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将案例教学运用于《水利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中,从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水利工程制图课程的特点,综合案例的设计与选择,案例的实施情况等方面论述了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学到的知识是有机的整体,而不是获得零散的、抽象的知识碎片,同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主动性,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工程素质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水利工程制图;案例教学;应用
本文引用格式:杨玲,等.案例教学法在水利工程制图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6(30):172-173.
《水利工程制图》是为水利类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用投影法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特别是水利工程图样)以及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工程图样是工程中用来进行技术交流和生产指导的最重要的技术文件之一,是全球工程界的通用语言。随着时代的进步,制图课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引起了广大图形教育者的关注和重视,人们纷纷提出各种改革的思路和改革的设想,大量的探索和研究也正在进行之中。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将案例教学运用于《水利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中,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学到的知识是有机的整体,而不是获得固化的理论、原理和零散的、抽象的知识碎片,同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主动性,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个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与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并不仅仅只是一种教学方法和简单应用,而是一种系统的教学活动,必须经过周密的准备和精心实施,一般具备以下特点[1]:一是真实性,案例教学采用教学案例取材于工作、生活中的实际,不是凭借个人的想象杜撰出来的。二、启发性,设计案例时要掌握好问题的难度与级别,以便有效地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达到最佳学习效果。三、典型性,案例描述的是教学活动中的典型事件,反映的是教学事件中的高影响力问题,因此案例的选择与要考虑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典型问题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水利工程制图课的特点
水利工程制图课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绘图的基本知识、画法几何部分和水利类图纸的读识与绘制。在绘图基本知识和视图的表达方法这个部分知识点的特点是零散。画法几何部分主要讲解了点→线→面→体的投影,这个部分重要点是培养学生按照正投影的投影法则完成“体→投影”“投影→体”的空间思维形成,这也是贯穿水利工程制图课程的学习主线,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没有一定数量练习和学习的积累学生很难理解,传统的教学形式是老师为主导的结合三维模型的讲解同时让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但是学生掌握的情况差强人意。水利类图纸的读识与绘制这个部分的特点是综合性高、专业性强。这个部分综合了前两部分的知识,同时又体现了水利工程中常见形体和绘图的特点,所以这个部分学生学习的难度最大。
三水利工程制图课综合案例的设计与选择
结合水利工程制图课程的特点,考虑到案例的选择具有真实性、典型性、综合性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培养的难题,综合案例我们设计学生参考给出的分水闸图纸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完成分水闸的模型制作。分水闸由进水段、闸室段和出口段组成,模型涉及八字翼墙、圆柱体、纽面等典型形体,综合性强,又突出专业特点。这个模型制作案例要求学生具备制图的基本知识,空间思维能力,水工图的阅读,基本综合了制图课程大量的知识点,将教学中零散的,抽象的、难度大知识点以一个整体的、有机的形体展现出来。要求学生把模型制作出来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性,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从一次一次的实践动手中打磨过去学过的知识点,真正理解知识点,建立空间思维能力,同时解决模型制作过程中不可预见的难题。
四 综合案例的实施情况
由于模型制作耗时耗工,需要连续工作,考虑我校的教学安排,我们放在第三学期连续4天制作。首先将学生进行分组,考虑到模型放复杂程度和时间限制,该模型制作采用5-6个人一组。教师将分水闸图纸发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老师所扮演的角色是指导和推动者,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仅仅只是指导,处于从属地位[2]。学生则根据图纸、要求,完成小组成员的分工、图纸读识、想象空间形体、选择制作材料,三维空间模型制作、形体制作方法、色彩搭配等,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一直处于主动地位。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反复讨论、修改,大部分学生晚上都加班加点制作,提交了较为满意的成果。
通过这次的案例教学,学生反映从看图到读图这个过程变得非常清楚,形体的每个尺寸、形状、细节通过模型的反复制作都能熟记于心。过去上课中的难点纽面、八字翼墙等,这些学生难以理解的形体,通过模型制作,终于掌握透彻。水利工程制图的各个知识点在整个模型制作中不再是零散的,碎片的,而是有机的、缺一不可的联系起来。学生感觉到制图课程并不抽象与枯燥,而且非常有意思和有实际意义。这次案例教学的效果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非常值得借鉴和推广。
五 结论
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础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将案例教学运用于《水利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中,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学到的知识是有机的整体,而不是获得固化的理论、原理和零散的、抽象的知识碎片,同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主动性,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给学生提供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实践机会,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工程综合素质,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工程应用复合型人才[3]。
参考文献
[1]陈洁.案例教学法在工程制图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现代化教育,2011(5):152-153.
[2]张家军、靳玉乐.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4(1):48-62
[3]徐戎,覃红桥,刘文清等.论案例式教学法在工程制图教学中的应用[J].行业交流:157-163.
[4]杨昕欣,张逸琛,聂振刚等.面向工程能力培养的嵌入式系统案例教学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5(14):142-145.
[5]梁冬冬.机械设计教学中应用工程案例教学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6,3(35):187-18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