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寒冷性荨麻疹临床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4-12-19 14:45:4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目的分析治疗寒冷性荨麻疹采用桂枝麻黄各半汤的临床疗效。方法非随机选取2021年6月—2023年8月南京市江宁区中医院收治的60例寒冷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西药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使用中药实施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对比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瘙痒程度、实验室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瘙痒程度均低于对照组,炎症因子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1/30),低于对照组的20.00%(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P<0.05)。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寒冷性荨麻疹,可以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和实验室指标,降低瘙痒程度,不良反应少,治疗效果较好。
 
  [关键词]寒冷性荨麻疹,桂枝麻黄各半汤,中医证候,瘙痒程度,实验室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
 
  寒冷性荨麻疹是一种皮肤疾病,也被称为寒冷性荨麻疹综合征[1]。该疾病的特征是在暴露于寒冷刺激后,皮肤发生短暂的瘙痒、红肿、水疱等症状。它是一种过敏反应,由于寒冷刺激引起了机体免疫系统的反应[2-3]。桂枝麻黄各半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常见于中医治疗感冒、流感等风热感冒症状,由桂枝、麻黄、生姜、甘草、大枣等中药组成,具有发汗、解表、散寒的功效,临床也将其用于治疗寒冷性荨麻疹[4-6]。本研究旨在分析治疗寒冷性荨麻疹采用桂枝麻黄各半汤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非随机选取2021年6月—2023年8月南京市江宁区中医院收治的60例寒冷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西药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使用中药实施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对照组中年龄21~70岁,平均(45.02±5.10)岁;男16例,女14例;病程1~6.5年,平均(3.74±0.33)年。研究组年龄22~70岁,平均(44.99±5.09)岁;男15例,女15例;病程1.2~6.8年,平均(3.75±0.3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南京市江宁区中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202411030),患者均知情同意。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18岁,患寒冷性荨麻疹1年以上;符合国际标准或专业指南对寒冷性荨麻疹的诊断标准;近2个月内未出现过寒冷性荨麻疹,且未使用过其他药物参与治疗。
 
  排除标准:患有严重肝脏疾病、肾脏疾病或心脏疾病等的患者;对本研究所需药物存在严重过敏反应的患者;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患者。
 
  1.3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使用盐酸左西替利嗪(国药准字H20080307,规格:5 mg/片),1次/d、1片/次,睡前温水送服。研究组使用中药实施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方剂组成:桂枝15 g、麻黄10 g、黄芪30 g、茯苓15 g、白芍15 g、荆芥15 g、甘草10 g、大枣10 g、防风10 g、艾叶15 g、生姜10 g(中药材数量及种类视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加减)。寒症严重者加羌活15 g、荆芥15 g;咽喉肿痛者加连翘15 g、菊花15 g、蒲公英15 g;表虚者加白术10 g。1剂/d,煎煮汤汁200 mL,分早晚餐后温服。两组均治疗30 d。
 
  1.4观察指标
 
  中医证候积分:采用尼莫地平法从多个方面的症状和体征,如舌质、脉象、症状等,以及每个症状和体征的严重程度、发作频率等因素对患者进行评估,分值0~30分,积分越低临床效果越好。
 
  瘙痒程度: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的瘙痒程度进行评估,满分10分,VAS分值越高则瘙痒程度越严重。
 
  实验室指标:观察两组患者血清干扰素-γ和白细胞介素-4的水平。
 
  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口干、乏力、犯困。
 
  治疗效果:从瘙痒缓解程度、皮损情况等临床症状判断治疗效果,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视为痊愈;患者瘙痒有所缓解,皮损有所恢复,视为有效;当患者临床症状未见消失,甚至更严重患者,视为无效。治疗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1.5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经Shapiro-Wilk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中医证候积分、瘙痒程度、实验室指标)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行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效果)以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
 
  2.2两组患者瘙痒程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瘙痒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
 
  2.3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比较
 
  研究组实验室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
 
  2.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
 
  2.5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
 
  3讨论
 
  寒冷性荨麻疹是一种过敏反应,主要是对寒冷刺激的皮肤表现[7]。当皮肤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或接触寒冷物体时,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红斑、水肿和荨麻疹等症状。其诊断通常是基于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寒冷刺激试验。治疗上,避免暴露于寒冷环境是主要的控制措施。在寒冷天气时,患者可以采取保暖措施,如穿暖和的衣物、手套和帽子,以减少症状的发生。有时医生也会推荐使用抗过敏药物如非处方的抗组胺药物来缓解症状[8-9]。
 
  中医医生则时常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寒冷性荨麻疹,其方剂中桂枝具有温阳发散、活血止痛的功效;麻黄有祛寒散寒、宣肺止咳的作用;生姜有温中散寒、解表散寒的作用;甘草能健脾和胃、益气解毒等。诸药共同作用,有助于发散寒邪、温经活络,可以改善患者应寒冷引而起的不适[10-12]。
 
  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为(3.52±0.55)分,低于对照组的(9.53±0.86)分(P<0.05),研究组的其他的观察指标同样较对照组更优(P均<0.05),可见桂枝麻黄各半汤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效果更好。桂枝麻黄各半汤是中医传统方剂中的一种,被用于治疗寒冷性荨麻疹具有以下一些优点:①发散寒邪:寒冷性荨麻疹主要与寒气刺激皮肤有关,而桂枝麻黄各半汤中的桂枝和麻黄等药物具有发散寒邪、温通经络的作用,可以帮助消除寒邪对皮肤的影响[13-14]。②散寒驱湿:桂枝麻黄各半汤中的药物还含有一些祛湿的成分,如干姜和附子等。这些药物可以帮助驱散体内湿寒,改善体内湿气过重的状况,从而减轻寒冷性荨麻疹的症状[15-16]。③调节免疫反应:中医认为寒冷性荨麻疹与体内的气血运行不畅、阳气不足有关。桂枝麻黄各半汤中的成分可以活血祛瘀、增强阳气,有助于调节免疫反应,提升身体对寒冷刺激的耐受性[17]。④减少瘙痒程度:患者患病期间,瘙痒难受,常常夜不能寐,更避免不了用手抓挠。这不仅没有缓解症状,还损害了皮肤,桂枝麻黄各半汤的使用,减轻了患者的症状,且使用中药方剂不易发生不良反应,大大减少了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的困扰,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王甘英等[18]研究指出,联合组、常规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为(3.60±1.00)分、(10.20±1.40)分,前者低于后者(P<0.05)。其研究与本研究结果一致,仅有较小数据差异,考虑是病例数差异所致。
 
  综上所述,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寒冷性荨麻疹可缓解临床症状和瘙痒程度,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治疗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杜珍珍.中药汤剂联合敷脐疗法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23.
 
  [2]石红.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方联合督脉灸治疗风寒型瘾疹的临床疗效观察[D].合肥:安徽中医药大学,2023.
 
  [3]王昕,李忻红.经方在寒冷性荨麻疹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22,20(36):181-184.
 
  [4]郭佳琪,李瑶,高陆地,等.麻黄方对寒冷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L4,IFN-γ影响及疗效研究[J].健康女性,2020,12(14):11.
 
  [5]杜骞,董茜,顿耿.桂枝芍姜甘草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医研究,2022,35(7):43-46.
 
  [6]刘艺,赵芮,陈秋朴,等.麻黄桂枝各半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湿疹临床应用[J].亚太传统医药,2022,18(6):151-153.
 
  [7]曾丽.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22,30(7):75-76,79.
 
  [8]陈理彬,周昕欣.从"调和营卫"浅析麻黄桂枝各半汤治疗慢性荨麻疹[J].中医临床研究,2022,14(16):101-102.
 
  [9]郭业鹏.中药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的效果[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11):134-136.
 
  [10]付宝慧,纪越,李静,等.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尿毒症性瘙痒的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21,32(11):1675-1684.
 
  [11]杨中阳.桂枝汤加减配合火针缓解原发性寒冷性荨麻疹的随机对照研究[J].河北省,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2021-07-14.
 
  [12]辜雅萍.桂枝汤加味方联合阿伐斯汀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4(18):157-159.
 
  [13]雷彩云.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味治疗风寒束表型瘾疹的疗效及机制研究[D].南宁:广西中医药大学,2021.
 
  [14]杨中阳,徐庆武,姚颖玉,等.桂枝汤加味联合火针治疗寒冷性荨麻疹60例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4):2422-2424.
 
  [15]潘爱华.桂枝汤加减联合依巴斯汀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20,39(12):60-61.
 
  [16]张甜甜.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方联合耳穴贴压法治疗风寒型荨麻疹的疗效观察[D].合肥:安徽中医药大学,2020.
 
  [17]韩洁茹,常佳怡,解颖,等.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味联合西替利嗪治疗寒冷性荨麻疹60例临床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14(7):902-905.
 
  [18]王甘英,刘芳.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治疗寒冷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33):132-133.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033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