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学生需要提升专业英语能力,连铸生产操作与控制课程是黑色冶金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按照生产要求完成连续铸钢的完整操作,本文以连铸课程的双语教学实践为例,分析了目前双语教学遇到的问题和所做的研究及探索,以期更好地进行黑色冶金技术专业国际化建设。
关键词:连铸教学;黑色冶金技术;双语教学;国际化
本文引用格式:于万松.高职连铸双语课程教学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81):71-72.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的推进,钢铁企业早已走出国门,行业则需要更多适应性强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同时企业也要求就业人员具备高水平的外语能力。黑色冶金技术专业培养的是适应钢铁企业生产发展需要,满足钢铁生产中各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1]。同时随着产业升级的需要,钢铁从业者要获取国外冶金专业领域的最新动态,也需要一定的外语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企业进行发展。
一 黑色冶金技术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意义
(一)培养英语和专业技能兼备的人才
冶金行业正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中国钢铁工业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部分高端冶金设备仍然依靠国外进口和技术引进,为了对充分发挥设备功能并进行创新发展,需要大量优秀懂外语的专业人才。国内钢铁企业为了落实国家发展战略,提升自身竞争力,也纷纷加快了国际化的发展,涵盖了钢铁贸易、海外矿产资源开发、海外建厂生产、海外工程承包等方面市场,人才是高级别的生产要素,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离不开优秀人才的支撑,国际化的人才队伍为企业发展提高保障。因此高职要进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创新。
(二)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竞争力
钢铁行业需要人才的很多经验都是在岗位上慢慢积累起来的,而作为从校园走出的毕业生缺乏这方面经验。很多企业在选择一线操作人员时更乐意选择能力较强的高职学生,但是高职学生由于基础知识基础较为薄弱,特别是英语能力,所以要加大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基本的读写能力,还要结合冶金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技能训练,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并增强竞争力。
(三)有助于加快高职院校的国际化进程
为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区域经济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各高职正在努力打造国际化高职院校,通过教学改革,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引进国际优质高职教育资源,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制定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标准,将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同国际先进标准进行对接,使黑色冶金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国际冶金类岗位的技能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接轨。
二 连铸课程双语教学遇到的问题
(一)英语情境设计缺乏工学结合
课程开发过程中缺少企业人员参与,讲授过程与实际生产脱节,英语内容生搬硬套企业英文资料,多数教材的编写者较注重语言用法而忽略了语言在实际工作场合的使用,实践性内容少而理论性强且缺乏企业实际应用案例,学生学习后无法满足企业生产要求,甚至无法完成企业生产任务。
(二)教师双语教学定位不明确
专业课程采用双语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相关专业内容的英语应用能力,使学生熟悉相关设备、技术、工艺中的英语内容,并运用英语阅读资料,进行熟练的相关技能操作,特别是今后可能到外国进行工作的机会比较多。对黑色冶金技术专业各院校双语授课情况进行调研后,发现教师虽然已经认识到课程采用双语教学的重要性,但在如何具体实施双语教学方面定位不明确,没有进行更为深度的探索与思考,只是在课堂中加入一些简单的英文专业词汇,机械的对其解读,学生不能将所学单词或内容联系到实际操作过程当中,也不知道如何去对其有效使用,这显然不能满足现代高职教学中双语的要求[2]。
(三)教材匮乏
市面上的专业课程的英语教材主要集中在旅游、电子商务、酒店、计算机等专业,由于开设冶金专业的学校和学生人数较少,高职冶金类课程的专业英语教材十分稀少。如果把国外英文原版教材进入教学,学生虽然可以领略到原汁原味的内容,但复杂的词汇和句型对高职学生来说难度过大,而且内容更偏重于理论,无法锻炼相关操作技能。有的教材只是在培训的基础上添加了英语知识,单纯简单的添加与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符,学生对枯燥的学习内容没有兴趣。教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授课内容,也影响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不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导致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和英语时出现矛盾,不知道哪些内容是重点,不能合理分配学习时间,甚至无法达到教学目标,严重影响了双语教学的效果。
(四)考核机制不适合
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较薄弱且差距较大,不同生源地的学生英语能力也各不相同,即使通过一年的英语课程学习也很难达到熟练使用的要求,缺乏对专业英语重要性的认识,对自身的未来发展规划不明确,容易出现对课程缺乏兴趣、不认真听讲、作业应付抄袭、参与度低等现象,最后更是难以通过课程考核。期末考试时仅仅在卷面上将试卷题目用英语进行阐述或进行简单词汇或句式的翻译,其余仍然是考查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和英语内容在考核中仍然是两个独立的部分,专业课程与英语学习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和过渡[3]。
三 连铸课程双语教学改革探索
(一)创新教学模式
在《连铸生产操作与控制》双语教学过程中,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使用,开展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将教学内容分解为各个真实的项目,为学生营造出双语情境,教师与学生利用英语进行交流和布置任务,学生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锻炼了英语口语能力。授课过程中利用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手段,积极加强课堂各环节的联系,合理分配课前、课中、课后的时间和任务,对每节课的重难点进行梳理分析,结合专业课程的安排进行选择,对任务进行分解降低难度[4]。
在开展连铸课程双语教学时,由于学生英语水平差距较大,教师讲课的速度比平时要慢,注意发音清晰,适当增加汉语对英语的解释,对专业知识进行详细分析,连铸课程中特别是凝固理论是课程理论学习的难点,利用实践项目作为载体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和技能,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记录学生完整的学习过程,提现学生学习的阶段性进步并对其鼓励,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突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
(二)开发优质课程资源辅助教学
开发双语交互教学软件,教学过程中能够及时与学生完成互动。丰富教学资源,学生能够轻松获取专业知识。引入双语仿真操作软件,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加深对专业词汇的记忆,团队交流中锻炼英语口语。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利用动画、双语企业视频、微课、图片等多种课程资源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并能营造企业生产实际情境,建设虚拟仿真实训模型,人机交互软件纠正学生发音,学生可进行重复性练习且并能进行相关指导[5]。
(三)优化考核过程
为了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更好的调动学生积极性,多设计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和项目帮助学生思考,实时记录好学生答题情况体现在平时成绩上。进行过程考核将考核内容分解,平时成绩包括考勤、课堂讨论、课堂汇报、网络平台使用、课堂作业、交流情况等部分,增加课堂讨论和课堂汇报等部分的分值比例,引导学生多多互动活跃课堂。考核过程采用仿真软件进行,所有操作过程全部由软件进行记录,配备双语软件,所有界面都为双语,学生操作过程中可以考察其对专业词汇的认知情况,学生在练习中还能加深对词汇的理解。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是保障连铸生产操作与控制课程双语教学的前提。课程的教学效果离不开教师优秀的英语和专业能力,通过下厂实践、企业合作、专业和英语培训的方式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深入理解和讲授《连铸生产操作与控制》课程的教学内容,熟练地穿插用英语进行授课及交流[6]。
(五)编写配套双语教材
教材和教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立足就业岗位,始终将培养优秀技术技能人才作为目标。教材的编写应和企业对接,与就业岗位相结合,突出能力的培养,充分调研企业需求和岗位要求,突出高职教材特色。结合高职学生实际英语水平有针对性的编写教材,适当调整课程内容,对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难易度适中,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加入国外先进企业和技术的工艺或操作说明,使学生在校所学知识能直接用于毕业后的实际工作,提高学生学习黑色冶金技术专业的兴趣。
总之,在国际化背景下,随着经济和教育的全球化发展及中国钢铁工业在全球中竞争力的增强,专业英语已经渗透在现代钢铁生产与销售的各个环节之中,学生的英语特别是专业英语能力影响着毕业后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理论、方法和手段的不断创新,信息化手段大量应用于教学当中,连铸课程中双语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7]。
参考文献
[1]张国英.高职院校双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6(28):176-177.
[2]倪小真.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方法的探析和实践[J].工程技术研究,2019,4(01):242-243.
[3]倪彦星.网络环境视角下的高职双语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22):44-48.
[4]王建丽,陈晗,张革英等.新形势下高校冶金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J].教育现代化,2017,4(43):53-54.
[5]张红文.高职冶金技术专业学生考评制度改革与实践[J].中国冶金教育,2017(03):41-43.
[6]李丽春.高职冶金专业英语教材建设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20):272-273.
[7]张玉美.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个性化教学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8,5(32):95-9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