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加温湿化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4-12-31 11:57:5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目的观察在小儿重症肺炎中实施加温湿化经鼻高流量氧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6月本院儿童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10例小儿重症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经鼻导管吸氧)、观察组(加温湿化经鼻高流量氧疗),每组55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呼吸频率以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HCO3(碳酸氢根)、PaO2(氧分压)高于对照组,PaCO2(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呼吸困难缓解天数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重症肺炎实行加温湿化经鼻高流量氧疗能够进一步提升疾病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缩短呼吸困难的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加温湿化,经鼻高流量氧疗,小儿重症肺炎,临床效果
 
  0引言
 
  肺炎是目前临床中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多见于小儿或老年人,对其身体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1]。该病主要在春、冬季节发生,疾病的发生与患者自身的免疫和抵抗能力等有密切联系,具有发病迅速、治疗难度大、病情反复等特点,如果不及时治疗就有可能引发重症肺炎,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2-3]。资料显示,如果对肺炎治疗不及时,不仅会影响患儿身体发育,还会诱发相关并发症,例如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针对以上情况,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疾病治疗效果,需要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升级优化。以往针对肺炎患儿实施常规的经鼻导管吸氧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对重症肺炎患儿的治疗效果仍需改善[4]。鉴于此,本研究主要观察在小儿重症肺炎中实施加温湿化经鼻高流量氧疗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4月—2023年6月本院儿童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10例小儿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男32例,女23例;患儿年龄为6个月~3岁,平均为(1.45±0.15)岁。观察组:男30例,女25例;患儿年龄为6个月~3岁,平均为(1.64±0.12)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患儿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同意参与,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②患儿的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患儿或其家属存在认知障碍以及精神病史;②患儿存在免疫功能异常或先天性心脏疾病;③患儿存在重度营养不良以及代谢疾病。
 
  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批。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经鼻导管吸氧治疗:鼻导管吸氧方式中,氧流量应控制在1~2L/min;吸氧治疗期间对患儿进行密切观察。
 
  1.2.2观察组
 
  观察组实施加温湿化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治疗:治疗干预期间,运用空氧混合仪对患儿实施吸氧干预,并配备加温湿化器。须将氧气的起始浓度调整在40%~60%,将最大的耐受氧流量调整在10~20L/min,同时监测患儿的心率、血压以及呼吸频率、血气指标等,及时处理异常情况,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1.3观察标准
 
  (1)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干预期间的心率、呼吸频率变化情况。
 
  (2)检测两组患儿的血气指标,包括HCO3(碳酸氢根)、PaCO2(二氧化碳分压)、PaO2(氧分压)。
 
  (3)此外研究过程中还应当对患儿的住院天数以及呼吸困难的缓解天数进行记录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24.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儿呼吸频率以及心率
 
  观察组呼吸频率以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儿血气变化情况
 
  观察组HCO3以及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
 
  2.3观察患儿呼吸困难恢复以及住院时间
 
  观察组呼吸困难缓解天数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
 
  3讨论
 
  重症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小儿急危重症,患儿除有严重的肺部感染外,还有可能波及其他系统和器官。因此,疾病发展很快,容易引发中毒性脑病、呼吸衰竭、休克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各种并发症,是导致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5-6]。目前,临床上针对该类疾病多采用维持呼吸道畅通的方式来改善症状,提高肺部的通气及换气能力。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表现多为嗜睡、心音低钝、发绀加重呼吸困难、昏迷、精神萎靡以及脉搏微弱等,如果不及时救治就有可能导致患儿出现呼吸衰竭,进而增加患儿呼吸负荷使其气体交换功能出现障碍,促使炎症细胞浸润肺泡组织,使其出现充血等[7]。以往临床上针对小儿重症肺炎患者多实行经鼻导管吸氧方法进行辅助干预,以改善患儿的血氧饱和度,但该辅助治疗方法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气体比较干燥、冷等,会使患儿鼻腔内的分泌物增多,对患儿的鼻黏膜产生严重的刺激,导致鼻黏膜发生过敏反应以及出血等不良现象,对疾病治疗的整体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8-9]。
 
  在小儿重症肺炎中实施HFNC进行治疗,能够降低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除此之外,对患儿实施HFNC进行干预和治疗,还能起到以下作用:(1)促进患儿的肺复张,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确保患儿的肺泡稳定性维持在良好状态,能够产生气道正压确保呼吸通畅;(2)对气体进行湿化和暖化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的代谢能量消耗;(3)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的气流阻力,同时在氧气辅助下能够提升患儿气道的防御能力,促使患儿肺部顺应性得到提升;(4)较高的气体流速,不仅能够缓解患儿呼吸困难,还能够降低患儿呼吸的阻力,确保血氧饱和度得到进一步提升;(5)在氧气气流比较高的情况下对患儿实施氧气支持,能够有效地冲洗鼻咽部,减少患儿鼻腔分泌物,确保临床症状得到快速缓解[10]。小儿重症肺炎实施加温湿化经鼻高流量氧疗后,患儿胸壁吸气性凹陷、安静状态下肺部闻及鸣音、呼吸增快等呼吸困难症状均得到了明显的缓解,呼吸频率以及心率等逐步恢复正常。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呼吸频率、心率等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CO3、PaO2等血气指标高于对照组,而PaCO2则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困难缓解天数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HFNC治疗具有操作简单、治疗效果好、医疗费用低以及并发症少等优点,由于减少了干燥、寒冷气体的刺激,使患儿的耐受度以及治疗依从性得到了提升,在缓解患儿呼吸困难、呼吸窘迫等症状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HFNC治疗通过非侵入性呼吸机或常规氧气开展,可使空气在大流速下的温、湿度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从而为患儿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氧气治疗环境,提升患儿在氧气治疗时气道的水分含量,减少了患儿的不适感,同时也降低了呼吸道中痰的浓度,从而达到改善氧气治疗的目的,具有显著的临床运用价值,因此得到了医师的青睐。
 
  综上所述,本研究在小儿重症肺炎中采用HFNC进行氧气辅助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气指标,降低患儿的心率以及呼吸频率,提升患儿的血氧饱和度,有效改善患儿呼吸困难等症状,缩短疾病治疗时间,有效提升患儿的耐受度以及吸氧安全性,建议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郑伟达,郑贵凤,郑丽玲.加温湿化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23,42(14):1-4,13.
 
  [2]郑丽玲,郑伟达,杨小云.小儿重症肺炎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氧疗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20):21-25.
 
  [3]石丹英,张红英.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氧疗与nCPAP在小儿重症肺炎呼吸衰竭辅助治疗中的应用对比观察[J].山东医药,2021,61(18):69-71.
 
  [4]徐雪梅,蒋迎佳,施红,等.经鼻加温湿化氧疗在儿童重症肺炎中的疗效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3):131-133.
 
  [5]朱小鹏,朱日生,谢强,等.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氧疗联合振动排痰治疗重症肺炎的效果及其对血气指标的影响[J].大医生,2023,8(1):28-31.
 
  [6]王跃华,王爱荣.高氧液联合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疗效观察[J].糖尿病天地,2019,16(11):109.
 
  [7]宋文奇,王娜.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5):575-578.
 
  [8]刘增芳,刘俐,曹珍珍.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氧疗佐治新生儿肺炎的疗效观察[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8,16(3):53-55.
 
  [9]李小娟.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临床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9):3669-3670.
 
  [10]高萃,党赫铭,高永伟.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联合抗生素阶梯疗法对小儿重症肺炎血氧状态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23):39-41.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052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