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结构-过程-结果框架下的延续性护理在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该院收治的98例缓解期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成研究组(n=49)与对照组(n=49)。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结构-过程-结果框架下的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自我效能[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生命质量[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水平,以及疾病知识掌握优良率和用药依从性。结果:护理后,两组GSES、ESCA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GRQ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VC、FEV1、PEF水平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疾病知识掌握优良率为93.88%,高于对照组的7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用药依从性为97.96%,高于对照组的8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结构-过程-结果框架下的延续性护理可提高缓解期COPD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自我效能感评分、肺功能指标水平、疾病知识掌握优良率和用药依从性,以及降低生命质量评分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关键词】结构-过程-结果框架,延续性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效能感,肺功能,依从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需长期服用药物,但部分患者依从性较差,会出现漏服、补服等现象,导致疾病恢复情况较差、易反复发作,严重者可能并发其他疾病,影响患者的预后[1-2]。常规护理在患者出院时仅口头指导,缺乏连续性[3]。结构-过程-结果框架下的延续性护理可促进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以保证患者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4-5]。本文观察结构-过程-结果框架下的延续性护理在缓解期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98例缓解期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中相关诊断标准且处于缓解期[6];意识状态良好,沟通能力良好。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合并其他器官器质性疾病;合并精神疾病者;合并感染类、免疫及血液系统疾病;长期卧床。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按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成研究组(n=49)与对照组(n=49)。研究组:男31例,女18例;年龄58~81岁,平均(68.46±5.17)岁;病程3~15年,平均(8.67±2.29)年。对照组:男29例,女20例;年龄56~82岁,平均(69.23±6.01)岁;病程2~17年,平均(8.97±3.04)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在患者出院时给予出院指导,包括注意事项、饮食、服药频率及剂量等,并嘱咐患者定期来院复查;患者出院后每个月对其进行电话随访,询问其机体恢复情况。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结构-过程-结果框架下的延续性护理。(1)建立延续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挑选6位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成立延续护理小组,以会议或者视频培训的方式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2次/周,培训内容包括结构-过程-结果框架、延续性护理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方法等内容,所有成员成绩合格后上岗。(2)结构评估。①医院环境及人员评估:本院设有专门的COPD诊疗门诊,且每日有专业的医护人员值班,为随访或前来咨询的患者提供专业的指导;定期举办COPD相关知识的知识宣教讲座,每2周开展1次,1 h/次。②患者情况评估:采用信息资料表调查患者基础资料,根据患者年龄、病程等资料评估结果。(3)过程实施。在患者出院前1周收集患者病例信息,并进行评估,制订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护理。①康复锻炼:在患者出院前给患者及其家属发送呼吸训练的相关视频及方法,如呼吸操、吹气球、摆臂快速步行法,1~2次/d,20 min/次;同时建议患者可每日进行太极、广场舞等有氧训练。②微信干预:建立本科室病友微信交流群,每周在群里发布3~5篇COPD的护理及用药知识的文章或视频。③饮食指导:指导患者饮食应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的食物为主。④随访指导:患者出院后每2周进行1次电话随访,每3个月进行1次家庭访视,随访内容包括患者恢复情况、用药情况、复诊时间等,适当调整其锻炼计划,并做好记录。(4)结果评价。每月评估患者自护能力、用药依从性等,并在随访时及时调整计划。两组均连续护理6个月。
1.3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自我效能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估自我效能[7],共10个条目,总分10~40分,评分与患者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估自我护理能力[8],包括8个自护概念条目、6个自护责任感条目、12个自护技能条目及17个健康知识条目,每个条目0~4分,总分0~172分,评分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呈正比。(2)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评分。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估[9],总分0~100分,评分与患者生命质量水平呈反比。(3)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水平。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4)比较两组疾病知识掌握优良率。采用本院自制疾病知识掌握度量表,包括COPD的基本知识、注意事项、功能锻炼、生活方式4个方面,各有5个条目,每个条目1~5分,总分20~100分,总分≥80分为优,总分60~79分为良,总分<60分为差。(5)比较两组用药依从性。采用中文版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MMAS-8)评估[10],共含有8个条目,每个条目0~1分,总分0~8分,总分8分为依从性高,总分6~7分为依从性中等,总分<6分为依从性低。用药依从率=(依从性高+依从性中等)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自我效能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GSES、ESC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GSES、ESCA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SGR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GRQ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护理前,两组FVC、FEV1、PE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FVC、FEV1、PEF水平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疾病知识掌握优良率比较研究组疾病知识掌握优良率为93.88%,高于对照组的7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两组用药依从性比较研究组用药依从性为97.96%,高于对照组的8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讨论
COPD具有反复发作、恢复时间长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11]。多数COPD患者在疾病稳定期选择在家庭继续药物治疗,长期处于无护理支持的状态,导致患者康复效果不佳[12-13]。结构-过程-结果框架下的延续性护理将患者护理从院内转移到院外,以确保护理工作的延续,可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预后效果[14]。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GSES评分、ESCA评分、疾病知识掌握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结构-过程-结果框架下的延续性护理通过为患者制订个性化护理方案,并每周开展疾病知识讲座及在微信群分享疾病相关知识,可增强患者对COPD的了解程度,帮助患者纠正其不良生活习惯,从而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和自我效能感。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护理后,研究组SGR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VC、FEV1、PEF水平和用药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结构-过程-结果框架下的延续性护理将COPD患者的用药知识每周通过微信群分享给患者,增强患者对疾病用药的认知,提高其坚持治疗信心,从而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同时通过康复指导及随访指导,可为患者康复锻炼提供营养支持,从而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其生命质量。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结构-过程-结果框架下的延续性护理可提高缓解期COPD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自我效能感评分、肺功能指标水平、疾病知识掌握优良率和用药依从性,以及降低生命质量评分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Yang IA,Jenkins CR,Salvi SS.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never-smokers:risk factors,pathogenesis,and implications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J].Lancet Respir Med,2022,10(5):497-511.
[2]张昕.《慢阻肺患者呼吸康复手册》出版:延续性护理干预在慢阻肺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介入放射学杂志,2022,31(7):后插8.
[3]刘晓红,李青茵,徐若琛.评判性护理联合预警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2,28(31):4404-4408.
[4]刘莉莉.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评价模式为理论框架的延续护理在过敏性紫癜患儿中的应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22,54(1):109-110.
[5]李师,朱丽辉,孙瑛,等.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在小儿肠造口出院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36):4978-4982.
[6]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4):255-264.
[7]陈冰洁,李萍,聂玉琴,等.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核心胜任力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17):2291-2296.
[8]范彩英,邹秀梅,刘腾飞,等.多学科协作下路径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自护能力及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16):2214-2219.
[9]王玉英.呼吸功能锻炼结合饮食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影响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4):496-499.
[10]袁菱,杨青,蔡宁,等.MMAS-8评价COPD患者吸入DPI类药物依从性的信效度分析及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5):60-63.
[11]Perret JL,Dharmage SC.COPD-related incidence,mortality,and disability:An illustrative summary of the GBD study(1990-2019)[J].Respirology,2023,28(1):11-12.
[12]诸琳,汤天娟,徐娟,等.延续照顾方案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主观幸福感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30):158-162.
[13]刘蕊,高梅,蔡金晓.延续性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3,37(5):931-933.
[14]黄芳,石黔珠.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为理论框架的延续性护理在跟腱断裂微创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学,2022,46(4):499-500.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1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