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有调查显示,我国研究生的身体素质以及身体素质明显低于本科生,研究生的健康教育存在缺乏专业的运动锻炼指导、缺少自主锻炼意识及锻炼习惯、缺少统一规范的体质测试标准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高校研究生运动营养与健康教育的路径,通过政府相关部门、学校政策规划以及课程体系建设等多方面的合作来实现全面提高我国高校研究生健康水平的目标。
关键词:高校研究生;健康教育;运动营养学;体质健康
本文引用格式:秦黎黎,秦瑶,何以为,等 .“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研究生运动营养与健康教育路径研究 [J]. 教育现代化 ,2021,8(40):120-122.
research on Sports Nutri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Path of College graduate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ealthy China”
QIN Lili, QIN Yao, HE Yiwei, ZHAO Xinyu, LU Tianfeng
(Sports and Health Research Center,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Abstract: The survey shows that the physical qua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China i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nd there are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the health educa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 such as the lack of professional exercise guidance, the lack of independent exercise awareness and exercise habits, and the lack of uniform standard physical fitness test standard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path of sports nutri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for graduate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o achieve the goal of comprehensively improving the health level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through the cooperation of relevan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school policy planning and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Keywords: university graduate students; health education; sports nutrition; physical health
一 背景
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烈,健康成为了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热门话题。除了个人的健康意识加强以外,国家层面也出台了“健康”相关的一系列政策—— 2015 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提出,“健康中国”的建设应上升成国家战略 [1];2016 年,由国家体育总局提出的《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着重强调体育在建设“健康中国”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2]。
“健康中国”的战略提出后,“体医融合”这一概念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并且受到了党中央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体医融合”指的是将体育运动锻炼与医疗融合起来,在医学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科学的体育锻炼方式,从而达到促进机体康复并且有效提高其免疫力的目的,它是预防和治疗相结合的一种干预模式。国务院于 2014 年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及 2017 年印发的《“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中都提出了“以体促健”,并相继强调了:要充分发挥运动锻炼在疾病的预防、治疗和个人身体健康的促进方面的重要作用 [3] 。
研究生与大学生都是国家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是民族未来的希望,研究生的身心健康关乎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因此,促进研究生身心健康发展应该得到重视。
二 研究生运动营养与健康教育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高速发展,高校大学生及研究生的数量越来越多。此外,受到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社会竞争愈来愈激烈,研究生在学业、人际交往、就业、生活等方面的压力会越来越大,这对研究生的健康状况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事实上,如今研究生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已有研究显示,研究生群体较少参与体育运动锻炼,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的体能与身体素质明显更低 [4], 目前,研究生普遍存在生活不规律、学习任务重、科研压力大以及体质严重下降等突出问题,这与我国高校研究生健康教育和体育教育一直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有一定的联系。
(一) 自主锻炼习惯和锻炼意识比较薄弱
由于研究生期间科研压力较大、生活节奏较快, 研究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科研以及学习上,再加上部分高校缺少运动场地以及体育设施,不能满足研究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需要,缺乏外界硬性条件的支持,更加不利于研究生形成自主锻炼意识和锻炼习惯。长期过度缺少体育锻炼又会导致身体健康状况不佳、影响睡眠质量,使得其生活不规律,进而更容易产生疲劳感,这会使研究生更加不愿意进行体育锻炼,形成恶性循环,非常不利于研究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 专业性运动锻炼指导比较缺乏
从小学到大学,为了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学校一般都会设立体育课,一方面有督促学生运动的作用,另一方面,体育课可以为学生带来专业的运动锻炼指导。而研究生期间高校没有开设统一的“体育与健康课”,高校缺乏健全的体育教育体系将导致研究生体育锻炼和健康意识薄弱,学生缺少督促和专业的指导。此外,有调查显示:尽管有一些高校对研究生进行了体质测试,但目前,都侧重对体质测试的结果进行整体的数据统计和分析,而对个体测试的结果反馈信息不足,学生无法通过体质测试准确地了解自身当前的身体健康情况 [5],且不能得到相应的运动指导和建议,学生无法进行有方向性的运动,这也会造成学生主动锻炼的积极性降低。
(三) 统一规范的研究生体质测试标准尚未完善
为了促进全国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国家颁布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并在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以及高校当中实施 [6],这不仅能对学生的体质情况进行量化的评估,同时,因为体测成绩与能否顺利毕业以及毕业成绩相挂钩,故这种方式还能促进学生加强锻炼,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与大学生不同的是,研究生群体普遍缺少统一规范的体测标准。我国以往对成年人、青少年学生以及高校本科生等都进行过体质健康测试,研究生群体未被纳入到以上测试中,这就使得研究生群体的体质健康水平成为一个空白 [7]。尽管有一些高校会对研究生进行体质测试,但因为各种条件限制,研究生体育测试多数会采用学生自愿报名的方式,因此参与体质测试的人数只占研究生群体的一部分,且研究生体质测试成绩与是否能毕业并不挂钩 [8],因此其对推动研究生形成锻炼的习惯的效果甚微。
(四) 运动营养与健康教育体系不够健全
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医疗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的温饱得到了有效的保障,人们开始追求健康生活,运动营养学及相关的健康教育学科应运而生,它可以有效提高机体的运动能力、改善人群的生理功能,预防、治疗疾病,促进机体康复。科学的运动锻炼是保健的重要手段,合理的膳食是物质基础。故运动锻炼和膳食营养都对促进个体正常成长发育、维护个体健康、提高机体的生理机能、提高个体免疫力以及预防、治疗疾病等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设置中由于专业的限制,大部分研究生未能接触过运动营养与健康教育相关课程学习,对于科学锻炼的知识比较缺乏,例如:部分研究生不知道自己适合进行哪些运动,也不知道运动的科学规范流程,而运动前准备运动不足、运动中运动姿势不标准以及运动后整理运动不足均有可能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对于健康生活方式的定义基本上来自于网络信息以及常识,除了部分坚持健身以及在减脂期的同学,其余很少有同学能够合理规划自己每日的饮食计划并严格实施,部分只能从食物中摄取的微量元素的长期缺失将可能会导致机体出现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三 建设路径
(一) 争取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与指导
政府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关键机构,应该增强在研究生体质健康方面的责任意识。首先,政府应该完善加强研究生体质健康的法律体制,将学校研究生体育教育纳入考核范围,严格把控研究生体质教育的质量,确保研究生在体质健康方面的权利和义务能够实现;其次,政府对学校的体育设施以及教学设施的购买、体育场地的建设等应该提供经费支持 , 让研究生有条件进行运动以及体质健康方面知识的学习;再次,政府对研究生体质健康方面的资源支持不仅仅包括经济方面,还包括人才支持: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来鼓励人才加入到研究体质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中来,加强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
(二) 健全学校层面研究生管理教育制度
学校是研究生的主要生活地点,因此学校方面也应该积极进行规划。一方面,学校可以整合医学、工学、理学等学科资源,重点突出体育学与医学和生命科学的交叉融合,结合交叉学科课程优势,构建运动营养与健康教育相关课程体系;此外,已有研究表明,个体的体质健康理念对其体育运动行为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9],学校可以借助校园演讲、校园广播、校园告示栏、校园公众号、校园微博等媒介宣传体质健康的益处,并辅以奖励性的政策支持, 营造重视健康教育的良性氛围,引导研究生树立“健康第一”生活理念,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三) 完善研究生运动营养与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在“健康中国”的战略背景下,研究生的健康教育应该纳入研究生教育的范围中,帮助研究生增强膳食及运动的基础知识,促进其养成合理膳食及规律锻炼的良好习惯,提高研究生群体的身心健康水平,是培养全方面发展高的素质人才的有力保障。身心健康是一切的基石,因此,高校除了需要重视研究生专业知识教育和科研能力培养,更要关注的是研究生体质健康状况。由此可以看出,运动营养与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对探索出我国研究生的健康教育的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
运动营养与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过程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与创新,结合社会背景及研究热点制作并更新教学大纲、教学课件、讲义、教学视频和多媒体平台,适当增加与科学、社会和实践的联系,加强“健康中国”人文精神的渗透。在课程模块的设计中可由若干专题构成的对基础类课程的拓展,是一种具有不同的基础要求和开放性的课程,尝试采用线上远程学习结合线下教学的混合方式进行教学,线上学习运用腾讯会议、慕课等方式开展,而线下学习重点解决研究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以及普遍关注的问题,采用互动和时间的方式及时解答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习效果,旨在培育研究生的主体意识、完善研究生的认知结构、提高研究生的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在研究生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发展特长,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从问题出发,结合实验设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基本的学科知识结构和学科思维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 挖掘课程思政与立德树人教学内涵
运动营养与健康教育课程建设除了包含课程本身内容以外,还需要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和核心素养教育,深度挖掘课程教学中的德育元素和内涵,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贯穿整个教学体系中,将健康生活方式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对接,并与课程的内容相融合,形成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三位一体”教育培养模式包括:健康生活方式教育—— 帮助学生掌握如何监控自己日常的活动量和活动水平方法,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预防学生身体和心理疾病的发生;营养教育——教授营养学基本知识,以及如何进行营养膳食的搭配与合理饮食; 运动健康教育——教授学生如何设计出适合自己的运动处方,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教育使命,凸显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的价值引领功能,注重运动与健康品格教育的重要性,旨在达到运动营养与健康教育课程的育人目标。传授专业知识时,用主流的德育理念引导学生,使其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使研究生在掌握运动与营养学知识的同时,对“健康身体可持续发展观”这一观点进行深入思考。通过运动营养知识的学习,推动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塑造自律、拼搏、进取的生活理念,传播积极的社会价值观和正能量。
四 结语
为了切实地促进我国高校研究生的体质健康, 在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各高校的相关政策的支持之下, 结合高校本身的综合性学科优势,整合医学、工学、理学等不同学科资源, 重点突出体育学与医学和生命科学的交叉融合,结合交叉学科课程优势,构建运动营养与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同时,树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教授“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让高校研究生能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逐步形成重视自身体质健康的理念, 在系统的教学指导下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全面提升我国高校研究生的整体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胡鞍钢 , 方旭东 . 全民健身国家战略 : 内涵与发展思路 [J].体育科学 ,2016,36(3):3-9.
[2]朱亚成 . 关于《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的若干探讨 [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16,30(3):86.
[3]刘海平 , 汪洪波 .“体医融合”促进全民健康的分析与思考 [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9,31(05):454-458.
[4]冯晓玲 . 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D]. 北京体育大学 ,2012.
[5]刘旭明 .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异化的过程与本质研究 [D]. 华中科技大学 ,2019.
[6]戴霞 , 朱琳 , 谢红光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效能的反思与优化——大学生体质健康预警机制的构建 [J]. 中国体育科技 ,2012,48(03):75-82.
[7]周伟 . 湖北省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审视与对策研究 [D]. 武汉理工大学 ,2019.
[8]张强峰 . 身体素养导向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小学阶段)制订分析与实施研究 [D]. 湖南师范大学 ,2019.
[9]谢红光.体质健康信念对体育锻炼行为意向及行为习惯的影响[J]. 体育学刊 ,2013,20(4):10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