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中的物质质量以及生活的环境也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随着这种变化,学生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学生们的沟通方式也由原先的面对面聊天或是写信等方式变成了通过网络来交流,因此,学生们的思想以及生活方式都发生的很大的变化,也就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变化,而学校的思政教育作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学科,因此,本文详细的研究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对学生的影响。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人文关怀;心理疏导
本文引用格式:葛梦薇.高职思政教育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38):154-155.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发生着很大程度的变化,政府也越来越重视思政教育的方式,以及需要加强的地方,因此,在我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就提到了有关于思政教育方面的建议,具体指出了需要不断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力度,同时还需要不断的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式,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工作以及心理疏导工作,培养人们的自尊和自信,培养人们的理性,以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并且逐步的将这种态度形成一种社会心态。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学校内思政教育工作中人文关怀以及心理疏导工作的力度,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感受到尊重、理解和关心,使学生能够有一个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此促进学生能够成为社会需要的栋梁之才[1]。
一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当代中的内涵
随着时代的变化,人文主义精神也就逐渐的演变成了当代的人文关怀,其最初的核心就是要肯定一个人存在的社会价值,并且尊重每个人的个性,而演变成为的认为关怀则是站在尊重每一个人的思想、性格的角度,正式每个个体之间所存在的不同以及差异,通过对每个人的关怀和理解,使每个人都能够全方面的发展。同时,人文关怀不仅仅是对人们的关心,同样也代表了这个时代的文化。
而人文关怀作为当代文明的象征,主要是侧重于每个人的主观上的感受,以及每个人不同的个性所不同的需求,而,心理疏导则是在人文关怀的基础上,以尊重、关怀、理解为根本,对人们展开心理上的疏导,逐步的解决人们心理上所遇到的各种困惑、不安等,使人们能够积极乐观的生活,因此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不仅仅是相互联系的关系,同时他们也是需要相互作用的,以人文关怀为根本,进行心理疏导,而通过心理疏导实现人文关怀的最终含义,两者相辅相成,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2]。
二 高职院校中思政教育的现状
思政教育对于学生的综合性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思政教育,能够使得现今的大学生在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的同时,还可以多多关注时事政治,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充分的了解当代中高职院校中思政教育工作的现状,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针对思政教育工作的现状,制定出具体的措施。
(一)思政教学过程围绕着老师展开
当代的思政教学过程中,经常是老师自己在讲台上讲解知识,然后以较为强硬的方式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学生则是被动的学习,因此,学生对于思政课程的学习兴趣非常的低,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因此,目前的思政教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以老师为中心,而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没有以学生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及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到尊重与关怀逐渐丧失对思政课程学习的兴趣,降低了思政课程教学的效率。
(二)思政教育过作者不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
当代我国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对于思政老师的专业水平都要求的非常严格,但却忽略了思政老师的道德素养以及人文素养,这就导致了高职院校的思政老师并没有深刻的了解到思政课程的内涵,更加的不怎么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使得学校的思政课程仅仅是简单的教授知识,而没有实现思政课程对于提高学生道德素养以及综合发展的真正意义。因此,高职院校中老师们整体的人文素养较低的情况,应该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
(三)思政教育工作的方式较为落后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各个学校都对自己的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改革,但是仍然有一部分的课程没有受到重视,也导致其教学方式仍然是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并没有做出适当的改变,思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较为重视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却忽略了对学生思想和日常生活的关怀,只是将思政课程的知识、内容,全部填鸭给学生,强制性的让学生接受老师所教授的课程,这样的方式,往往会受到学生的抵触,最终导致课堂的教学效率非常的低,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学习到思政课程的真正含义,且老师在教学时,没有重视对学生的关怀,使得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困惑、问题等,得不到很好的纾解,最终使得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都较为被动[3]。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充分的了解到,目前我国的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着大概三点问题,也就是,思政教育工作的理念存在错误,多以老师为主体,忽略了学生,从事思政教育工作的老师人文素养较为落后,且教学方式也较为传统,不能够做到对学生尊重、关怀。
三 高职院校中如何加强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
(一)强化学生在思政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
在当代的思政教育工作当中,想要加强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的力度,首先就要改变学校以及思政教育者的教育理念,改变原先的以老师为主导地位的理念,以人文关怀的内涵为基础,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思政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的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以及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正确引导,使得学生对于思政课程的学习,不再是抵触、厌烦,而是慢慢的喜欢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充分的实现思政教育的人文关怀理念,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很好地发展。
(二)提高教育者的人文素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虽然很多的学科已经改变了其教学理念,但是,由于我国大部分教育工作者对于思政课程不够重视,使得思政课程的教学理念仍然较为传统,思政教育者仅仅重视了教学过程中的知识讲解,却忽略了每个学生作为一个不同的个体,他们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使得思政教育的工作无法高效的进行,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者应改及时的跟随时代的发展和变化,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了解人文关怀的真正内涵,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通过提高教育者的人文素养,使得学生能够得到良好的思政教育[4]。
(三)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了解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生活中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压力,而同时,大多高职院校的学生虽然在年龄上以是成年,但是在心智上,还不够成熟,因此,在面对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带给自己的压力时,他们不可能像成年一样,有较高的承受力,而是由于较高的压力,不断地压抑自己,然后慢慢的出现心理问题,而心理问题得不到纾解,最终演变成心理疾病,对学生的整体的学习,以及综合性发展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思政老师们,更应该加强对学生心理情况的了解,比如通过问卷调查、心理测评或者是通过和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针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的做出相应的措施。
(四)公平的对待学生,并关注个别学生的情况
所谓的公平对待学生,简单来说,就是老师们不应该因为学生的长相、穿着、家庭条件等因素改变自己对待学生的态度,这不仅仅需要思政老师做到,同时,还需要各科老师都做到,老师们应该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不拿有色的眼光去看待任何一个学生,不可以因为学生家庭条件较好,就区别对待,要做到在教学过程中公平公正,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做到公平公正,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应有的尊重和重视,这样学生才能够健康的学习以及成长。
(五)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疏导
思政老师作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其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思想起着引导的作用,因此,思政老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定期的抽取一部分的课堂时间,对学生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可以采取一对一的平等谈话的方式,在谈话过程中引导学生讲出自己的困惑、问题等,并进行正确的疏导;也可以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每个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存在的无法解决的困惑和问题,针对这些学生,开展一对一的心理疏导[5]。
四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思政教育工作应该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到思政课程的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充分的尊重,以及公平的对待,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下,逐渐的形成一个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并将这种态度带入自己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成为一个社会所需要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 孙雯.人文精神在高职思政教育中的渗透[J].山西青年,2017,(12):164.
[2]王燕丽.浅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作用及途径[J].现代职业教育,2018,(22):178-180.
[3]唐结玲.论加强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思政教育的必要性[J].文存阅刊,2017,(20):113.
[4]华楠.探索高职语文教育与思政教育之间的联系和发展[J].知识经济,2018,(3):131-132.
[5]张婷,沈彬,胡文健,陈航,潘心如.基于“互联网+”的高校微思政模式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8,5(29):102-103+1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