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07 14:16:5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社会各类行业对于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抓住社会发展的好时机,根据院校自身的形势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以及教育模式和考核方式的改革,从而使得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紧密贴合社会需求,引导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因此,本文就主要针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的教育路径进行探究,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方式推动本科院校的创新人才培养,为地方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路径探究

本文引用格式:李乃干.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43):29-30,38.

一 引言

         高等院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推进我国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举措,这也就意味着很多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当结合社会经济发展下的大环境以及自身的环境进行深入的教育思考,从而提出更加具有竞争力的教育改革方式。目前来说,一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还不够,其中包括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学习不够深入、学校的教育模式已经老化、创新创业的教育与当前社会的发展结合不紧密等等原因,这些问题都可能会导致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滞后,想要推动其创新创业教育,就需要对教育的方式进行一定的改进[1]。

二 高等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一)国家创新建设需要创新型应用人才


        在国际经济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提升我国在国际化发展中的竞争力,就必须提升我国各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这就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进行支撑和巩固。为了从根本上推动我国创新型经济的发展,就需要越来越多的创新创业人才投入到国家经济建设当中,这也是高等院校不断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意义所在[2]。而每个地区的发展趋势也有所差异,因此,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进行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时根据国家建设的实际战略不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和优化,成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必然选择。

(二)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就业素质

        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为了提高学生在未来就业中的综合竞争力,其中就包括学生本身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以及在未来走入社会后的创业能力等,这些都是衡量学生综合就业素质的重要因素。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创业技能和创新型思维,在保证学生能够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之外,还有更加敏锐的观察思考能力,更加坚定的意志信念,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未来的人才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三)培养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符合地方本科院校科学发展的需要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想要实现人才输出与社会经济市场的科学搭接,就必须使其教育体系能够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而当前社会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市场经济也呈现出多样的动态变化,因此想要实现人才输出满足社会需求,就需要高等院校不断地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3]。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就是将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综合起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化,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指导理念,坚持创新驱动的发展,努力提高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人才培养的质量也会影响高校未来的发展,甚至决定了高校存在的前景。因此,培养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符合地方本科院校科学发展的需要。

\

 
三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不够


        就目前来说,很多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没有设置和开展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没有具体完善的学科和专业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也没有在人才培养的计划上体现出来,不论是学校领导、老师还是学生自身都没有对创新创业教育给予充分的重视,这就使得很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处于边缘化。还有很多的学校仅仅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选修课程,甚至有的还存在流于形式的考察和授课方式,这些情况都会给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使得学校师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认识产生误区。

(二)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不够完善

        在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国外的相关教育体制要较为先进和完善,而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虽然也已经经历了十余年的探索实践,但是还未形成特别完善的教育体系。很多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于创新创业的教育并不是特别有效,课程的形式大多为选修,课程内容也很零散,使用的教材大多为传统的专业教材,这些教材内容较为侧重专业知识的解读,而缺乏创新创业与专业知识技能的融合,并且大多数的创新创业知识是需要靠实践进行佐证的,仅仅靠教材的书面讲解是难以学习到的,这些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我国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不够完善。

(三)缺乏专业的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师资队伍

        师资力量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尤为重要,教师的教学水平更是直接关系到对于人才培养的教育质量,因此,师资力量也是决定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因素。创新创业教育所涉及的内容广泛,实践性又很强,因此要求创新创业专业的老师不仅具有较为广博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其有着丰富的实践性经验,对于当前社会创业发展的规则制度也要熟知。但是,很多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创新创业学科课程,因此就没有专业的创新创业老师,虽然有就业指导老师和管理人员,但还是会因为教师的学历、年龄、教学经验等问题使得创新创业的教育并不乐观。

四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路径探索

(一)提高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想要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和优化,首先就要从思想上重视创新创业的教育。本科院校要不断地创新办学的思路,树立牢固的创新教育理念,重视对于高校学生创新创业人格的培养和重塑,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贯穿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尽可能地避免片面、零散的教育方式。另外,院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要和学生的专业素质教育相呼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完善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

         建立和完善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是地方本科院校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步骤,也是将创新创业的理论转化为实践的重要途径。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首先就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强制性学习的学科,建立立体的课程模式,并且制定完整的专业教育教学计划;其次,创新创业教育要与学生所学的专业内容相融合,尽量满足学生自身的个性需求,有针对性、时效性地进行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创新创业课题研讨及项目实验等活动,将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细化,使其更加容易理解和接收。

(三)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的建设

       教师作为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的建设不容马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应当重视创新创业的师资力量打造,尽可能地选拔创新意识较强、创新精神先进的优秀教师任教,并且要对创新创业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与相关的企业进行创新创业领域的学术交流,第一时间掌握社会企业发展的动向,了解企业内部管理和运行的实际情况,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4]。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聘请校外的专家人士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积极引进人才,打造专业技能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

 
(四)深化校企合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支持环境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需要高等院校专业的理论知识做支撑,还需要与社会、企业相融合,学生通过进入社会和企业进行实践从而得到更多的经验教训。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想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就需要学校与企业进行深化合作,通过社会、政府以及企业等各方的努力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真实环境与平台,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可以通过校方与企业的合作应用到实践中去,从而印证自己的创新创业理念,在实践的过程中寻找不足之处并加以弥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5]。此外,学校还应当结合实际的情况,为学生搭建各类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创业,从而提高学生的创业实干能力。

五 结束语

      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高校要格外重视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拓宽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励更多的大学生进行自主的创新创业。

参考文献

[1]王静.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析——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7(12):114.
[2]朱贤友.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J].文学教育(下),2018(09):66-67.
[3]姚金雨.高等教育现代化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6,3(33):42-46.
[4]郑建岚,邓晓君.“四位一体”应用型本科教育整体转型路径探索——以福建江夏学院为例[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7,7(06):96-102.
[5]张新,杜国娟.西部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探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4,16(06):81-8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60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