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适应社会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以TRIZ创新理论为基础,技能大赛为实施载体,建立具有专业特性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从而培养出更加与企业接轨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TRIZ理论;技能大赛;职业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郜海超.基于技能大赛和TRIZ理论的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35):17-18,2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中强调,“未来20年,我国要把教育改革的重心放在职业教育上,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地方政府根据国家政策组织开展了多项职业技能竞赛,主要考察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检验各院校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师资力量、学校办学水平以及教学改革成果等。龚俊朋、崔丽娟等专家则指出职业教育技能竞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社会化,为学生将来踏进社会,进入工作岗位做铺垫[1]。
2008年4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协四部委联合发文,要求在全国推广技术创新(TRIZ理论与方法)。TRIZ理论主要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快速分析系统矛盾,从而获得确定性的答案。庞启航等通过TRIZ理论建立了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的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平台[3]。牛少凤等通过TRIZ理论建立了教学课程设计、网络资源平台建设、校企联合实践基地建设三个方面的教学创新体系[2]。
如何实现TRIZ理论课程体系建设与技能大赛充分融合,是需要探讨的课题。本文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通过TRIZ理论作为创新方法理论支撑,以技能大赛为实施载体,优化整合学科优质资源,体现“因材施教”的专业技能培养原则,修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创新型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
一设计思路
(一)技能竞赛成果转化
1.技能竞赛知识和技能资源成果转化。
职业技能竞赛,代表着国家的方针政策、代表着社会企业职业技能需求,因此把技能竞赛成果转化为日常教学资源,能加快高校向企业输送高端技能人才速度。在教学组织上和教学内容的选材上,注重创新性,把技能竞赛的技能点、知识点,通过分析归纳整理,形成系统性的教学资源融入到教学环节中,形成“教学课程备战技能竞赛、技能竞赛检验教学课程”的良性教学模式。
2.建立适应技能竞赛的教学评价体系。
技能竞赛注重技能精湛、创新思维和职业素质。因此高职院校应建立适合技能竞赛的教学评价体制,打破传统教学评价只侧重理论逻辑理解能力的“文状元”评选模式,鼓励学生精益求精,高效低耗,优良职业素质的“文武双全”人才培养模式。
3.技能大赛由阶段性工作向常态性工作的转变。
技能竞赛具有阶段性、突击性等,因此需要高职院校以TRIZ理论为指导,职业技能大赛为契机,注重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培养,实现职业技能大赛向常态性工作转变。改变以往只有少数人参与竞赛的情景,通过建立技能竞赛选拔体系建设,面向全体师生参与,教师根据竞赛所需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不断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实现授课能力的不断提升;学生及时接轨社会、接轨企业所需技术,通过班级选拔、专业选拔、系部选拔、学校选拔等模式,从而选拔出优秀的选手参与职业技能竞赛。
(二)以TRIZ理论为支撑建立技能竞赛培养和专业人才培养双层模式
1.TRIZ理论为专业需要。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就业方向主要为机械制造技术人员,技能维护人员和技能创新设计人员等,这些工作离不开创新思维、职业技能实践能力等,TRIZ理论能够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TRIZ理论找出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技术问题,分析相互之间的内在规律,通过创新原理和技术矛盾矩阵,解决相互之间的矛盾。这些方法和原理应用在工作和学习中,从而实现更好的就业。
2.TRIZ理论与专业融合。
TRIZ理论是通用解决问题的方法,既可以解决学科之间问题,又可以解决课程体系之间问题,因此学生的综合技能培养应包含学习意识培养、通识课程学习、专业课程训练、技能竞赛等,通过TRIZ理论与专业课程充分糅合,是TRIZ理论较为“接地气”的为学生接纳并逐渐应用在实践应用中。
3.TRIZ理论与技能竞赛融合。
从人才培养目标来看,TRIZ理论与技能竞赛注重创新思维、创新方法,注重核心能力培养,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职业为背景,培养从事技术传承、技术应用、技术创新的高级专门人才,两者目标一致。因此在技能竞赛培养中充分应用TRIZ理论,建立科学高效的培养模式,高效低耗的解决技术难题。
(三)人才培养方案优化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蓝本,把技能竞赛教育与TRIZ理论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中,以搭建学生职业培养体系为契机,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整理,深化教学改革,具体如下:
1.学分获取分类多样化模式。
在培养方案中,缩减公共基础课程学分,优选专业基础课程,提高机械设计学时,提高数控加工技术学时,提高三维机械设计学时,提高机械创新设计学时,增设TRIZ理论创新创业课程,同时改变传统统一课程,统一获取学分模式,针对参赛学生调整学分获取方式,根据比赛涉及内容,分类制定对应学分,按照获奖级别、名次,给予对应分值。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对学生做到分类培养,共同提高,从而提高学生参与职业技能的积极性。
2.课程体系优化
在满足每学期学时尽量相同的前提下,把AutoCAD在第一学期期末按照实训周进行40学时,三维机械设计调整在第二学期,减少数控加工技术数车学时同时增加数铣加工中心学时,将专业课程提前,增加每门专业课程的“名师讲坛”2-4学时,请校内外知名教授介绍专业课程的前沿技术,使学生明确毕业后发展方向。专业教师也要实现专业课程系统化、统一化、标准化、可以考核量化。
通过这些措施,学生可以较早接触专业课程,尽快做职业规划,避免松懈;教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便于考核教师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3.“创新”课程开发
增设TRIZ理论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理论,使其把创新理论与专业技能、企业管理等综合起来进行锻炼。建立“学生-竞赛-科研-导师”制,结合教师教学特长,设立教师科研站点,实行“导师制”的教育模式,学生跟从教师从事科研开发;设立技能竞赛点,实行“多对多制”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成为“工匠人才”,参加各种职业技能竞赛。
通过这些措施,学生参与科研站点,通过科研项目研发更进一步了解专业发展方向;学生参加技能竞赛训练,能较快提升实践创新和社会适应能力,团队合作意识。
二体系结构
本体系主要包括四个阶段,分别是规划设计、方案实施、成果应用、目标实现,如图1所示,各阶段发挥各自的功能,遵循职业教育教学发展规律。
(一)规划设计阶段
规划设计主要通过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增设TIRZ理论和实践课程、设立技能工匠班。通过修改人才培养方案,调整相应课程的学时分布和授课时间,使课程体系更能适应现代教育特点。设立技能工匠班,作为专业改革的试点,设立教师科研站点、技能竞赛站点、创新创业孵化站点,设立TRIZ创新教学课程,充分利用TRIZ理论对学生实施分类培养,激发学生专业特性,创立特色院校品牌。
(二)方案实施阶段
方案实施阶段,通过TRIZ理论网络资源平台建设,设立理论教学、案例解析、交流分享、企业难题云库等4大部分,主要深入学习TRIZ理论和实践。通过TRIZ理论和实践的学习,掌握解决专业课程、科学研究、技能竞赛等难题的方法。
同时注意教学过程中,每科专业课都应与TRIZ理论充分糅合,让学生不但学会专业课程知识也学会学习专业课程中的方法和创新思维,使TRIZ理论不再是无法与专业结合的“空中楼阁”理论,解决了“只懂不会用”的局面。技能竞赛要进行比赛的是技能知识、创新思维和解决矛盾的方法,把TRIZ理论应用在技能竞赛上,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设置主要为解决工程技术难题,通过TRIZ理论可以把创新原理、矛盾矩阵、通用参数等应用到开发设计中,能较快解决工程设计难题。创新创业创效实践是国家对现代教育强调的重点内容,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TRIZ理论建立具有专业特性的创新创业孵化站点,培养专业创新创业复合型人才。
(三)成果应用
通过技能竞赛辅导站点,可以把技能竞赛相关技能点、知识点、技巧等转化为教学资源,让所有同学均接触企业社会急需的技能知识,便于学校与企业的对接,解决学生出口问题。建立TRIZ创新实践基地,与企业合作,帮助企业完成技术难题,并进行专利开发。
(四)目标实现
通过进行以上三个阶段,学生普遍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具备创新思维能力,具备企业所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龚俊朋,崔丽娟.论职业教育技能竞赛对学生社会化发展的影响[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0(5):135-136.
[2]牛少凤,韩刚,王宝根.TRIZ理论在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职业,2016(12):46-47.
[3]庞启航,郭菁,樊增广,等.基于TRIZ理论的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平台建设[J].中国冶金教育,2017(6):64-66.
[4]李艳波,刘松先.基于卓越应用人才培养计划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讨[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3,16(1):65-69.
[5]江娅楠,贾仁甫.TRIZ理论及其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1):68-6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