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小儿咽喉部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比较(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09-21 16:21:5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的 探讨比较小儿咽喉部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5 年 3 月至2017 年 3 月收治的 80 例咽喉部手术患儿,依据随机法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 40 例。参照组 40 例患儿应用瑞芬太尼进行麻醉,2 μg/kg 使其快速诱导剂量,0.2 μg/(kg·min)为其维持剂量,其药物需要在手术前 5 分钟停止使用。研究组 40 例患儿应用舒芬太尼进行麻醉,0.2 μg/kg 使其快速诱导剂量,0.2μg/(kg·h)为其维持剂量, 其药物需要在手术前 30 分钟停止使用对两组患儿的镇痛干预情况、术后镇静评分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各时间点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术中各时点两组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拔管后 5 分钟的 MAP 与基础值之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参照组拔管后 5 分钟的 MAP 显著高于基础值,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术后各时点的镇静评分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 0.05 研究组在术后各时点的镇痛效果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 0.05。结论  对咽喉部手术患儿应用瑞芬太尼、舒芬太尼都可以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但是相较于瑞芬太尼,应用舒芬太尼麻醉后的患儿具有更好的恢复情况。

关键词: 小儿咽喉部手术;瑞芬太尼;舒芬太尼

本文引用格式:崔东泽 . 小儿咽喉部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比较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70):93-94.

\

0引言

由于儿童及小儿的咽部位置特殊及其生理特点,需要在手术前诱导迅速、手术中镇静充分,手术后清醒迅速并且不会抑制患儿的呼吸也不有躁动情况出现,将保护性的反射保留下来 [1]。我院 2015 年 3 月至 2017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咽喉部手术患儿对舒芬太尼以及瑞芬太尼分别进行应用,发现应用舒芬太尼效果更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自我院 2015 年 3 月至 2017 年 3 月收治的咽喉部手术患儿 80 例,所有患儿均符合咽喉部手术的临床诊断标准。依据随机法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 40 例, 其中有男 42 例,女 38 例,年龄 8-15 岁,平均(11.2±3.1) 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存在可比性。

1.2麻醉方法。两组患儿的手术都由同一组麻醉医生负责, 手术前 30 分钟将 0.01 mg/kg 的阿托品对患儿进行肌注。在将患儿送入手术室之后,需要对患儿的血氧饱和度、脉搏、心电图、心率以及血压进行监测,将其静脉通路开放。研究组 40 例患儿静脉缓慢注射 1.5mg/kg 的丙泊酚、0.6mg/kg 的阿曲厍铵、0.2 μg/kg 的舒芬太尼 [2]。在快速诱导下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正压通气,保持呼吸频率在每分钟 12-16 次,潮气量 8-10 mL/kg。应用舒芬太尼泵注维持,将其速度控制在 0.2 μg/(kg·h),靶控输注丙泊酚将其靶控浓度维持在 3-5μg/mL[3]。以需要为依据将阿曲库铵在手术间追加,对舒芬太尼靶控浓度进行调整,从而对麻醉的平稳进行维持,舒芬太尼需要在手术前 30 分钟停止使用,丙泊酚需要在手术前 10 分钟停用。患儿在自然清醒、自主呼吸恢复之后, 需要将其气管导管拔除,并将患儿送入复苏室 [4]。参照组 40 例患儿应用瑞芬太尼进行麻醉,2μg/kg 使其快速诱导剂量, 0.2μg/(kg·min)为其维持剂量,其药物需要在手术前 5 分钟停止使用,其他与研究组的处理相同。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儿进人手术室诱导后(T1)、气管插管后 30 分钟(T2)、以及拔管后 5 分钟(T3)的 HR 和MAP 的变化进行记录。还需要对术后 5 分钟(T3)以及 30分钟(T4)应用 Ramsay 镇静评分进行记录。对患儿疼痛情况按照VAS 标准对面部表情图片、颜色或数字进行评分分级, 如果患儿分数超过 6 分就需要对其进行镇痛干预,并且在此之后将评分停止。

1.4统计学分析。采用 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 ±s)表示,行 t 检验,计数资料行 χ 2 检验,P< 0.05 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2结果

2.1两组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研究组患儿 T1 时点的 HR 为(104±9)次 /min,MAP 为(12.5±5.4)kPa,T2 时点的 HR 为(122±8)次 /min,MAP 为(13.9±6.9)kPa,T3 时点的HR 为(124±6)次 /min,MAP 为(12.8±8.4)kPa。参照组患儿 T1  时点的 HR 为(92±8)次 /min,MAP为(9.9±6.7)kpa。T2 时点的 HR 为(120±5)次 /min,MAP 为(12.9±6.6)kPa,T3 时点的 HR 为(145±9)次/minMAP 为(13.4±8.2)kPa。术中各时点两组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拔管后5 分钟的 MAP 与基础值之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参照组拔管后 5 分钟的 MAP 显著高于基础值,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术后镇静评分比较。研究组 T,时间点的镇静评分为(2.4±0.7)分,T4 时间点的镇静评分为(1.8±0.3)分参照组 T3 时间点的镇静评分为(1.3±0.4)分,T4 时间点的镇静评分为(1.7±0.5)分。研究组术后各时点的镇静评分均显 著优于参照组,P< 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术后镇痛干预比较研究组术后 T3 时间点进行镇痛干预的有 0 例,T1 时间点进行镇痛干预的有 7 例;参照组术后 T3 时间点进行镇痛干预的有 5 例,T4 时间点进行镇痛干预的有 13 例。研究组在术后各时点的镇痛效果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作为新型的阿片受体激动剂、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注射起效快速、且代谢速度快,两种都可以作为快通道麻醉药物进行使用。舒芬太尼主要对 ul- 受体产生作用,相较于芬太尼,其具有 5-10 倍的镇痛效能 [5]。且舒芬太尼具有很高的蛋白结合率,能够从血脑屏障以及神经细胞膜迅速穿过,其能够在人体具有更强、更快的效应,还能够对气管插管造成的反射性交感 - 肾上腺系统兴奋导致的剧烈血流动力学波动产生有效的抑制作用 [6]。舒芬太尼能够对血管平滑肌产生直接的作用、舒张血管,使得血管阻力降低,进而对稳定的血流动力学进行提供。

作为短效阿片类药,瑞芬太尼的镇痛作用较强,能够对术中心血管反应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使得手术、麻醉等原因造成的血压、心率波动进行降低。瑞芬太尼能够较快清除、具有较短的持续输注半衰期。同时也具有较短的消除半衰期。以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的药效学与药代学特点为依据,在小儿咽喉部手术麻醉中分别进行应用,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先对药物的负荷剂量进行静注,随后再进行持续输注,并且以输注的即时半衰期以及手术进程为依据,对停药时机进确定 [7]。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舒芬太尼组患儿相较于瑞芬太尼组,具有更加稳定的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其具有较好的镇静评分,对镇静干预进行应用的比例较低,没有呼吸抑制的情况出现。对咽喉部手术患应用瑞芬太尼、舒芬太尼都可以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但是相较于瑞芬太尼、应用舒芬太尼麻醉后的患儿具有更好地恢复情况。

参考文献:

[1]陈红军. 两种麻醉方法在小儿咽喉部手术中的效果比较 [J]. 中国实用医药 ,2012,07(11):81-82.
[2]赵伟新. 两种麻醉方法用于小儿咽喉部手术的效果对比 [J]. 基层医学论坛,2012(28):3732-3733.
[3]刘强. 两种麻醉方法在小儿咽喉部手术中的效果对比 [J]. 中国医学工程 ,2014(7):58-59.
[4]许惠. 两种麻醉方法在小儿咽喉部手术中的效果对比 [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6(27):173-174.
[5]冯海, 王丹阳, 原桂华. 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用于小儿腹腔镜疝环结扎术的麻醉 [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4(5):521-523.
[6]杨亚琴. 两种麻醉方法在小儿咽喉部手术中的效果对比 [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4):165-167.
[7]邓蕊, 黄志明. 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于小儿咽喉部手术麻醉的对比研究[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9):4379-4380.

《小儿咽喉部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比较》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0921/20180921042254299.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91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