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比较七氟醚与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10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胆囊结石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研究组采用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不同时间[麻醉诱导前(T1)、插管后即刻(T2)、拔管后5 min(T3)]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指标[肾上腺素(E)、β-内啡肽(β-EP)、皮质醇(Cor)]水平,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以及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T2~T3时,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E、β-EP、Cor水平均高于术前,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可降低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应激指标水平和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拔管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其效果优于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
【关键词】七氟醚,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血流动力学,应激指标
胆囊结石为常见的肝胆外科疾病,主要表现为剧烈的胆囊部位绞痛或钝痛等症状,临床常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1]。手术多以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为主,但麻醉后疼痛程度较重,且麻醉后苏醒质量较差[2]。七氟醚具有血气分配系数低、呼吸道刺激小等特点,可提高麻醉及苏醒质量[3]。本文比较七氟醚与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10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胆囊结石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2018年)》中的相关标准[4],体格检查显示肝区叩痛,可触及肿大胆囊团,B超检查显示胆囊内有强回声团,且随体位改变而移动,其后有声影;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合并高血糖或血糖控制不佳;合并智力障碍及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批准文号:2020A104)。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1例。研究组:男30例,女21例;年龄49~73岁,平均(61.30±4.47)岁;病程1.4~3.7年,平均(2.64±0.62)年;结石直径5~9 mm,平均(7.04±0.90)mm;体质量指数(BMI)18~22 kg/m2,平均(20.20±0.30)kg/m2。对照组:男28例,女23例;年龄50~75岁,平均(62.20±4.39)岁,病程1.5~3.9年,平均(2.73±0.71)年,结石直径5~8 mm,平均(6.99±0.83)mm;BMI 19~23 kg/m2,平均(20.70±0.28)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入室后建立静脉通路,同时做好常规心电监护,并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河南润弘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0330,1 mL∶5 mg)10 mg,咪达唑仑注射液(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0025,2 mL∶10 mg)0.1~0.2 mg/kg,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4171,1 mL∶50μg)0.2~0.3μg/kg,以及苯磺顺阿曲库铵注射液(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042,5 mL∶10 mg)0.2 mg/kg进行麻醉诱导。麻醉诱导结束后,两组均采用0.1μg/(kg·min)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43314,1 mg)维持麻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联合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13012,20 mL∶0.2g)4 mg/(kg·h)静脉滴注维持麻醉。
研究组联合七氟烷(上海恒瑞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13735,120 mL)维持麻醉。连接麻醉机,控制患者呼吸状态,维持呼吸末二氧化碳40 mmHg(1 mmHg=0.133 kPa),呼吸频率12次/min,潮气量6~8 mL/kg,持续吸入2%七氟烷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5 min停止用药,术后留置导管并固定,患者取仰卧位,保证阻滞平面T10~S5。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不同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麻醉诱导前(T1)、插管后即刻(T2)和拔管后5 min(T3),记录患者心率和平均动脉压。(2)比较两组应激指标水平。术前和术后24 h,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3000 r/min,离心半径8 cm,离心10 min,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肾上腺素(E)、β-内啡肽(β-EP)和皮质醇(Cor)水平。(3)比较两组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4)比较两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不同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T1时,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手术前后应激指标水平比较术前,两组E、β-EP、Co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E、β-EP、Cor水平均高于术前,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比较研究组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研究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低于对照组的1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胆囊结石具有病症进展缓慢和病情隐匿等特点,多伴有持续性胆绞痛,临床常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术中多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5]。丙泊酚作为苯二氮草类镇静催眠剂,可达到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镇静效果;瑞芬太尼则是强效拟吗啡类镇痛药物,具有全身分布速度和麻醉起效快、药物累积量少等特点[6]。七氟醚作为吸入性麻醉剂,具有血气分配系数低,对呼吸道刺激性小,以及麻醉深度可控等特点[7]。
本研究结果显示,T2~T3时,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术后24 h,两组E、β-EP、Cor水平均高于术前,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七氟醚吸入式用药具有全身分布速度和麻醉起效快等优势,可与患者脑干和脊髓上的E、β-EP、Cor受体结合,产生镇静镇痛和抑制交感神经活性的效果,有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降低机体应激反应[8]。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可实现麻醉药物的快速起效和神经阻滞,提高药物吸收效率,从而调节用药剂量,避免术中丙泊酚多次加药,减轻用药剂量对患者的不良影响以及对神经、消化等系统的持久影响,进而提高麻醉后苏醒质量[9]。
综上所述,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可降低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应激指标水平和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拔管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其效果优于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
参考文献
[1]张锋,刘璐,芦博.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32(16):69-72.
[2]张晴.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及对患者心血管应激的影响[J].当代医学,2021,27(34):35-37.
[3]张建军.七氟醚-瑞芬太尼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效果[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3,29(2):124-127.
[4]中华消化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肝胆疾病协作组.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2018年)[J].中华消化杂志,2019,39(2):73-79.
[5]毛洁.胆囊切除术应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对血气和应激指标及疼痛的影响以及影响疼痛的因素分析[J].医药前沿,2021,11(29):64-65.
[6]廖婧华,张援.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脑氧代谢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21,18(19):62-65.
[7]成连云.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及对心血管应激的影响[J].智慧健康,2021,7(25):57-59.
[8]刘金帅.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临床医学,2022,42(9):50-52.
[9]周新黔.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脑氧代谢及麻醉苏醒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3,21(12):64-67.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9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