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认知行为联合家庭治疗对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效果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5-03-28 11:21:5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目的探究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认知行为治疗联合家庭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某市精神卫生中心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36例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8例。其中,实验组应用药物+认知行为+家庭治疗,对照组应用药物治疗。对比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HAMD评分、SCL-90量表抑郁因子评分、症状自评量表评分。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HAMD评分、SCL-90量表抑郁因子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躯体化评分、强迫症状评分、抑郁评分、人际关系评分、焦虑评分、敌对评分、偏执评分、恐怖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认知行为与家庭治疗用于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优于单一药物治疗,且能够有效减轻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关键词:认知行为,家庭治疗,青少年抑郁症,临床症状
 
  0引言
 
  抑郁症属于常见的青少年时期情绪障碍,且发病率逐年递增,不仅会使其学业与社会功能受到影响,同样有危及其成年后生活的可能,已经成为青少年自杀主要危险因素[1]。而抑郁障碍主要是受人际、环境以及遗传等因素影响,且目前已经明确抑郁障碍发生发展均受社会心理因素,特别是家庭因素影响。临床治疗此疾病以药物为主,但短期用药会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而长期用药则存在较大副作用,所以有必要探索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的其他辅助治疗措施,以加快病情的康复[2-3]。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市精神卫生中心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36例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8例。对照组:男10例,女9例,年龄为14~24岁,平均(19.11±1.34)岁。实验组:男9例,女9例;年龄为16~23岁,平均(19.15±1.3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智力正常且能够独立完成测评者;满足抑郁诊断标准者;未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者。
 
  排除标准:肝肾功能障碍者;患者与家属缺乏依从性;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经过药物治疗且症状得到控制。
 
  对照组应用药物治疗,每天早餐后口服盐酸舍曲林片,初始剂量为25mg,以病情变化为依据,将用药剂量逐渐调整到每天50~200mg。
 
  实验组应用药物+认知行为+家庭治疗:药物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复学后由老师进行心理咨询。
 
  (1)认知行为治疗:每周治疗一次,每次时间为50min,此外与父母一起会谈10min,共计8次。①将认知行为治疗相关知识介绍给患者及其父母,以达成治疗目标;②积极开展情感教育,使患者将情绪与事件构成联系;③要求患者对个人思维与情感进行观察和详细记录,同时有效联系事件,开展自我督导;④奖赏以达到强化所要行为,并使父母对其行为予以支持[4];⑤使患者对社会功能困难有所认知并处理,不断鼓励其社会交往,使其自尊心不断提高;⑥对社交、人际关系问题进行重点讨论,并借助角色扮演途径对问题加以解决;⑦对患者多加鼓励,使其对“自动”思维进行观察,并对事件发生原因、结果进行辨别,了解心境对于自身思维产生的影响,促使其认知得以重建[5];⑧对治疗目标进行回顾,并对后期遇到问题的注意事项展开讨论。
 
  (2)家庭治疗:在治疗之前要访谈每个家庭,进而对其家庭结构、成员个性特征及成员之间的交流方式、互相作用等形成一定了解,并根据结构式家庭治疗四步模式完成治疗。心理治疗师在互动的过程中和原生家庭构建信任感,对家庭问题与解决方式进行探寻,构建初步家庭架构后对发现的问题加以解决,在转变相处模式与情绪表达形式的基础上,促使家庭功能与作用的重建,有效转变家庭方向[6]。
 
  1.3评价指标
 
  (1)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以HAND减分率评估疗效,减分率≥75%即显效;减分率在50%~75%即有效;减分率低于50%即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总和。
 
  (2)比较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SCL-90量表抑郁因子评分。参照HAMD他评量表评估症状程度,分数越高表明抑郁症状越严重。SCL-90量表包括90个项目,共10个因子,通过抑郁因子项完成测评。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SPSS 21.0分析,计数型指标则以例(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型指标则选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实验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SCL-90量表抑郁因子评分对比
 
  治疗前,组间各指标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HAMD评分、SCL-90量表抑郁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自评量表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各症状自评量表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各指标较之于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
 
  3讨论
 
  青少年抑郁症会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严重影响,同样也是导致该群体自杀的原因,因此备受社会关注[7]。此疾病的发病原因不仅受遗传和生物因素影响,同样会因社会竞争力大、心理承受能力弱等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增加患病率。临床治疗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过程中,通常会选择舍曲林、氟西汀等抗抑郁药物,盐酸舍曲林片在神经递质调节方面的作用明显,用于此类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与耐受性均较为理想[8]。但长期药物治疗的副作用明显,为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有必要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运用。
 
  青少年是心理与生理发展速度较快的时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且情绪稳定较差,很容易出现情绪过度波动的情况。认知行为治疗主要是促使患者认知功能重建,并在实践行为作用下强化认知重构效果,利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人际关系与负面认知的改善,进而转变其反应,使抑郁表现得到明显缓解。如此,患者便能对心理问题建立清晰的认知,并借助理性的思考来化解内心的冲突,采取新颖的处理方式,以增强对挑战与逆境的适应能力,从而有效防止抑郁情绪的再度侵袭。而且能够改善其对于自身、他人和事物看法与态度,进而解决心理问题[9]。
 
  家庭关系问题也是导致青少年抑郁的主要诱因,家庭系统内各成员间互相影响且彼此依赖。在对家庭成员交往过程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即可在整体层面把握其家庭结构,进而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使病态家庭结构与不正确家庭观念得到改变。家庭治疗则是借助此方法,在对家庭成员实施心理干预的基础上,促进家庭功能的重构,使患者与家属对于家庭功能形成更科学的认知,以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和价值,为治愈抑郁症提供极大帮助[10]。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由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开展心理咨询,与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方法联合运用,将对照组各项指标相比(P<0.05)。由此证实,临床治疗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过程中,联用药物、认知行为、家庭治疗的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且抑郁程度明显减轻,推广可行性显著。
 
  综上所述,虽然青少年抑郁症接受认知行为与家庭治疗需要较长时间,但在患者与家庭成员积极配合下,辅助药物治疗,即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薛树龙,黄群群,乔云云,等.认知行为治疗联合家庭治疗对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疗效[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3,50(1):48-51.
 
  [2]云文洁,朱倩倩,陈旭,等.青少年抑郁症后父母认知行为改变的质性研究[J].医学与哲学,2023,44(11):42-46.
 
  [3]袁秋雯,何潇潇,罗碟,等.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舍曲林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3,30(4):98-101,108.
 
  [4]张飞飞,赵素萍,张焕双,等.舍曲林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在青少年抑郁症中的临床效果[J].妇儿健康导刊,2023,2(12):75-77.
 
  [5]王胜,杨德才,陈璐,等.盐酸舍曲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的疗效分析[J].青春期健康,2023,21(8):75-77.
 
  [6]孙晓珍,张兰.认知行为干预联合舍曲林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J].临床合理用药,2023,16(20):164-167.
 
  [7]吴怡,陶红莉.盐酸舍曲林片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睡眠状况、自杀意念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2,33(21):2776-2779.
 
  [8]刘欢欢,陈力,周闯.认知行为联合药物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及应对方式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2,31(11):1970-1973.
 
  [9]邹亮,张新功,孙丽丽,等.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分别联合认知行为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21,18(13):141-144.
 
  [10]宋梦怡.研究探讨重复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A1):49,51.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151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