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皮肤科门诊浅部真菌病患者病原菌分布及临床特征论文

发布时间:2024-12-31 16:58:3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目的:分析皮肤科门诊浅部真菌病患者病原菌分布及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353例浅部真菌病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所有患者取样进行真菌镜检与培养,统计浅部真菌病患者的菌种、性别、年龄分布情况,以及不同类型浅部真菌病的菌种分布情况。结果:353例浅部真菌病患者中红色毛癣菌占比最高,为44.76%;其次为须癣毛癣菌,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女性足癣发病率高于男性,男性股癣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癣、股癣、甲癣、手癣、足癣发病率最高年龄段均为21~30岁;头癣发病率最高年龄段为0~10岁。体癣、股癣和甲癣中红色毛癣菌占比最高,手癣和足癣中白念珠菌占比最高。结论:皮肤科门诊浅部真菌病患者的致病真菌以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为主,临床特征为女性足癣发病率高于男性,男性股癣发病率高于女性,21~30岁为易感人群。
 
  【关键词】浅部真菌病,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性别,年龄
 
  浅部真菌病发病率较高,全球范围内感染人群占20%~30%,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1-2]。常见的浅部真菌病类型有体股癣、头癣、手足癣、甲癣等,多由皮肤癣菌等真菌或某些条件致病真菌导致,随着环境变化、人员流动增加、激素类药物应用增多,病原菌不断变迁,浅部真菌病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3-4]。本文分析皮肤科门诊浅部真菌病患者病原菌分布及临床特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353例浅部真菌病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纳入标准:符合《中国临床皮肤病学》中相关标准[5],经真菌培养确诊;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近3个月接受过抗真菌治疗;合并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其中男247例,女106例;年龄8~82岁,平均(42.31±4.61)岁;病程0.5~18个月,平均(9.50±0.88)个月。
 
  1.2方法所有患者取样进行真菌镜检与培养。皮肤癣患者取病变处皮肤边缘鳞屑,甲癣患者从病甲处取甲底碎屑,头癣患者取患处头发发根,取样前患者采用乙醇消毒;以渗液为样本者采用生理盐水清洗病变处,再以无菌棉签蘸取渗液。真菌镜检:采用10%氢氧化钾溶液10滴滴加到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后用酒精灯加热促进角质溶解,将玻片内气泡排出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若找到菌丝或大量孢子则为阳性。真菌培养:手足癣、体股癣、头癣患者以沙堡弱氏培养基对标本进行培养,将培养基置于26℃恒温箱,花斑糠疹、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以橄榄油培养基对标本进行培养,将培养基置于35℃恒温箱。4周后未见菌种生长为阴性,生长则为阳性,将阳性标本分别移栽至马铃薯琼脂培养基、米饭培养基、尿素琼脂培养基,对真菌菌落的形态、生长情况、大小、颜色、形态特征、显微结构等进行观察,以确定菌种,无法确定的菌种采用念珠菌显色培养基进一步培养,或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提取等方式进行鉴定。
 
  1.3观察指标(1)浅部真菌病患者的菌种分布情况。(2)浅部真菌病患者的性别分布情况。(3)浅部真菌病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4)不同类型浅部真菌病的菌种分布情况。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浅部真菌病患者的菌种分布情况353例浅部真菌病患者中红色毛癣菌占比最高,为44.76%;其次为须癣毛癣菌、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见表1。
 
  2.2浅部真菌病患者的性别分布情况体癣、头癣、甲癣、手癣在男女患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足癣发病率高于男性,男性股癣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浅部真菌病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体癣、股癣、甲癣、手癣、足癣发病率最高年龄段均为21~30岁;头癣发病率最高年龄段为0~10岁。见表3。

\
 
  2.4不同类型浅部真菌病的菌种分布情况体癣、股癣和甲癣中红色毛癣菌占比较高,手癣和足癣中白念珠菌占比较高。见表4。
 
 \
 
  3讨论
 
  浅部真菌病多涉及皮肤、手指、脚趾、毛发等部位,对日常生活和外形美观等影响较大,不仅影响生命质量,还可能造成患者出现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6-7]。本研究结果显示,353例浅部真菌病患者中红色毛癣菌占比最高,其次为须癣毛癣菌、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这一结果与文献报道相吻合[8]。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女性足癣发病率高于男性,男性股癣发病率高于女性。分析原因为部分女性喜欢穿丝袜、尖头鞋、高跟鞋,易导致足部潮湿多汗,增加真菌感染的风险,因而其足癣发病率高于男性[9-10]。男性腹股沟部位皮脂腺、汗腺分泌旺盛,易出汗形成潮湿环境,利于真菌增殖,因而其股癣发病率高于女性[11]。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体癣、股癣、甲癣、手癣、足癣发病率最高年龄段均为21~30岁;头癣发病率最高年龄段为0~10岁;体癣、股癣和甲癣中红色毛癣菌占比最高,手癣和足癣中白色念珠菌占比最高。分析原因为21~30岁年龄段人群通常职场压力较大,易忽视个人卫生[12]。儿童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完善,头部皮脂腺不发达,头皮缺乏游离脂肪酸保护,更易受到真菌侵袭;同时,儿童易出汗导致头皮潮湿,为真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13-14]。红色毛癣菌好侵犯趾/指甲,甲癣在本研究中主要致病真菌为红色毛癣菌,其中2例患者喜穿窄头皮鞋,3例患者有进行美甲的习惯,考虑可能是鞋尖对趾甲进行磨损,经常美甲打磨趾甲对其造成损伤,或是由于美甲过程不规范、器械未消毒等情况造成真菌病[15]。
 
  综上所述,皮肤科门诊浅部真菌病患者的致病真菌以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为主,临床特征为女性足癣发病率高于男性,男性股癣发病率高于女性,21~30岁为易感人群。
 
  参考文献
 
  [1]杨思璇,单百卉,李苏姗,等.2022-2023年长春及周边地区浅部真菌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真菌学杂志,2024,19(1):39-42.
 
  [2]张丽,李发增,欧正发,等.皮肤科门诊3061例浅部真菌病病种及病原学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22,44(2):155-156.
 
  [3]韦冠京,梁伶,曹存巍,等.10 042例浅部真菌病及其病原菌分析[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7,12(1):23-28.
 
  [4]谢振谋,黄进梅,薛耀华,等.广州地区2181例红色毛癣菌致浅部真菌病分析[J].中国真菌学杂志,2022,17(2):129-131.
 
  [5]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585-609.
 
  [6]吴远慧,冯冬梅,王世宁,等.张家口地区浅部真菌病521例病原菌分布、感染因素分析及药物敏感性探讨[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22,36(5):537-541.
 
  [7]唐人杰,王瑞娜,王旭,等.某院校学员浅部真菌病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真菌学杂志,2022,17(3):205-212.
 
  [8]王润超,徐娟,龚杰,等.十堰地区498例浅部真菌病及病原菌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21,32(2):129-132.
 
  [9]吴远慧,冯冬梅,王世宁,等.2019—2021年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浅部真菌病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J].现代药物与临床,2022,37(5):1090-1095.
 
  [10]何香燕,潘应浩,周霖,等.四川南部地区人类浅部真菌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J].四川医学,2020,41(9):984-989.
 
  [11]张优拉,陈文殷.金华地区浅部真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7,19(3):565-567.
 
  [12]李甘雨,杨涛,林昶.基于文献计量学的2010—2020年中国不同地区浅部真菌病的致病菌菌种分析[J].贵州科学,2021,39(6):58-62.
 
  [13]温舒然,李红宾,杨正慧,等.昆明地区2011-2020年儿童浅部真菌病临床与病原菌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22,36(7):775-778.
 
  [14]周成龙,徐蒙,张海平,等.331例头癣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真菌学杂志,2022,17(5):373-376.
 
  [15]吴远慧,冯冬梅,王世宁,等.张家口地区甲癣病原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研究[J].中国药业,2022,31(13):117-120.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054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