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新时代下教学模式改革的新思考及探索 ——以水利工程专业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09 16:13:0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通过新时代对人才需求的分析,发现了目前我校水利工程专业的教学模式存在不足,针对其实际情况,对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思考,并从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有关对策,为保障有关对策的有效实施提出了建议措施。

关键词:教学模式改革;职业能力;水利工程;创新教学方法;工学结合

本文引用格式:乔连朋,等.新时代下教学模式改革的新思考及探索——以水利工程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45):60-61.

        水利工程专业是我校1955年建校时设置的第一批专业,一直是我校核心专业,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将掌握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建设中,实现理论应用到实践。在人才培养方面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对接。现在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几乎是零过渡,走上工作岗位那一刻起就具备实践生产的能力,这提高了毕业生整体素质要求,同时要求学校制定更加科学的培养方案,以达到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需求。目前,国内有关水利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多数是在教学手段、教学工具、课堂模式上[1,2],对于怎么样能够培养出与企业可较好的对接,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学生探索较少。

一新时代下教学模式改革的新思考

          职业教育要想适应社会时代的发展,就必须提升其教育的科技含量,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强调深化教育改革,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从而要求对目前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新的思考,进一步深化教育模式改革与探索教学创新路径,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社会时代发展人才需求的新要求[3]。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为在新时代下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水利工程专业人才进行了如下思考。

        1.思想意识:在新时代下对教师职能的转变,对职业院校学生重新定位的转变。2.教学目标:坚持知识与能力、学习与创造、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着重发展学生的之职业能力。3.教学过程:创建“四主一新”的教学过程,即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任务驱动为主要手段,工学结合新模式,促使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获取知识,培养职业能力。4.教学方法:探索推进“学、练、做、评”工学结合创新模式的四步论教学方法,组织老师、学生与行业工作者开启讨论、纠错、评比等新的教与学模式。5.教学内容:熟悉工程建设程序,准确把握工程建设重点,落实专业知识、基本能力的传授与训练;充分挖掘与利用在建或既有工程实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6.教学时间:要压缩教师单向传输信息的时间,精讲精练,确保学生有足够的主动学和实践探索的时间。7.教学评价:以学论教,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以“打好基础、评比成绩、培养职业能力”为依据,对教师的教学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发挥评价机制的导向功能。

二新时代下教学模式改革的措施

        根据我校设备资源、社会资源、师生素质状况等实际情况,我校新时代下水利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措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从思想上转变

           中共十九大的召开,象征着我国开启了一个新时代,各行各业都将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教育行业也不例外,尤其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者的职责不再仅仅是在教室里,传授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从学生到职员几乎实现无缝对接,作为职业教育里面的主角,就必须要紧扣社会的要求,及时转变思想,找准位置。

\

 
2.加强教师职业能力带动性

       作为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关键,所以要求学生在毕业时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4]。学生毕业后能否在工作岗位上快速上手,在校期间专业老师对其职业能力带动性至关重要。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加强教师职业能力带动性,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增加外界交流

        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加强教师职业能力带动性,就必须与外界交流。闭门造车,提高素质,提高能力是不现实的。

(2)注重实践教学

         改变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例,合理处理好理论课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创新实践教学方式,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素质,拓宽就业渠道。

(3)创新教学方法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减少理论课后进行实践课的传统方式,增加理论课与实践课有机结合。实践课以工程案例或生产项目为题材,实现学中做,做中纠,纠中评,最后形成工程案例成果或生产项目成果,达到真正的“产-教-学-产”有机融合。

3.改变传统的教案形式和内容

      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要求教案的形式和内容也要进行改革。教案的形式不拘一格,内容上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授课重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方向,写成报告编制说明、方案编制要求等均可。

4.改变学生传统的作业形式和内容

       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能够按时,按老师的要求做好课后的练习和作业题。学生所学知识都在作业本上显现出来,这种作业与我们的水利工程专业的特点极不协调,严重制约着学生能力显现和发展。我们对学生的作业形式和内容也要改革,作业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可以根据工程案例编制方案、报告,也可以是课件或者模型等。

5.改变传统评价方式

        改变传统评价学生的方式,根据选择的教学模式,多样化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重心评价教师教的效果。

三新时代下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为保证培养出的毕业生能够满足新时代下的人才需求,依据我校实际情况提出了以下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1.加强培训、调研与交流

         建立调研、培训、学习制度。组织教师多参加教学相关的培训,了解国家大环境,熟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组织师生与其他院校的师生进行交流讨论,学习先进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组织师生到生产企业交流,了解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把握学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需要具备的能力,获悉现阶段职业院校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能力,从而能够及时转变思想,找准位置,能够实实在在成为职业教育里面的主角。

2.持续提升教学团队职业能力

        建立教学团队企业实践制度。通过教师去企业、下现场、动手做,使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实现职业能力提高,满足培养人才需求。

3.进一步探索“产-教-学-产”

        职业教育的发展时刻伴随着“产”,“产-教-学-产”是校企合作的深化,是做好职业教育的关键。加大将生产项目(在建或既有的工程)带进课堂,老师带学生进项目,企业进校园,努力实现教中做,做中学,学中用,用中产。要求整个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参与,企业对相应成果进行审查并给出意见,达到老师职业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培养的效果。

\

 
4.鼓励社会资源开发与利用

       在学院提供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开发利用社会资源收集工程实例,整理成教学素材,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争取更多机会老师带学生进在建生产项目,并建立奖励机制。

5.建立团队备课制度

       团队资源共享,利用教研室活动时间和其他时间进行团队备课,将教学案例进行充分讨论分解后引用到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业布置应紧紧围绕工程建设,尽力贴近工程实际,以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标。

6.深化工学结合

       以案例任务驱动,合理利用生产项目和实训场地深化工学结合,教学团队同时参与,对完成案例任务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答疑,完成案例任务形成的成果,由教学团队进行审查,并形成审查意见。

7.加强实训场地建设

        在现有的基础上,改造实训场地和购置实训设备,按照典型工程建设过程,建设可重复模拟化的实训场地。

参考文献

[1]宋艳清,王付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8,26:34-35.
[2]郭晓宇,范志宏.学导式教学法在农业水利类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融合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1:56-58.
[3]蔡超志,刘家琛.基于项目驱动与校企合作双教学模式的PLC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8,5(9):43-45.
[4]王小刚,朱利华,蒋卫祥.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12(49):27-32.
[5]王晓樊.“游戏理论与指导”课程改革实践[J].科教文汇,2017,9:69-7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80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