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延续性护理在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2022年于该院行腰椎骨折手术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恐动程度[恐动症Tampa量表(TSK)]、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自我效能[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VAS、TSK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JOA、G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应用于腰椎骨折术后患者可降低疼痛、恐动程度评分,提高腰椎功能、自我效能评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腰椎骨折,术后,疼痛,恐动,腰椎功能,自我效能
腰椎骨折可伴随神经、周围器官损伤,出现腰背局部疼痛、叩击痛、腰部活动受限等症状[1]。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腰椎骨折,但术后疼痛严重,且术后恢复时间较长,患者心理压力较大,不利于术后康复。常规护理无法满足出院后的护理需求,护理效果不佳[2]。延续性护理是将护理服务由医院延伸至家庭,使患者出院后仍能得到专业的护理服务,有利于促进疾病恢复[3-4]。本文观察延续性护理在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21—2022年于本院行腰椎骨折手术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经CT、X线等检查确诊为腰椎骨折;骨折后24 h内接受手术治疗;沟通理解能力正常;年龄<60岁。排除标准:合并椎体肿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伴腹腔脏器损伤;既往有脊柱手术史;合并精神疾病。患者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26~48岁,平均(36.82±5.37)岁;骨折AO分型:A型19例,B型12例,C型14例;骨折原因:交通事故19例,跌倒15例,其他11例。对照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26~49岁,平均(37.19±5.46)岁;骨折AO分型:A型20例,B型16例,C型9例;骨折原因:交通事故16例,跌倒17例,其他1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术后嘱患者严格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并指导患者定时翻身及活动下肢;术后1周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康复锻炼。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1)成立延续性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1名主治医师和3名护士为组员,组长负责统筹护理方案,主治医师负责评估患者病情及恢复情况,护士负责实施具体的护理措施。组员共同商讨制订延续性护理方案。(2)实施延续性护理方案。①创建微信群,邀请患者及家属扫码进群,每日在群内推送腰椎骨折相关知识,患者可在群内随时提问,并于每晚18:00—19:00对腰椎骨折术后护理问题进行集中在线答疑,其余时间由值班护士解答。②指导患者在家属协助下进行康复训练,包括五点支撑(患者取仰卧位,利用头、双肘、双足跟作为支点,尽量将臀部抬离床面,使腰背部悬空,保持10 s左右)、小燕飞(患者俯卧于床上,腹部支撑,双上肢、双下肢及头部尽量后伸,保持5~10 s)等,20 min/次,2次/d,并将康复训练视频上传至微信群。③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疼痛较轻时,可指导患者通过冥想、聊天等转移注意力的方式缓解;疼痛较严重时,及时告知医师,遵医嘱使用止痛药物。④在微信群内每2周开展1次线上病友交流会,邀请腰椎骨折术后恢复良好的患者分享经验,通过鼓励、共情等积极心理学方法,缓解术后患者恐动情绪。鼓励家属多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内心真实想法,给予关心、照顾。⑤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介绍腰椎骨折术后患者基本情况,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共同监督患者自我管理情况。
两组均护理2个月。
1.3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疼痛评分。护理前(术前)和护理2个月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评分越高表明疼痛越严重。(2)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恐动程度评分。护理前(术前)和护理2个月后,采用恐动症Tampa量表(TSK)评估,共17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总分17~68分,评分越高表明恐动程度越严重。(3)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腰椎功能评分。护理前(术前)和护理2个月后,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估,包括膀胱功能、活动受限、临床体征、主观症状4个部分,总分0~29分,评分越高表明腰椎功能越好。(4)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自我效能评分。护理前(术前)和护理2个月后,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估,共10项,每项0~4分,总分0~40分,评分越高表明自我效能越好。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疼痛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前后恐动程度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TSK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TSK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护理前后腰椎功能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JOA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护理前后自我效能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G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GSES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手术是治疗腰椎骨折的常用方法,患者术后康复周期较长,出院后因无法接受有效的护理,导致术后康复效果并不理想[5]。
延续性护理是基于人文关怀,将护理服务延伸至家庭的新型护理模式,可使患者出院后仍能接受到系统化的护理服务[6]。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VAS、TSK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延续性护理通过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对不同疼痛程度患者予以对应的处理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通过开展病友交流会,鼓励、共情等积极心理学方法营造友好的氛围,鼓励患者互相交流,分享经验,能有效改善其术后恐动心理[7-8]。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护理后,观察组JOA、G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延续性护理通过创建微信群,每日在群内推送腰椎骨折相关知识,并解答患者疑问,有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指导患者在家属协助下进行五点支撑、小燕飞等康复训练,并要求患者将康复训练视频上传至微信群,有利于强化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提高自我效能和对康复训练的参与度,从而改善腰椎功能[9]。
综上所述,延续性护理应用于腰椎骨折术后患者可降低疼痛评分和恐动程度评分,提高腰椎功能评分和自我效能评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郑佳蕾,李璟,包凌燕.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后残留腰背痛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3,38(3):279-282.
[2]高东红,李玖利,潘佩婵,等.可量化式踝泵运动辅助器对预防腰椎骨折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护理研究,2022,36(3):522-524.
[3]史明英,黎恩知,黄雅舒,等.个案管理的延伸护理模式对成年癫痫患者院外遵医行为、自护能力及癫痫院外发作时意外损伤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2,37(10):1365-1368.
[4]刘佳.基于微信平台延续性护理在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23,36(1):54-56.
[5]安玉兰,孙晴,郭鑫,等.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恐动症成因的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21,38(4):581-584.
[6]徐清华,费博.基于移动居家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1,30(3):559-560.
[7]景卫琴.延伸性康复护理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PVP术后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2):57.
[8]王瑜.基于远程信息交互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腰椎骨折患者压疮发生率的干预性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8,26(增刊2):165-167.
[9]刘小红,马丽娟,刘春,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延伸护理服务在胆道结石术后带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3,38(3):413-416.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1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