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地方本科院校会计类双语课程校企协同式教学设计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31 09:16:0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通过对地方本科院校会计类双语课程教学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对会计类课程双语教学的学习效果,分析会计类课程双语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地方本科院校会计类双语课程校企协同式教学设计方案,培养高素质会计类专业人才,促进会计类双语课程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会计;双语课程;校企协同

本文引用格式:郭英,等.地方本科院校会计类双语课程校企协同式教学设计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36):197-199.

The Research on the Design of Synergy Teaching Accounting Bilingual Curriculum from the Local Regular Universities

GUO Ying,CHEN Pan-pan

(Accounting College of Jiujiang University,Jiangxi Jiujiang)

Abstract:some investigations of accounting bilingual educational in local regular universities have been committed in order to know the learning effectiveness.the essay identified some key problems from learning and teaching process,the resolutions are that cooperate the companies and universities help to optimize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improve learning qualities reciprocally.

Key words:accounting;Bilingual curriculum;Cooperate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companies

        随着经济的全球一体化,企业对会计类专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有涉外业务的企业对会计岗位应聘者的专业视野、语言能力等方面有更高期望。在招聘毕业生时,企业对同时兼备英语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知识的高级会计人才更加渴望,比如具有ACCA、CFA等证书的人才更有竞争力。这就需要高校在培养会计类人才时,应做好会计类课程的双语教学,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增强学生差异化能力和自我发展潜能,满足社会对具备高素质会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

一会计类双语课程学习现状问卷调查与分析

        笔者选取某地方本科院校进行问卷调查,涉及会计类专业双语课程安排、教材选用、教师授课和课程考核等内容。学校开设的双语教学课程主要有财务报表分析、会计专业英语、公司理财(表1所示)。财务报表分析、会计专业英语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数据收集和分析、企业的战略布局等方面能力得到加强,且在培养学生接收不同文化、使用外语能力方面获得突破。财务报表分析、公司理财等课程应用性很强,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


\



       在双语课程的教材选用上,65%学生选择用原版加翻译的教材,而选用外文原版教材只有6%的同学。目前,该校使用的是国内编写的英语教材,认为目前所使用的教材比较满意的占22%,一般的占55%,不合适的占23%。学生认为双语教材理论性偏强,在操作性、实践性等方面须丰富。

        表2所示,大约一半左右学生认为老师可以熟练使用英语进行课堂讲授,并且能恰当处理专业和语言之间的关系,只有30%学生认为老师可以和学生经常进行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师生之间互动在会计双语课程仍然欠缺。超过一半学生认为会计双语课程考核方式不合适,无法全面评估学生的真实水平。调查发现,84%比例的学生认为开设会计双语课程十分有必要,说明会计双语课程的开设符合学生的需求。


\


二会计类课程双语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

       1.会计类课程双语师资人才储备不足。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双语师资人才储备还存在较大的缺口。在师资需求上,随着高等教育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对双语教师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在师资供应层面,因为会计类课程双语教学的特殊要求,需要将外语和会计知识有机地结合。目前在地方本科高校中,具备丰富的留学经历或者国际会计工作经验的教师偏少,高校创造条件选派教师到海外进行短期的进修与培训,拓展教师的专业视野。但短期进修难以让教师对国际最前沿的会计知识准确把握与运用,未能从根本上改善教师将英语和会计专业知识的深度融合。

        2.双语教学实践场所偏少,教材选择受限。会计类专业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在培养双语人才时,英语能力的应用对语言环境要求较高。会计类课程双语教学中。目前,地方本科高校大部分学习活动主要集中在校园里,与社会实践联系不够密切,往往忽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外语沟通能力培养。双语教材在内容和版本选择上受到在一定的限制,一是可供选择的双语教学教材偏少;二是个别教材内容理论性强,操作性偏弱;三是大部分教材缺少例。


\

 
        3.教师授课方式比较单一。在地方本科院校会计类课程双语课堂上,一般是以老师讲授为主,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大多为简单问答的形式,形成许多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并没有真正沉浸到课堂上来,使得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不利于养成勤于思考问题的习惯。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将学习的内容通过PPT或板书的形式阐述出来,学生学到的是知识点,缺少批判性的思维。

         4.考核评价方式不够全面。地方本科院校会计类双语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以传统的教学考核评价为主。传统教学评价一般采取较为好操作的定量评价方式,容易形成分数挂帅的现象。这种评价方式实际上注重结果评价,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过程的评价。而对于一些难以实现量化的指标,比如思维和体验的过程等,定量评价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5.学生英语水平高低不均。在会计类课程双语教学中,学生具备较好的英语应用能力是基本前提。对于英语应用能力强的学生来说,在会计双语课程学习中,能够进一步提升专业外语水平和会计专业的素养。而有的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习中容易形成思维与语言阐述之间的差距,有时会深陷于被动消极的状态。

三会计类双语课程校企协同式教学设计方案

       企业所需的财务岗位人员,要求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会计类人才,会计类双语课程学习模式可引入“校企协同”理念,优化课程设计。

       协同学创始人——德国著名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在1971年阐述了什么是协同学,他强调,“协同学是一门横断学科,它研究系统中子系统之间通过合作以产生宏观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或功能结构。它既处理确定论过程又处理随机过程。”协同学理念告诉我们,只要系统内部协同运行得好,系统整体的效应将会达到“1+1>2”的效果。校企协同作为协同学的分支之一,被广泛引用在教学活动之中。校企协同理念下的会计双语学习方案,为会计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模式。

       1.双语课程教学中关注就业能力的提升。在会计课程双语教学中,要紧紧地抓住“以就业能力提升”这一关键点。通过校企协同,融合会计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外语表达能力。校企协同教学在专业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监督反馈等方面进行科学设置、合理规划,突出就业导向,谋求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在教学形式、授课方式、考核标准等方面设计课程教学,强化对学生专业视野和实践应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通过校企协同,学生在会计双语课程的学习中,提升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精神。校企分工合作,共同育人,培育有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2.“请进来”,引入企业专业人才。在会计双语学习教学内部环境上,通过校企协同,将企业董会计、善外语的人才“请进来”,在校内对会计学院学生进行职业化的专门培训,企业不再只是单纯的用人单位,而是变成了联合培养单位。在教师队伍组建上,聘请外企、国有上市公司的在职人员,他们不仅具备涉外业务处理能力和大量实践经验,而且英语应用能力强;在教材编制上,学校可以根据企业提供的运营流程、生产流程、生产组织过程等信息,归纳总结出经典的会计实训内容,编制与企业情景密切相关的教材资料;在课堂授课上,可以采取校企协同双师型互动式教学,企业兼职教师和本院专业老师共同参与课堂教学,归纳提炼出典型的工作任务,运用协同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方式,这样对学生的专业视野和实践应用能力上大有益处。

         3.“走出去”,推进岗位实训。在会计双语学习外部环境上,企业作为校企协同教学中的组成部分可以为课程学习提供教学、实训场所。学生在校内完成专业理论知识和实操的学习后,由学校组织学生“走出去”,去涉外企业参加岗位实训。校企协同给予学生一个切身参与到企业运营流程的机会,在观察、学习、熟悉企业的过程中,巩固知识、提升能力。岗位实训能使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产生感性认知。比如,学生根据所学的西方会计、财务报表分析等知识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和战略进行分析,学习相关案例处理经验。通过在外企的岗位实训,会计专业英语等基础知识的运用,使得学生可以锻炼英语沟通能力,英语能力的提高又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汲取国外先进的知识和理念,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这样使理论学习和实践像齿轮一样无缝地衔接在一起,培养学生专业化、职业化素养,学校、企业双方实现共赢。

        4.注重学习反馈与过程控制。会计类课程的双语学习效果反馈不光体现在学习过程完成后的结果里,更应该体现在学习过程中。校企协同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学习与反馈中注重持续性。学生应该尽量多创造机会与老师进行反馈与沟通,老师可给予学生多的激励性和启发性的反馈语言,只有及时的反馈才能使会计双语学习课堂更加有效。比如在对公司资产流动性分析学习中,学生可以在学习反馈过程中穿插学习营运资本、流动比率、净交易周期等基本概念。在校企协同课程结束后,师生要及时地、有效地对课程的反馈情况做总结,思考校企协同学习实践过程中的收获与经验以及产生问题和改进措施。

         5.实施校企共同参与的学习效果评价机制。在校企协同教学中,会计类课程的双语教学,实施校企协同的学习效果考核评价机制。不局限于教师单向考核,可以拓展到企业兼职教师工作任务考核制、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方式。实施校企共同参与的学习效果评价机制,改革教师考评的单一模式。这样,调动了学校、师生、企业等多方面的力量,发挥了各自的优势,从而使会计类课程的双语教学在理论知识学习、实践水平等方面实现互补,变“老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中心”,实现从知识的学习到能力的锻炼,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会计类双语人才。

参考文献

[1]陶黎娟.双语会计教学的困惑与对策——以青岛大学会计系为例[J].财会月刊,2015,(09):113-117.
[2]莫海霞.普通高校双语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3]李妙娟.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2):22-23.
[4]陈志锋.高校会计专业教育中的协同教学构想[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11):102-103.
[5]黄诚.高职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09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