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基础麻醉后骶管阻滞复合丙泊酚在小儿下腹以下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观察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10-15 17:34:0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讨基础麻醉后骶管阻滞复合丙泊酚在小儿下腹以下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 2017 年 1 月至 2018 年 1月本院 40 例下腹以下手术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20 例,观察组采用骶管阻滞复合丙泊酚麻醉,对照组采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观察两组患儿清醒时间、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清醒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 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9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发生率为 0%(0/20),对照组中则有 3 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占比为 15%,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小儿下腹以下手术中,实施基础麻醉之后采取骶管阻滞复合丙泊酚麻醉方式的操作简单,且能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并且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较低,安全性较好,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小儿下腹以下手术;氯胺酮基础麻醉;骶管阻滞复合丙泊酚麻醉;临床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 黎素珍 . 基础麻醉后骶管阻滞复合丙泊酚在小儿下腹以下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1):57,66.

\

0引言

对于小儿下腹以下手术患者来说,临床中常用的麻醉方式主要有气管插管全麻、单纯静脉全麻等,但是这些麻醉方法的丙泊酚以及氯胺酮等麻醉药物用量较大,患儿发生舌后坠的风险较高,并且对于不同患儿,氯胺酮用量有较大差异, 且该药物麻醉作用时间短,从而为小儿手术的安全带来一定隐患[1]。为了提升小儿下腹以下手术的麻醉效果以及安全性, 本院对此类患者的麻醉方式进行了改进,从 2017 年 1 月至2018 年 1 月通过氯胺酮基础麻醉后骶管阻滞复合丙泊酚麻醉的方式对小儿下腹以下手术患者实施手术麻醉,取得了较为满意的麻醉效果,现将有关情况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 2017 年 1 月至 2018 年 1 月本院 40 例下腹以下手术患儿,男 22 例,女 18 例,年龄 2-7 岁,手术方式如下: 睾丸牵引固定术患儿共计 19 例(47.5%),疝气修补术患儿共计 14 例(35.0%),鞘膜翻转固定术患儿共计 5 例(12.5%),包皮环切术患儿共计 2 例(5.0%)。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有 20 例患者,通过对两组患儿各项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各项数据差异均不显著,符合进行对照研究的标准。

1.2方法
在将患儿送入到手术室之前,常规肌注阿托品,注射量为 0.02mg/kg,入室后进行患儿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呼气末二氧化碳 ( 气管插管者 ) 等指标的监测 , 给予患儿面罩吸氧,及时开放静脉通道,在以上措施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儿肌注氯胺酮,用量为 5-7mg/kg, 丙泊酚 1-1.5mg/ kg, 骶麻药为 2% 利多卡因 5ml+0.75% 布比卡因 5ml+ 生理盐水 (NS)5ml,用量为 0.6-0.8ml/kg, 注射药物的总用量需要根据手术要求麻醉阻滞上界平面进行确定 : 如果阻滞平面需要到达 T3,则药物用量为 0.8ml/kg( 但常规气管插管 ),如果阻滞平面需要到达 L5,则药物注射量为 0.7ml/kg, 如果阻滞平面要求到达 T10,则需要注射药物量为 0.6ml/kg。注药时先给予患者 0.5-1ml 的试验量局麻药 , 如果在 5min 之后未出现不良反应,则将药物全部注入,术中结合实际情况给予患儿持续微量泵泵注丙泊酚,用量为 100-250μg/kg·mim达到维持镇静的效果。对照组患儿麻醉方法如下:开放静脉通道之后给予患儿氯胺酮1-1.5mg/kg,丙泊酚 2-3mg/kg( 以5% 葡萄糖水对半稀释 ) 进行全麻诱导,术中每次发生肢动时追加氯胺酮,用量为 0.5-1mg/kg,或追加丙泊酚,用量为 1-1.5mg/kg。两组患儿中如果需要行气管插管,则给予司可林 1-1.5mg/kg 或维库溴胺 0.1mg/kg 静注。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清醒时间、术中氯胺酮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3]。

1.4麻醉效果判定标准
优:患儿术中保持安静,未出现疼痛及其他不适,手术得以顺利实施;良:患儿术中出现轻微不适、体动情况,在追加适量的麻醉药物之后顺利完成手术;差:患儿术中出现明显的疼痛不适感,有躁动现象,需要加大所用的麻醉药物剂量或是通过使用多种强化药物才能保证手术完成。

2结果

2.1两组患儿清醒时间比较见表 1。

\

2.2两组患儿麻醉效果比较
麻醉效果优良率方面,观察组达到了 100%,对照组为 90%,差异显著(P<0.05),见表 2。

\

2.3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中,患儿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对照组中术中躁动 2 例,恶心呕吐 1 例,不良反应率达到了 15%,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

3讨论

骶管阻滞在肛肠手术麻醉中较为常用,同时也可用于小儿下腹以下手术麻醉。由于小儿骶管解剖位置浅表,容易进行准确定位,因此用于小儿下腹以下手术麻醉中比用于成人手术麻醉操作更加简单 [4,5]。随着骶管阻滞用于小儿下腹以下麻醉中的临床案例越来越多,大量临床实践表明,其麻醉效果比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效果更好。

氯胺酮是小儿下腹以下手术的常用麻醉药物,作用于患者之后具有抑制丘脑新皮质系统的作用,同时也能激活边缘系统,使得处于苏醒期时患儿容易出现躁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本研究中,基础麻醉后采取骶管阻滞复合丙泊酚麻醉,使得下腹以下手术患儿术中氯胺酮用量显著减少,术后清醒时间明显缩短,从而使得不良反应也更少。而由于小儿循环代偿功能较好,因此骶管阻滞对患儿血流动力学不会造成明显影响 [6,7]。

综上,对小儿下腹以下手术患儿实施基础麻醉后骶管阻滞复合丙泊酚麻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推广价值较高 [8]。

参考文献:

[1] 姚传玉,李海宽,李艳玲 . 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J]. 临床合理用药,2012,5(1C):119.
[2]辛卫朝 . 骶管阻滞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 [J]. 当代医学,2011,17(18):62-63.
[3]张妍,别爱玉 . 氯胺酮与骶管阻滞麻醉用于小儿下腹手术的临床观察[J]. 当代医学,2010,16(32):104-105.
[4]石双平,王薇 . 骶管阻滞复合小剂量氯胺酮 - 芬太尼麻醉用于小儿手术的效果 [J]. 实用医学杂志,2011,27(23):4294-4296.
[5]王汉和 , 袁桂婵 , 彭长征 . 氯胺酮基础麻醉后骶管阻滞复合丙泊酚在小儿下腹以下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J]. 中国医学创新 ,2012(34):38-39.
[6]李红波 , 严蕾 , 张家骏 , 等 . 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骶管阻滞用于小儿麻醉的临床观察 [J]. 实用临床医学,2010,11(11):70-71.
[7]郑晓玲 , 胡宏东 , 刘淑贤 . 骶管阻滞复合氯胺酮基础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 [J]. 医药前沿 ,2014(1):182-183.
[8]王青华 , 赵军 . 丙泊酚靶控输注的临床应用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3(20):53-55.

《基础麻醉后骶管阻滞复合丙泊酚在小儿下腹以下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观察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015/20181015053443588.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165.html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