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优化健康服务,强化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服务。这对新时期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需要不断加强预防医学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全面提高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健康中国;预防医学;实践能力
本文引用格式:齐宝宁,等.“健康中国”背景下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39):17-18.
2016年习近平主席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工作大会上提出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的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高校要坚持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预防医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与创新方法,还要求其能够灵活运用知识,及时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1]。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拥有较强的创新、实践工作等能力,可实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控制环境污染等公共卫生目标。
一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学现状
高校教学的价值和功能不仅在于传授已经探明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探索和研究未知领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除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外,新时代的预防医学专业人才还需具备较强的社会调查能力以及大数据挖掘分析能力[2]。但是,目前主要是灌输式、填鸭式等课堂讲授教学方法,教学观念仍然是以教师、课堂及书本为中心,考试不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忽视了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时间、条件等限制,实验课无法全面开展,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机会较少,学生的预防观念淡薄等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 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理论教学的改革
1.调整课程体系,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
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不但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且应重视“预防医学+X”复合型知识的培养,以增加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3]。在灵活采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规划教材的基础上,教学还应包括国家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试标准内容[4],开设专业专题讲座,加强应急教材建设,及时将“互联网+健康医疗”“人工智能+健康医疗”等医学领域最新知识、技术及方法进行讲解,让学生紧跟医学最新发展,培养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及创新意识。同时结合中医药院校的教学资源特色优势,开设中医“治未病”课程,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和实践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5]。
2.改革教学方法,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
预防医学教学要达到“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教学相长”的目的,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升学生促进健康、批判性思维及信息管理能力,重点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学习;以实践教学和竞赛锻炼为辅,以各种项目培养为补充[6]。采用以经典案例导入式、课题引入式、社会需求切入式及问题导向式的教学方法。尝试专业双语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英语应用水平。
(二)实践教学的改革
1.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
(1)顺应预防医学发展,创新实验教学理念。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应主动适应医学新发展、群众健康服务新需求及健康产业发展新要求,全面实施“五性、六结合、七改革”,即实验教学要体现“自主性、合作性、开放性、实践性及创新性”,实验内容和方法手段要注重“教学实验与科研活动相结合、理论知识与现场实践相结合、数据分析与专业技能相结合、基础实验与人群监测相结合、虚拟演练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经典方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同时改革培养模式、教学体系、课程结构、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开设实验室选修课,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实验教学氛围[7]。
(2)明确实验要素构成,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的必要条件是实验资源要素,主要包括师资队伍、基础设施、工作环境和信息化建设。师资队伍是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是实验教学的支撑要素,信息化建设是实验室的重要保障。建立创新性和研究性实验室,方便学生开展研究、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实验能力和开拓科研创新思维[8]。
(3)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加大实验课的课时,增加设计性、开放性、综合性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发散创新思维[9]。实验按专题系统化,教师提出实验的题目和目的,鼓励学生广泛查阅资料,大胆想象,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设计,如实验设计思路的革新等,学生进行实验全过程的操作。
(4)改革实验教学考核评估。从样品采集和处理、试剂配制、仪器调试、实验操作、测试结果计算及分析、实验报告等方面制定详细的实验操作考核评估标准;采用以知识与能力综合考试为主的多形式、多阶段的考试方法,注重平时的跟踪考核,积极引导学生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全面考核评估其实验能力。
2.现场实习是实践教学的另一重要环节
预防医学专业人才提供的是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经验的积累尤为重要。在本科阶段,采用在综合医院与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相结合的实习模式。通过亲身参与公共卫生实际工作,将所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运用于现场实际,更好地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
3.综合技能大赛是实践教学的成果体现
学院筹办公共卫生综合技能大赛,鼓励相关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并遴选出一批优秀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公共卫生综合技能大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专业素养及创新精神。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客观分析评价实践教学的结果。
(三)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培养个人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是基于科研项目的科研训练。具体做法是实行导师制,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参与或主持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或科研项目为导向的实验室研究工作[10]。可以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对科研项目相关事宜的了解,有利于本科生研究思维的建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 结束语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支持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提高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预防医学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认识到制约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开展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等多角度进行改革的创新教学模式,制定适应新时代预防医学专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11],力争培养更多符合社会发展需求,满足公共卫生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实践预防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光,孙鲜策,刘晓芳等.科研导师制对预防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三维模式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6,24(5),678-680.
[2]吴建军,元梅莲,袁利等.基于学生创新综合能力培养的预防医学教学改革探讨[J].广州医药,2018,49(04),114-116.
[3]朱蕾.探析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8,5(47):103-104.
[4]李富业,刘涛,郑玉建等.地方医学院校应用型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7,(22),15-16+56.
[5]吴夏秋,储利胜,黄爱军等.预防医学专业中医药特色课程群的建设与实践[J].现代预防医学,2019,46,(03),573-576.
[6]江伟,金中朝,江键生.“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2(01),134-137.
[7]张庆莉,马保华,张晓丽.高校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管理[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10(2),182-183.
[8]张君诚,张新文,王铮敏等.研究型实验室的建设与思考[J].实验室科学,2010,13(4),141-143.
[9]刘卫平,张凯,许彬彬等.深化预防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综合型医学人才[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6,10(10),860-861.
[10]勒光付,马红霞,胡文斌等.预防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教育改革探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11(5),377-379.
[11]李新,杨鑫,王瑞等.高等卫生职业教育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7,32(12),17-1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