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海洋技术本科专业的多元化建设发展分析及思考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08 12:09:4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基于交叉融合的专业背景,通过对全国海洋技术本科专业的多元化建设发展过程及现状进行汇总分析,理清了海洋技术专业的发展脉络,特别是其可作为海洋科学与海洋工程链接的逻辑关联,进而指出我国海洋技术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各校海洋技术专业培养方向的纷杂,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以适应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建设海洋强国。

关键词:本科专业;海洋技术;理学;工学;新工科

本文引用格式:纪志永,等.海洋技术本科专业的多元化建设发展分析及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45):112-116.

Inspection and Reflection on the Diversified Construction of Undergraduate Marine Technology Major

JI Zhi-yong1,WU Hong-qing1,ZENG Gan-ning2,GUO Ran3

(1.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China;2.Ocean College,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gzhou,China;3.Ocean College,Hebei Agriculture University,Qinhuangdao,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current situation,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historical venation and advances of undergraduate marine technology major in China.The importance of marine technology as a crucial key that linked marine science and marine engineering was discussed.There were also some problems that limite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is major,such as the variation and diverseness of talents cultivation’s orientation.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to accommodate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and construction of marine powerful nation.

Key words:Marine technology;Undergraduate major;Engineering;Science

一前言

        随着海洋战略地位的日益突出,国家对涉海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1]。近年来,国内院校相继增设涉海专业,涉海专业呈现雨后春笋态势(可参见表1)。如何设置和优化海洋类专业,明确专业的内涵,兼顾专业口径,实现特色定位、错位发展,避免在学科和专业结构上趋同,切实为我国海洋开发战略提供多元化人才保障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

 
        在积极推进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以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建设“海洋强国”的工作中,海洋技术专业人才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和支撑。2012教育部高校专业目录修订中将海洋技术专业(070702)由“授予理学学士学位”转为“可授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专业名录中仍归属海洋科学(0707);部分其他涉海专业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可参见表2)以适应时代需求。目前,全国设置海洋技术本科专业的院校约23所,主要分布在我国沿海省份与地区。随着我国海洋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各院校海洋技术专业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特色规划与发展。依据教育部2012年本科专业目录,很难清晰准确地对现有的海洋技术专业内涵进行刻画,加之其自身多学科交叉特点也使得海洋技术专业对应的学科归属成为制约相当多涉海院校发展的关键[2]。本文通过对我国海洋技术本科专业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给出几点建议,以期为我国海洋技术本科专业及海洋人才培养的健康发展提供指导和参考。


\

\


二海洋技术专业的现状

        海洋技术是用于海洋资源和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以及实现人类生存空间扩展的一系列现代技术,包括遥感、声学、勘察、测绘、探测、深潜、生物、化学等许多与海洋密切相关的方法和技术。由于海洋技术涉及的学科非常广泛,交叉性强,“海洋技术”的具体定义、内涵与范畴仍然不是十分明确。早在2000年,厦门大学许肖梅[3]教授认为海洋技术通常应当包括海洋调查技术、海洋资源开发以及海洋环境监测、预报和保护等三个主要方面的工具、仪器设备和方法。2012年及以后,浙江大学陈鹰[4,5]教授重新对海洋技术的定义、范畴与分类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将“海洋技术”定义为:研究海洋自然现象及其变化规律、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以及维护国家海洋安全所使用的各种技术的总和,并据此将海洋技术分为基础技术、相关技术和应用技术三个部分。国内的海洋技术本科专业是在我国海洋战略的大环境下,逐渐由原海洋物理学、海洋化学和海洋生物学三方面的部分内容合并而来(如表2所示)。很多院校,特别是沿海地区院校,也相继增设或改建原有专业。由于海洋技术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各院校往往基于原有的教育资源和学科基础,根据自身的教学优势和特色交叉设置海洋技术专业,故其侧重点差异显著。基于各相关院校官方网站的专业介绍,并在冯永玖[6]等的工作基础上对现有海洋技术专业的方向特色进行了梳理汇总(如表3所示),不难发现传统海洋技术专业的培养方向多为依托声、光、电的海洋探测和监测,部分院校依托学科基础为相近的化工、生物、食品或环境。


\


三海洋技术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海洋技术专业是海洋科学类专业的重要组成,其教学内容涉及海洋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等多个学科,同时兼顾理论基础和应用实践。目前,海洋技术已发展成为一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二级学科(可参见2013年“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在培养科教人才、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海洋强国目标的过程中,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过去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海洋技术专业的建设已经暴露出内涵模糊、与相关专业界定不清及社会认知度低等问题,影响了外界乃至行业内部对海洋技术专业的理解,严重制约了专业的发展。在“海洋强国”的背景下,这些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与探讨。

(一)专业内涵过于广泛,课程内容比较复杂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高校本科专业结构先后进行了四次调整和优化。第三次修订工作按照“科学、规范、拓宽”的原则,对原有专业进行了调整归并,改变了过去过分强调“专业对口”的教育观念和模式,进一步拓宽了专业口径和业务范围,充实扩大了专业内涵[8,9];专业目录于1998年颁布实施。第四次修订工作进一步优化了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以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8]。现行本科专业目录于2012年颁布实施。

        其中,1998年本科专业目录将海洋物理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等整合并重新划分为海洋科学和海洋技术两个专业,对科学与技术做了区分。2012年本科专业目录将海洋技术专业由授予理学学位调整为可以授予理学学位或工学学位,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海洋技术专业的工学特征。两次专业调整使海洋技术专业出现偏理还是偏工之选择。然而无论授予何种学位,多数院校海洋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中都提出“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从事科学研究”,在不同技术领域从事“技术开发”,乃至“管理工作”等要求,课程设置中更加注重理工兼顾。

           1998年的专业目录可以说是针对内涵过窄、专业过专问题进行的调整,符合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很多院校对原有的海洋物理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学等专业进行了删减合并,使海洋技术专业具有两个或多方向。后续新建海洋技术专业也遵从这一规则,同时向多个方向发展。海洋技术专业因此也涵盖了调整前原专业的几乎所有方向:海洋探测技术、海洋信息技术、海洋生物技术、海洋环境检测技术、海洋工程技术、海洋动物增养殖技术、海洋化工技术、海洋环境保护技术,进而致使“此海洋技术非彼海洋技术”的怪状出现。名不正则言不顺,很多院校不得不在专业介绍以及培养方案中加以“海洋地质”、“海洋化工”、“近海环境保护”等字样以做区分。由此可知,依据教育部2012年本科专业目录对现有海洋技术专业的划分已很难清晰准确地刻画其内涵,相应的多学科交叉特点也使得海洋技术专业对应的学科归属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

(二)专业之间存在交叉,专业界限不易界定

          从各院校对海洋技术的理解及人才培养的目标设定来看,海洋技术也应是一种侧重于技术或工程的专业。然而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海洋科学与海洋技术存在很大的交叉。从教指委推荐的海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来看,“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海洋高科技和海洋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海洋新技术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海洋调查和海洋科学研究方面的基本能力”,同时现有主干课程要求仍以海洋科学学习为主,无法勾画出新兴海洋技术专业的特点。在产业兴国、实业兴邦的背景下,新兴的海洋技术专业多是紧密结合地方产业规划与布局,依托海洋化学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技术而构建,是传统海洋科学学科和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和生物工程等学科交叉,侧重于工程化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而非海洋调查、海洋科学研究。此外,海洋技术的一些重要领域,如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与海洋环境保护技术等,在专业的定向上使海洋技术专业与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以及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之间存在较多重叠,甚至直观的涵盖与被涵盖,致使专业界线不清晰。

(三)未纳入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后劲乏力

         “海洋强国”战略的根本在于科技,基础在于教育。加强海洋人才的培养是我国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海洋事业发展、建设海洋强国的迫切需要。随着新兴海洋产业的崛起及二、三产业的发展,海洋人才结构也呈现出广泛性与多样性的特征。海洋高等教育具有鲜明的交叉特点,专业结构涵盖理、工、农、经、管、法等多个学科门类,对新时期高校海洋教育工作而言,亟需对科学、技术、工程这三个概念统筹考虑,理清三者的关系,以一体化的思路指导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但按照现有体系,海洋技术专业(工科)也只能倾向海洋科学类,致使在工科的构建上缺乏顶层设计,而将其简单地与海洋工程类(0819)下所设置的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进行同质化建设,也无法勾画其作为科学与工程重要桥梁的特点。事实上,在我国高校的海洋科学、技术、工程这个教育链条中,海洋技术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海洋技术是对海洋科学理解的应用,海洋工程在制造一台设备或实现某个系统时往往由多项“海洋技术”来实现[5]。海洋技术可将海洋科学与海洋工程链接起来,形成一个互通的完整链条,进而与海洋产业形成有机衔接。这应当是海洋技术既可授予理学学士(海洋科学类特征),又可授予工学学士(海洋工程类特征)的缘由所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现有的海洋技术(工科)还未被纳入工程教育认证体系,缺乏相应的标准,后续发展乏力,难以有效地与海洋工程衔接,影响链条作用。

(四)培养与需求脱节,毕业生就业偏难

          海洋科技发展的趋势是大科学、高技术和学科交叉,而本科教育层面在“宽口径、强基础”指导思想理念指导下,更加侧重于夯实学生海洋相关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基础,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做好铺垫,这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涉海特别是传统涉海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距离。新兴的海洋技术专业往往必须同时在海洋和其他学科领域同时开展教育,一方面造成专业课程设置复杂,另一方面也与其它相关专业界面模糊,受学分和学时数等客观因素影响难以在专、精、深角度上加大培养力度,一定程度上使得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理念难以在海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领域贯彻和实施。此外,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表明,海洋技术相关实体产业偏少偏小,多处在萌芽或发展起步阶段,就业市场需求不旺盛甚至人才需求处于冷冻状态,也给海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就业带来负面影响。

       从不同高校公开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可以看出到“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管理等工作”,是毕业生就业预期的一个重要渠道。然而,这些部门人才的整体需求量少、学历和研究门槛较高;同时,近些年相关部门的人员已接近或达到饱和。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海洋技术”专业在公务员考试领域未被认知,往往只能匹配“专业不限”的独木桥,由此对海洋技术专业的稳定性建设也带来负面影响。

         在培养方案的执行方面,由于海洋技术专业在海洋科学与海洋工程之间起着衔接作用,既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又需具备一定的“工程基础”,学生需开展充裕的实践和实习。现有的体系里,海洋技术的专业实践规定了出海等常规海洋调查的要求,而一方面新兴海洋类院校在此领域并无积累,另一方面也与其强调工业、产业的实践需求在时间上存在明显冲突,从而分散了实习实践效果,影响了学生的培养质量。

          总体而言,涉海实体产业的振兴直接关乎社会对海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度和需求量,而“海洋技术”专业名称与内涵的不对称性,对各涉海院校相关专业的招生及人才培养归宿已构成实质性障碍。对我国海洋技术专业及其培养的人才进行合理的定位,提高社会认知和认可度,乃至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已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四海洋技术专业发展的建议

         为适应我国“海洋强国”战略和高等教育发展需求,涉海院校应及时适应海洋经济发展战略,优化海洋技术专业培养方向,培养符合新工科背景、时代发展需要的海洋技术专业技术人才。

(一)理清专业内涵,明确专业方向

         在顶层设计基础上,尽快形成海洋技术专业的合理定位,给出指导建设方案或标准,进而各院校根据区域人才需求特点,结合自身现有资源,明确自身定位,在海洋技术专业方向调整上各高校适度错位发展。

(二)重新界定海洋技术工科专业对应的学科归属,打通工程教育认证体系

         目前海洋技术工科仍被纳入海洋科学类下,传统的海洋技术侧重于理科人才培养,普遍缺乏对工科的系统认知,所以在工科的构建上缺乏顶层设计。建议在重新界定海洋技术工科专业归属基础上,参照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优化,组建和配备具备工程能力的师资队伍、办学条件,持续改进专业。

五结语

         海洋技术人才的培养是关涉我国海洋人才体系健康构建的一个复杂工程。开设海洋技术专业的高校应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与定位,适应国家海洋战略需求和社会需要。海洋技术工科专业应以市场出口为导向,努力践行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培养多样化、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专业人才,支撑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为特点的新经济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房建孟,鲜祖德.中国海洋统计年鉴[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6.
[2]MATA-SEGREDA A.The Marine Education Programme and ESD Schools in Costa Rica[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2010,56(2-3):343-352.
[3]许肖梅.海洋技术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4]陈鹰.海洋技术基础[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8.
[5]陈鹰.海洋技术定义及其发展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4,50(02):1-7.
[6]冯永玖,杨晓明,韩震.我国海洋技术类专业现状及遥感GIS课程体系优化[J].宁夏农林科技,2012,53(04):102-103+116.
[7]苏勇军.国家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海洋高等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5(02):42-45.
[8]林蕙青.实施新本科专业目录扎实提升高等教育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13(05):5-8.
[9]钟秉林.修订专业目录深化教育改革[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8(05):9-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67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