]李晓娅.民族院校国家助学金政策实施困境及对策研究[D].广西大学,2016.
[7]刘武军.试论高校国家助学金工作中存在的困境与对策[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29(02):127-12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86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