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民办高校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路径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09 10:27:5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科研工作是高校内涵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以研促教对高校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目前民办高校科研工作现状出发调查分析,探讨高校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路径。结论:民办高校科研基础薄弱、缺乏高水平研究团队、高水平成果较少、存在“科研短板”的现象。建议:民办高校应优化科研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注重校企合作,着力培育应用型科技研究人才;构建科研共同体,提高科研工作效率;利用优势资源,建立科研共享交流平台,进一步提升教师综合研究能力。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路径

本文引用格式:熊坚.民办高校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路径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42):81-84.

Discussion on ways to improve the Research ability of teachers i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XIONG Jian

(Haikou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aikou,China)

Abstract:Scientific research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Promoting education through resear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education.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search work i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ways to improve the research ability of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onclusion: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weak in scientific research foundation,lack of high-level research teams,lack of high-level achievements,and have“shortcomings in scientific research”.Suggestions: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optimize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system and incentive mechanism,and formulate a scientific evaluation system;Pay attention to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focus on cultivating application-oriente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talents;To build a scientific research community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cientific research;The advantage resources should be utilized to establish a sharing and exchange platform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further improve teachers’comprehensive research ability.

Key words: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eacher;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Ascension path

        2014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目前,高校处于转型发展期,高校办学理念、治学观念、教学机制、管理方式等都在转变,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不断引进国际化教育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教育部于2015年5月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我国30个省市中民办高校有722所,本科416所,占58%。我国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得到了国家政策的扶持、引导、推动,自身办学机制、管理体制、课程设置的灵活性,突出了民办高校高度自主性的特点。国际私立高等教育是一种比较普遍而有效的模式,保持着高速发展的趋势,美国私立高校约占58%,韩国81%,日本71.1%。我国教育资源丰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未来民办高校面临着更大的发展空间。伴随《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政策的完善与深入实施,民办高校逐步走向规模化发展的新征程。基于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民办高校以其独特的办学优势在办学数量、规模、层次等方面取得傲人成绩。在创新驱动发展、“一带一路”、“互联网+”等战略支持下,民办高校逐步适应社会新常态和高等教育新需求,不断提升办学内涵、打造办学特色、优化办学质量,逐步由补充教育转型为选择教育。

        科研工作是促进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基础所在,也是民办高校办学优势的集中体现。由于受到办学时间短,科研工作起步晚、重视不够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民办高校特色品牌不明显,注入式发展模式较突出,高素质、高能力的优秀教师偏少,教师队伍学科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差异性较大,缺乏稳定的教师队伍。为了克服民办高校的科研短板,在民办高校内涵建设与转型发展的环境下,立足民办高校科研工作现状探讨提高科研能力的实践策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民办高校科研工作的发展现状分析

(一)民办高校科研工作的相关研究概述


         民办高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然而受到政策、体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民办高校在规模化发展的进程中仍存在很多困难,尤其是激烈的生源竞争形势给民办高校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在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大环境下,民办高校正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杂局面。想要实现民办高校的长足发展必须修炼内功——即通过内涵式发展打造民办高校的办学优势与核心竞争力。其中提升民办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就是尤为重要的一环。

\

 
        现阶段,教育研究者和民办高校教育从业者对民办高校科研工作现状展开了研究,有学者针对2017民办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科研竞争力进行了调查研究[1,2],汪向东分析了加大科研工作力度对创建高水平民办高校的重要性[3]。徐绪卿认为科研工作是高水平民办高校建设的着力点[4],朱建飞对高校科研自主创新机制进行了探索[5]。不难看出,涉及民办高校科研工作研究的学者众多,研究成果颇丰。此类研究主要基于调查数据和高等教育客观发展规律为依据,分析民办高校科研工作的现状、影响因素,并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优化民办高校科研工作的建议。本研究立足于民办高校科研工作现状的调研数据,进一步探讨提升民办高校教师科研能力的实践路径。

(二)民办高校科研工作的现状调查

1.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计量调查法进行调查分析。选取民办本科院校10所,设计调查问卷对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调查和访谈,了解民办高校教师对科研工作的认识及科研管理中的诸多问题。10所民办高校的54名科研管理人员与300名教师均参与问卷调查,并填写了问卷,参与调查的教师涉及各个学科专业。采用计量调查法对10所民办高校2015—2017年三年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数据进行分析,主要依托中国知网期刊库,检索作者单位、高校名称或曾用名称,数据来源为核心期刊、EI、SCI、CSSCI等。

2.调查结果

        (1)科研意识淡薄、积极性不高。在开展调查的10所民办高校中,科研工作的地位仍处于弱势。在众多教师眼中,“科研反哺教学、科研反哺学科专业建设、科研反哺新课程建设”这一意识尚未确立,许多一线教师对科研工作的重要功能认识不足。在开展调查的10所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占绝大部分比例(78.4%),因青年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间尚短,对科研工作的认识度和重视度较差,在调查中超过40%的青年教师认为民办高校的主要任务是教学,不认同科研工作在民办高校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科研管理人员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中发现,多数民办高校的管理层“重教学轻科研”的现象极为明显,高校自身推动科研工作发展的力度不够,深入推荐科研工作的战略还只是停留在表面,并没有落到实处。在调查中54名科研管理者和115名教师对科研工作在民办高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有着积极的认识,认为科研工作对提升民办高校办学水平至关重要。一些教师表示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对民办高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大有助益,部分教师认为开展科研工作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创新能力、促进创新意识与创新成果的教学转化。多数科研工作管理者认为科研工作对民办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有着先导作用,对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有着促进作用。

       (2)科研目的不明确、定位不准确。民办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多基于市场导向进行,与研究型大学学术科研工作有所不同,民办高校的科研工作是从职业教育起步、以应用型为主。职业导向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民办高校的生命力和优势所在。但很多民办高校的管理者是从公办高校招聘引进而来,故导致许多民办高校科研工作与公立大学模式相差无几,这种失去自身特色的科研,往往后劲不足、转化无力。

        以本研究中所调查的10所民办高校为例,参与54名科研管理者和300名参与科研工作的教师在问卷的8个选项中,选择2项作为自身科研目的,统计结果让人堪忧。多数教师在参与科研工作时实用主义倾向严重,以急功近利的态度参与科研,超过70%的科研管理者和教师表示参与科研工作是为了评职称、应付年度考核。还有8.2%的科研管理者和教师表示参与科研工作是为了积攒实力,等到学术研究成果丰厚时想要调至公办高校任职。参与调查的10所民办高校,均存在对科研报告质量、学术论文质量认识不足的问题,在科研工作实践中往往以学术技术为龙头,忽视了校企合作,因科研工作目的不准确、科研工作定位不合理,不能有效发挥民办高校的优势与特色,更不能与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工艺相结合,难以实现教学转化、科研成果转化,从而无法取得预期的经济价值与应用价值。

         (3)科研成果的层次与水平偏低。在调查的10所民办院校中,教师所主持的科研项目、参与研究的科研专利、科研论文发表数量为同类公办院校平均值的52.5%、26.1%、57.4%。专任教师参与的在研科研项目平均到款额度为同类公办院校平均值的34.1%。10所高校近三年所发表的科研论文中,核心期刊、EI、SCI、CSSCI等收录的高质量论文仅占10.1%,基金项目论文仅占7.4%。10所院校应用型科研评价指标较低,与教育部重点考察的产学研合作项目数和成果转化率存在较大差距。

        (4)科研管理制度不完善。从54名科研工作管理者的调查问卷和访谈结果来看,目前民办高校领导层对科研工作缺乏重视,部分民办高校管理者对科研工作存在认识误区,一些领导认为民办高校的首要工作是教学,导致科研工作被边缘化。个别领导认为开展科研工作会冲击到教学工作。无论是哪一种认识误区,均对科研工作的开展极为不利。在参与调查的10所高校中,青年教师的占比为78.4%,因教龄短、经验少,也影响了民办高校科研工作的深入推进。10所民办高校中,高级专业职称教师的占比为20.7%,仅为同类公办院校平均值的65.1%。这也反映出民办院校存在教师结构不合理、缺乏科研工作领军者的问题。另外,民办高校还存在科研管理制度不完善、科研管理机构缺乏、科研激励机制不足、科研考评制度欠缺等问题。许多参与调查的教师表示:“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其无暇进行科研;科研条件差,缺少经费支持,不想搞科研;未形成科研团队,不知如何进行科研;科研管理不健全,根本不想科研”。

\

 
二 民办高校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路径

(一)优化科研管理制度,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


         采用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发展科研团队,加强学术梯队建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设高水平的民办高校。以此为基础,民办高校走上了内涵式建设和优质化建设的发展之路。高水平民办高校的建设需要高水平的科学作为支撑。科研工作作为民办高校长足发展的动力,是实现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有力支撑。一所民办高校的科研能力高低,直接反映这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科研是评估民办高校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尽管现阶段民办高校科研能力的提升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但内部管理问题也是制约科研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提升民办高校科研能力,首先需要根据民办高校的办学层次、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创新科研工作思想,坚持使科研工作服务于产业需求,注重科研工作的实际价值,明确科研工作的具体要求与预期目标。在此基础上,打造灵活性的人事管理机制,完善高层次人才、双师型人才的引进机制,针对参与科研工作的教师实施分类考评,基础性科研课题应专注于研究和积累,应用型科研项目则注重成果的转化。同时建立技术专利、学术论文、科研著作、知识产权、艺术作品等多样性成果的评价体系。

         在不断完善科研管理制度的同时,将组织管理结构、过程管理章程予以细化,提升民办高校科研管理的执行力。就民办高校角度而言,提升科研工作能力需要借助高等教育转型发展机遇,加强与相关部门、相关行业的沟通合作,使民办高校积极融入各类交流合作平台,以拓宽科研渠道。建立学术咨询与学术成果推介平台,提高应用型研究与创新创业研究成果的转化率。科研工作的发展需要广泛吸纳学生参与其中,以促进科研反哺教学。在科研经费的投入和管理方面,将科研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以多元化融资方式,增加科研投资力度。基于岗位目标管理责任机制,将科研工作纳入绩效考核的重点环节,重点发展优势学科、优秀团队,打造民办高校科研工作的优质团队。

(二)注重校企合作,着力培育应用型科技研究人才

         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在于专注应用型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是民办高校培养符合市场需求人才的重要载体。在产教融合政策的鼓励下,民办高校应加强调研,分析社会各行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基于产业需求设置学科专业、规划课程体系。民办高校的办学机制灵活,人才培养更贴近市场需求,在提升科研能力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体制与机制上的优势,做好产学研合作的设计,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教师与科研课题带头人,带动企业与民办高校共同申请基金项目。企业借助民办高校环境开展自主研发,高校借助企业人才构建“双师型”队伍,进一步提升教师科研实践能力。

(三)构建科研共同体,提高科研工作效率

        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完善研究基础设施,借助民办高校用人机制灵活的优势资源构建科研共同体,有效推动民办高校科研能力的全面提升。各高校、专业、学科、课程之间,营造合作、共享的机制,健全科研制度与平台,构建高校共同科研愿景。依托各种交流合作,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高校教师成为科研课题研究者、学习合作者。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学术交流,创造学习与交流平台,提升教师学术水平。结合民办高校自身专业特色、学科优势、人才资源等,紧密对接产业动态、技术导向、前沿理论,建设跨校合作共同体,提高科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资源共享,减少低效、重复的科研工作。

(四)利用优势资源,建立科研共享交流平台

         民办高校自身除了加强科研工作投入以外,还要使科研工作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联结起来,注重应用型项目开发和成果转化,积极为教师申请区域项目资金,如省部级基金,以提高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构建民办高校“校地合作”的科研项目开发模式,实现高校科研与区域发展的协同联动,依托民办高校知名度、科研环境和区域内企业的技术资金,创新科研工作模式,为科研工作争取更多的经费支持。地方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作为民办高校的管理者,具有宏观引导和扶持民办高校科研管理的职能与义务,应结合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实际,将民办高校科研工作的计划部署进一步细化,提高科研项目的可行性、可操作性与可转化性。在民办高校规模化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应给予政策支持、资金鼓励、技术指导、人才引进、对外交流、制度建设等福利,集最新技术、最前沿理论、顶级人才于一体开展科研工作多方位合作,构建高水平的科研基地与育人平台,提升民办高校应用型科研能力。

三 结束语

        从民办高校科研工作现状来看,科研并未成为民办高校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民办高校的科研氛围并不浓郁,科研能力有待提升,教师在主观意识上对科研工作重视不够。如果只专注于教学和学生管理,未能把握学科前沿动态,易于影响教学改革与创新。只有不断反思,不断引进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才能提高民办高校办学质量,推动科研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民办高校当前已进入内涵式建设的重要发展阶段,如果要发挥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有力支撑作用,为国家战略性目标的实施输送高质量应用技术型人才,必须积极推行和引导民办高校的转型发展,促进民办高校面向地方和产业发展需求培养人才,拓展科研工作的新路径,为产教融合、应用型课程建设、学科集群建设打好基础。应致力于实现民办高校传统型科研工作向应用型科研工作的完美转型,立足于自身科研现状、市场需求、区域经济发展形势等。多学科跨学科融合培养教师的综合研究能力,结合民办高校的学科专业优势、办学特色等构筑“学校与企业合作”、“学校与学校合作”、“学校与地方合作”的科研工作平台,紧密联系产业链动态开展科研工作,从而全面提升民办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汤建民.2017中国民办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科研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8,(1):1-8.
[2]王一涛,高飞,邱昆树,等.2017年中国民办本科高校及独立学院科研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8,(1):28-32.
[3]汪向东.创建高水平民办高校必须加大科研工作力度[J].理论导刊,2014,(1):97-99.
[4]徐绪卿.科研工作:高水平民办高校建设的着力点[J].教育发展研究,2013,(1):2.
[5]朱建飞.基于评价体系的高校科研自主创新机制研究[J].文教资料,2011,(26):173-17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73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