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化痰通络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5-02-07 13:52:1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目的:观察化痰通络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临颍县中医院收治的76例ACI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化痰通络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水平、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1%(35/38),高于对照组的73.68%(2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C、LDL-C、TG、IL-6、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通络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ACI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脂指标、炎性因子水平,效果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化痰通络汤,炎性因子,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血脂,不良反应
 
  急性脑梗死(ACI)的常见诱发因素为血脂异常、高血压等[1]。西医常采用抗血小板、改善脑循环等药物治疗,但整体效果不理想[2]。中医学将ACI归属于“中风”范畴,认为其多由血瘀、痰浊阻络所致,应以活血祛瘀、化痰通络为治则[3]。化痰通络汤具有化痰祛湿、活血通络的功效[4]。本文观察化痰通络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ACI患者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临颍县中医院收治的76例ACI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西医符合ACI诊断标准[5];经磁共振成像、CT等检查确诊;中医符合风痰阻络型诊断标准[6],主症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次症为手足麻木、眩晕头痛,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滑;发病至入院时间<48 h。排除标准:近1个月内接受过抗血小板、调脂等治疗;合并肝、肾功能异常;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合并其他脑血管疾病。患者及家属均知情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经临颍县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审批文号:202102001)。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45~79岁,平均(62.48±6.84)岁;体质量指数17~26 kg/m2,平均(22.03±0.93)kg/m2;梗死部位:顶叶10例,颞叶11例,基底节17例;发病至入院时间1~42 h,平均(19.69±9.23)h。对照组男25例,女13例;年龄46~80岁,平均(63.14±7.08)岁;体质量指数17~26 kg/m2,平均(22.25±0.94)kg/m2;梗死部位:顶叶7例,颞叶12例,基底节19例;发病至入院时间2~43 h,平均(20.24±9.05)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均予以降脂、降压、吸氧等常规治疗。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口服阿司匹林片(河南永和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4127,0.1 g),0.1 g/次,1次/d;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四川鲁徽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234719,20 mg),20 mg/次,1次/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化痰通络汤治疗。组方:丹参、党参、茯神各15 g,橘红、法半夏、川芎、枳壳、红花、石菖蒲、远志、炙甘草各10 g。加水煎至300 mL,1剂/d,分早晚2次服用。
 
  两组均治疗14 d。
 
  1.3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显效:患者头晕、肢体麻木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75%;有效:患者头晕、肢体麻木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30%~75%;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总分0~42分,评分越高表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估日常生活能力,总分0~100分,评分越高表明日常生活能力越强。(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水平。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以3000 r/min,离心半径15 cm,离心10 min,留取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水平。(4)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5)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1%(35/38),高于对照组的73.68%(2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2.2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NIHSS、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TC、LDL-C、T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C、LDL-C、T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IL-6、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6、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
 
  3讨论
 
  ACI患者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麻木等症状,晚期可并发脑水肿、脑疝等,危及生命安全[7]。常规西药治疗虽可缓解患者病情,但对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有限。
 
  中医学认为,ACI发病主要因痰湿内生,阻碍脉络运行所致,其中以风痰阻络型较为常见,临床治疗应以化痰通腑、通络息风为原则[8]。化痰通络汤中的橘红具有散结、利气、燥湿化痰的功效,丹参具有活血祛瘀、清心除烦的功效,党参具有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的功效,茯神具有宁心、安神、利水的功效,枳壳具有理气宽中的功效,红花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远志具有安神益智、祛痰的功效,炙甘草具有益气复脉的功效,法半夏具有燥湿化痰的功效,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石菖蒲具有开窍醒神、宁神益智的功效。诸药合用共奏化痰祛瘀、活血通络的功效[9]。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丹参能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灌注[10];法半夏、石菖蒲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11]。因此,化痰通络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可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TC、LDL-C、TG、IL-6、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橘红中的橙皮苷成分可抑制脂质过氧化物的形成,调节血脂水平;炙甘草中的活性成分可减轻炎症反应[12]。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联合化痰通络汤治疗未增加安全风险。
 
  综上所述,化痰通络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ACI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脂指标、炎性因子水平,效果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
 
  参考文献
 
  [1]孙赫楠,朱曼迪,张威.针灸联合通窍化痰熄风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IF-1α及HSP70表达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8,24(7):84-86.
 
  [2]项广宇.化痰通络方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疗效及对患者氧化应激和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9,40(7):864-866.
 
  [3]王守运,杨言府,鲍远程.加味化痰通络汤对脑梗死急性期风痰阻络证患者血清脑损伤标志物表达及临床疗效影响[J].四川中医,2020,39(1):129-132.
 
  [4]刘蕊,马力,江礼焰,等.化痰通络汤对风痰阻络型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糖化血清蛋白的影响[J].安徽医药,2022,27(2):396-400.
 
  [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46-257.
 
  [6]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04-315.
 
  [7]张守菊,李德成.祛瘀化痰通络汤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清NSE、S-100β、MBP水平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1):95-98.
 
  [8]胡建琴,何健.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熄风化痰通络扶正汤治疗急性脑梗死后痉挛型偏瘫的效果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0,29(8):89-94.
 
  [9]柳淑青,原晨,吕艳萍,等.自拟化痰通络汤联合阿托伐他汀对痰瘀互阻型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脑梗死复发的影响[J].环球中医药,2019,12(12):1881-1885.
 
  [10]阮丹丹.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疗效分析[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19,27(4):449-452.
 
  [11]龚翠兰,杨仁义,傅馨莹,等.化痰通络汤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及脑血流灌注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1,28(6):94-99.
 
  [12]李浪,李承芬.化痰通络汤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6):970-972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105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