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对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28 15:28:5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评估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通过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50例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对照组75例和治疗组75例。对照组对患者使用低流量氧疗,治疗组对患者使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进行治疗。比较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的疾病归转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低氧血症持续时间、吸氧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器官缺氧损伤、鼻黏膜损伤与无效吸氧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更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在本次研究中比低流量氧疗的治疗效果更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关键词: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临床疗效

本文引用格式:柏静.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对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3):89,96.

0引言

呼吸衰竭主要指的是生理、病理等改变表现出的临床综合征,多由于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导致[1]。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通常病情危重,且进展非常快[2]。若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产生严重威胁[3]。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使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后在减少住院时间与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有较为明显的效果。本文通过对治疗组和对照组的150例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观察研究,探讨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通过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的临床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50例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对照组75例和治疗组75例。对照组对患者使用低流量氧疗,治疗组对患者使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进行治疗。对照组中女性33例,男性42例,年龄46~81岁,平均(65.48±6.48)岁。治疗组女性31例,男性44例,年龄47~84岁,平均(65.82±6.52)岁。两组患者关于年龄与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我院所有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对本研究均完全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使用低流量氧疗,吸氧浓度保持在25%~29%,每日治疗16 h,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神志、血气分析与结膜水肿等方面的情况,如果患者发生CO2潴留情况,对其进行经鼻正压通气,持续到患者的低氧血症有明显好转。

治疗组:对患者使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进行治疗,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系统主要通过双短鼻塞导管、高流量呼吸机、加温湿化器与管路系统等部分构成,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双短鼻塞导管(小于鼻腔内径的50%),使用高流量呼吸机进行氧疗,吸氧浓度保持在33%~41%,安装好湿化水罐,保证水罐中有水加入,连接好温度探头与加热丝连,将湿化器置于低于患者的水平位置,使用加温湿化器将气体加温至34~37℃,并湿化至99%以上的相对湿度,减少鼻导管通气治疗对患者鼻黏膜的损伤。调节高流量呼吸机设置参数,将呼吸末正压参数设置为4~7 cmH2O,保持患者的气道压力正压,持续到患者的低氧血症有明显好转。

1.3观察指标

记录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的疾病归转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患者的疾病归转情况主要包括低氧血症持续时间、吸氧时间与住院时间等方面。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包括器官缺氧损伤、鼻黏膜损伤与无效吸氧等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

将得出的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数据,使用SPSS 18.0软件针对性分析,计量资料均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进行检验,并采用(%)表示,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和低流量氧疗对比中,P<0.05为差异显著,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疾病归转情况比较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疾病归转情况进行比较,治疗组患者的低氧血症持续时间、吸氧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
 

2.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3%,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0%,治疗组患者的器官缺氧损伤、鼻黏膜损伤与无效吸氧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更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

 

3讨论

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是我国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也是呼吸科患者死亡的常见病因之一[4]。若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产生严重威胁[5]。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氧疗方式,因为其特殊的生理学效应,在我国临床疾病治疗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6]。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症状治疗方式,本文针对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治疗方式为将鼻导管通气治疗参数设置调整在合适范围。实时监测患者的情况变化,患者的呼吸周期内保持气道压力正压,以免其由于气体干燥造成咽喉部与口鼻腔的干燥不适,影响治疗效果[7]。

本文通过我院收治的150例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对患者使用低流量氧疗,治疗组对患者使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的低氧血症持续时间、吸氧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器官缺氧损伤、鼻黏膜损伤与无效吸氧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更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表示,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和低流量氧疗对于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是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在本次研究中的治疗效果更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探讨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通过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的临床疗效观察,值得临床推广和研究[8]。

参考文献

[1]梁舒镇,黄杰富,钟祥柱.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对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5):596-598.
[2]冯帼,刘素丽,崔伟伦.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合并Ⅰ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25(4):99-101.
[3]宋焕清,宋红,李晶晶,等.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与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MAS合并Ⅰ型呼吸衰竭临床疗效对比[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9,40(1):39-42.
[4]蔡燕鸿,曾振华,曹晓燕.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与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8,15(10):66-67.
[5]郭伟中,李波,曾振华,等.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12):75-77.
[6]李晓芬,谭素勤,江敏,等.NICU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与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鼻中隔损伤的护理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8,8(13):114-116.
[7]李天浩.咖啡因联合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2):37-38.
[8]Kim SW,Yea JW,Kim JH,et al.Selecting patients for hyperthermia combined with preoperative chemoradiotherapy for 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17,22(2):287-29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63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