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观察抗阻力运动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康复护理中的临床作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5-03-14 11:09:3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抗阻力运动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3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样本,并按照数字法分为一般组和运动组,每组40例。其中,一般组采用常规护理,运动组在一般组的基础上增加抗阻力运动,比较两组护理后血脂指标、血糖指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TC、TG以及LDL-C等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TC、TG以及LDL-C等指标均低于护理前,且运动组低于一般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FBG、2hPG以及各患者的HbA1c等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血糖指标均低于施护前,且运动组低于一般组(P<0.05)。运动组患者满意度高于一般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与抗阻力运动相结合的方案,显著地调节了患者的血糖和血脂水平,有效预防了糖尿病的进一步恶化。此方案获得了患者较高的满意度,体现了其科学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抗阻力运动,满意率,老年糖尿病
 
  0引言
 
  糖尿病是当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主要病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患者对胰岛素的利用存在障碍,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代谢紊乱和血糖的持续升高[1]。老年人,即年龄达到60岁及以上的群体,由于自身代谢功能的减退,成为糖尿病的高发人群。糖尿病对老年人的各器官均可能产生损害,进而引发多种并发症。然而,通过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可以显著降低其不良风险,因此,为老年人提供科学合理的康复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2]。一般护理对用药、饮食等较为重视,缺乏对运动的关注,血糖控制质量欠佳。有研究指出[3],糖尿病各种辅助治疗方案中运动有较为显著的作用,其中抗阻力运动被归为无氧运动,该方案会通过器械辅助实施力量锻炼,可提升老人负重能力以及对抗能力,除了控制血糖外,还能改善身体形态。基于此,本研究以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样本,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抗阻力运动的价值,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8月—2023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样本,并按照数字法分为一般组和运动组,每组40例。一般组:男22例,女18例;病程为2~13年,平均(7.89±1.53)年;年龄为61~83岁,平均(72.35±2.06)岁。运动组:男23例,女17例;病程为2~14年,平均(8.26±1.77)年;年龄为60~84岁,平均(72.84±2.3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检查结果均为糖尿病;②在同意书上签字;③至少60岁;④未出现急慢性并发症;⑤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①感染病变者;②其他重度慢性病者;③无法正常运动者;④骨质疏松者。
 
  1.2方法
 
  一般组采用常规护理:经口头方式对老人实施宣教,有控糖方法、饮食方法、用药方法等,打印出清单,若有遗忘情况,让老人翻阅清单即可。
 
  运动组在一般组的基础上增加抗阻力运动:①制定运动计划,为老人创建个人档案,将其糖尿病知识、既往史等详细记录在档案中,全面评估健康程度,计算出最大心率,其中男性的计算方法为220-年龄,而女性的计算方法则是210-年龄,在运动时心率达到上述计算结果的50%~65%即可。②负重训练,准备弹力绳,运动前需经引导实施热身,热身时间为5min,热身后行负重运动,锻炼位置有肱二头肌、臀大肌、背部肌肉、股四头肌、肱三头肌等,训练强度为最大举起重量的50%,各个训练需重复10次,每次训练间隔2min,让老人在间隔时能简单休息,一共训练三组,全部完成后行拉伸运动,拉伸时间为5min。③运动时间,空腹时运动存在较高低血糖风险,需将运动时间调整为餐后1.5~2h,每周一、三、五开展运动,共训练12周,在院内训练时需对老人姿势、强度等进行检查,在院外训练时则需让家属拍摄视频,发送到微信群内予以指导,确保老人在各个空间内均能按时运动。④注意事项,抗阻力强度需检查从低到高的原则,当老人适应一个抗阻力强度后可实施下一个强度的训练,防止训练过度,同时要检查弹力带,确保弹力带未破损,训练时穿戴舒适衣物,至少完成5min的热身,降低肌肉拉伤风险。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血脂指标:各方案实施前后需要获得静脉血标本,对标本实施10min的离心处理,该时间段内的转速为3000r/min,针对标本实施全自动分析仪检测,内容有TC、TG以及LDL-C。
 
  对比两组血糖指标:各方案实施前后均需采集静脉血,标本处理以及使用的检测仪器和血脂指标检测相同,内容有FBG、2hPG,同时还包括HbA1c。
 
  对比两组满意度:由内分泌科制定问卷,问卷共100分,90~100分对应的阶段为很满意,70~89分对应的阶段为满意,60~69分对应的阶段为较满意,0~59分对应的阶段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n(%)]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血脂指标
 
  护理前,两组患者TC、TG以及LDL-C等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TC、TG以及LDL-C等指标均低于护理前,且运动组低于一般组(P<0.05)。详见表1。
 
  2.2对比两组血糖指标
 
  护理前,两组患者FBG、2hPG以及各患者的HbA1c等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血糖指标均低于施护前,且运动组低于一般组(P<0.05)。详见表2。
 
\
 
  2.3对比两组满意度
 
  运动组患者满意度高于一般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
 
  3讨论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明确,主要源于胰岛素的缺乏,这不仅导致血糖升高,而且多数患者还伴有血脂调节障碍,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会进一步加剧糖尿病的病情[4]。在老年人被确诊为糖尿病后,临床上会采取降糖治疗作为主要手段,并辅以饮食和运动调节等辅助措施,以期达到初步控制血糖的效果。然而,由于老年人常存在记忆问题,以及所施行的运动方案相对单一、缺乏针对性,这些因素均可能导致血糖反复升高,且对血脂的调节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老年人对此治疗方案的满意度普遍不高[5]。近年来,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抗阻力运动逐渐受到重视。在实施抗阻力运动方案前,为老年人创建个人档案,详细记录其血糖等多项关键信息,并科学计算出其最大心率。在运动过程中,严格控制心率在最大心率的50%~65%,以确保运动强度适中,避免过度运动对心脏功能造成潜在损害[6]。此外,抗阻力运动过程中,充分利用弹力带等辅助工具,其高度的灵活性可以为老人的承重能力进行个性化调节,从而在训练中显著减少肌肉损伤的风险。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运动组血脂、血糖指标均低于一般组(P<0.05)。说明抗阻力运动落实后可呈现更显著的降脂、降糖效果。TC在机体中可推动脂质类激素的合成,TG来源为糖转化,LDL-C则属于小分子结构,为总胆固醇离心所致。当抗阻力运动实施后能使老人骨骼肌质量大幅提升,可增加葡萄糖运载体-4水平,使老人快速完成葡萄糖的代谢,抑制葡萄糖向脂肪的转化,使血糖大幅降低[7]。该运动落实后能调节脂联素水平,细胞内不会产生较多游离脂肪酸,利于调节胰岛素抵抗功能,帮助老人不断消耗葡萄糖,达到血糖调节效果。在抗阻力运动实施后能够提升老人肌肉耐受力,提升胰岛素受体数量,其敏感度大幅增强,可优化葡萄糖摄取机制,从而降低血糖[8]。此外,该方案会在餐后1.5~2h时开展,能避免空腹运动造成的糖分消耗过多问题,预防低血糖事件,注意控制运动强度和频率,降低运动压力,提升机体素质。运动时指导老人穿戴舒适衣物,对弹力带进行检查,规范运动前热身训练,可降低运动不适感,通过不同的监督途径对院内、院外的运动方式进行监督,能提升运动依从性,推动老年糖尿病的康复[9]。
 
  综上所述,抗阻力运动血脂调节效果好,良好代谢状态下使血糖大幅降低,使得老年糖尿病患者满意率升高。
 
  参考文献
 
  [1]魏霞,张晓越.动态抗阻力运动训练对女性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和负性情绪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3):465-467.
 
  [2]杨晓荣,杨燕萍,张菁,等.抗阻力运动对绝经后2型糖尿病合并骨量减少患者骨密度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23,52(6):728-731,736.

       [3]周志琴,郑帅英,付红亚.血糖负荷概念的食物交换份法饮食干预联合等长抗阻力运动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评价[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1,43(9):1542-1545.
 
  [4]乔娟,王永红,曾小春,等.饮食管理指导联合等长抗阻力运动用于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16):187-190.
 
  [5]王伏,张俊梅,路俊英,等.正念饮食察觉训练结合抗阻力运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3):144-146.
 
  [6]杨苗苗,覃敏静,王凯华,等.抗阻力运动联合有氧运动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2,13(22):47-51.
 
  [7]方慧苹,陈晓燕,代小维,等.综合干预联合等长抗阻力运动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以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22):209-212.
 
  [8]肖紫艳,张碧黎,段晓宇.有氧运动联合抗阻力运动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炎症因子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3,38(10):1787-1790.
 
  [9]张文艳,侯思捷.低血糖生成指数膳食干预联合等长抗阻力运动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临床研究,2021,29(10):43-44.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140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