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特应性皮炎作为临床与遗传、过敏等因素密切相关的慢性炎症皮肤病,以瘙痒、渗出与多形性皮损作为主要的临床表现。近年来,临床特应性皮炎发病率逐年递增,中医药治疗优势渐显,尤其将培土清心方用于特应性皮炎疗效显著。本文对近年来临床有关培土清心方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行为影响的研究成果进行概述总结,为临床使用培土清心方中医用药治疗特应性皮炎提供依据。
关键词:培土清心方,特应性皮炎,疗效,行为
0引言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与遗传和过敏因素密切相关。多项临床研究已证实,AD患者往往具有过敏性鼻炎、哮喘、湿疹等家族遗传倾向。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皮肤瘙痒、多形性皮损、渗出以及身体屈侧湿疹性皮损等症状。这些症状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也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中医学并未给此症界定具体的病名,该病类似于“胎疮、血风疮、四弯风”等症。近年来,AD患病率呈逐年递增之势,许多研究将中医药用于AD治疗,探讨其用药疗效及患者行为反应变化[2]。其中培土清心方是陈灿达教授基于AD病发特点及临床表现、心脾两脏的生理病理特点所提,在临床AD治疗中效果明显[3]。本文总结近年使用培土清心方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行为影响,现综述如下。
1特应性皮炎概述
AD作为临床一种易复发、慢性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以儿童与青少年患者为多发群体,皮肤反复瘙痒、皮损为主要临床表现,也成为患者身心受损的关键原因。随着社会经济环境与外界的不断变化,变态反应性疾病病发率逐年递增[4]。根据现有研究,全球范围内超过40%的人群处于特应性超敏状态,尤其在工业发达国家与地区AD的发病率更是居高不下。这不仅对患者造成严重影响,还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AD已成为近年来临床皮肤科亟待攻克的重点疾病之一[5]。AD的发病机制尚未形成共识,然而,多项研究揭示了AD可能与遗传、生理病态反应、免疫失衡、精神异常以及环境变化等因素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从神经元性发病机制的角度探讨AD,于是提出了“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学说。此学说在后续的研究中逐渐完善,目前已发展成为临床治疗AD的重要理论之一[6]。人体内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作为一个多维立体调控网络结构,承担着免疫、神经、内分泌等多个系统之间的网络信息传递任务。该网络紧密地联系着人体内的激素、化学递质和细胞因子,从而实现对机体各功能器官的调节效用。此外,该网络还能有效协调制约机体各系统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确保机体的正常运作和稳定状态[7]。诸多研究证实,整合调节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之间存在紧密联系,这对保持机体整体内环境稳定以及确保正常生理功能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2中医药治疗AD作用机理
尽管现代医学界尚未提出有关AD疾病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失调致病这一学说,也未找出调节此网络的有效手段。近些年诸多学者也开始以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作为AD治疗的切入点,展开大量有关虚热、虚寒、肾衰等疾病的临床实验[8]。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对治疗AD可以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并提出“培土清心法”这一理论,认为心决定脾,二者为母子关联,脾脏接通心脏经脉,脾胃虚弱,内生湿热,上扰心神。反过来则由于心火过于亢盛,母病则会殃及子,反而导致脾胃蕴热有所加重,心作为人体君主之器官,一旦病起则直接影响十二官,脾胃对于人体而言作为后天之本,气血为源[9]。
中医学认为,儿童易于出现“心火偏亢”,这是AD发病机制之一。在临床实践中,大多数AD病例在病症初始和急症起病时,主要表现为风湿热困阻症。经过多次反复发作,久而久之,可能导致机体脾虚血燥,进而使肌肤失养[10]。针对这种情况,中医提出了“培土清心方”作为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药方。该药方的治疗原则严格遵循健脾渗湿、清心导赤,以应对患者心火亢盛的病理特点,选用包括连翘、太子参等在内的9味中药组成。已有研究报道表明,培土清心方适用于治疗儿童过敏性皮肤病,该药可以在调整患儿机体阴阳失衡方面发挥作用,同时改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平衡状态,有助于过敏性皮肤病患儿尽快恢复机体稳态,达到治疗预期[11]。
3培土清心方疗效与患者行为影响研究
3.1用药组方
西医在治疗AD时,始终坚持的治疗原则是以长期使用润肤剂为主,或辅以规律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药物。尽管这些药物在短期内能够取得一定的疗效,但长期外用将不可避免地给AD患者带来一系列副作用。特别是针对那些反复发作的顽固性病例,过度依赖西医治疗方法不仅难以实现根治,反而可能因副作用而进一步损害患者的机体健康。因此,在治疗AD时,我们需要更加审慎地权衡药物治疗的利弊,寻求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中医则能解决这一问题,培土清心方作为中药,在治疗AD时的副作用小这一优势十分明显。陈达灿教授在临床多年治疗实践中,以病发特点为依据认为AD作为长期反复病发的过程,病发与缓解可能是受心火亢盛、脾虚湿热交替所致[12]。陈达灿教授通过多年摸索与实验,将培土清心方推行于临床AD治疗,经临床病例证明此药疗效显著,药物的中药组成中包括太子参15g、灯心草6g、连翘15g、淮山30g、钩藤15g、薏苡仁30g、生牡蛎15g、淡竹叶15g、生甘草6g等。临床可见,AD在病发期与缓解期并未达到截然界限,在病程中心火亢盛、脾虚湿热交织互见。
从用药方法出发,儿童作为纯阳体质,对热毒郁遏不耐,所以治疗儿童AD要清热导赤为准则,脾胃作为后天之本,小儿脾胃常感不足,所以要重视调理。脾虚喜温恶寒,用药如果偏寒则会伤脾,胃部喜清恶热,用药偏热则会伤胃,所以脾胃调理要以阴阳和剂,平补脾胃作为基本准则。那么脾胃调理用药方剂就应当阴阳互补,平补脾胃[13]。培土清心方中用药,连翘当以清心火,解体内热毒,作为疮症主要用药;太子参清补脾胃,与儿童AD所表现的脾胃不足特点相符,两种用药共同达到清心培土疗效,作为整个用药方子的君药。其次,淡竹叶、灯心草起到清心除烦效果,薏苡仁、淮山、茯苓则为平补脾胃,健脾除湿的辅助用药,作为臣药;钩藤、牡蛎用于清心降火,是为佐药,剩余甘草起到调和使药作用[14]。
3.2培土清心方的治疗效果
有研究对60例AD患者采用培土清心方中医药辨证论治加减法,对皮损辨证加减用药,白鲜皮15g用于皮疹鲜红、水疱、丘疹、渗液等症状的患者。黄精15g与生地15g用于皮肤粗糙、干燥、苔藓样变、肥厚等症状的患者[15]。全身症状加减辨证论治,寮刁竹15g加减用于皮肤剧烈瘙痒,夜晚入眠困难的患者;3g珍珠末加减用于易怒烦躁,口舌生疮症状患者;白术15g与扁豆15g加减用于纳呆、便溏患者;火麻仁15g与莱菔子15g用于大便干结症状的患者。具体的用药方法和药量,以45kg体重以上的患者正常药剂用量,30~45kg体重的患者按照正常药量的2/3给药;低于30kg体重以下的患者,则按照正常药量的1/3给药。按照上述方法加入800mL水,浸泡30min之后,煎取200mL,按照1剂/1日的用药频率。观察患者的皮损变化情况,发现60例AD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的不同时段皮损变化,统计患者的皮肤瘙痒程度、睡眠状况、皮损面积、皮损严重程度,发现不同时段测得SCORAD评分明显降低[16]。SCORAD评分覆盖了AD疾病的六大主要症状,并反映了患者瘙痒、睡眠这两个最为重要的主观行为影响,可以反映患者病情变化。所以患者经过培土清心方治疗后的SCORAD评分降低,证明了培土清心方的确切疗效,根据用药疗程发现患者在用药治疗后1个月,症状已有明显好转,直至治疗后3个月SCORAD评分得到进一步改善,所有患者都未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有文献对培土清心方用药疗效研究,认为此方以心脾为中心,治疗皮肤疾病并不拘泥于肺部,不仅达到平和健脾除湿的用药疗效,还能够起到清心导赤的用药效果,其中药方组成还包括潜阳、白鲜皮等辨证论治加减用药,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灵活变通,并不完全拘泥于药方。始终以患儿脾胃不足、心火有余紧扣,多药共用经临床实验证明达到确凿疗效[17]。
3.3培土清心方对患者行为的影响
在早期AD患者机体行为有异相关文献成果中,大多数研究表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也会同步出现。后续有诸多研究成果表明,特应性疾病和患者个体之间存在行为异常,有着遗传关联性。儿童AD一般集中为身体敌意、神经敏感、自卑焦虑、紧张抵触、抑郁多动等表现,情绪状态极其不稳定。对于这一点国外临床也有调查研究,提出AD与注意缺陷多动症之间明显相关,通过睡眠因素彼此关联,其中存在睡眠障碍的AD患者患有注意缺陷多动症的风险率,相比于一般人群要高出2.5倍。
在一些AD患者采用培土清心方治疗的研究中,发现AD患者在治疗之前多动冲动指数与常量相较明显升高,其中多动指数正相关于主观症状,在3个月治疗之后患者的皮疹症状严重程度得到明显减缓,且很大程度提高了睡眠质量,多动指数降势明显,证明培土清心方能够有效治疗AD患者的多动行为。有研究表示对52例AD患者采用培土清心方治疗后,患者的主观症状改善效果明显,且发展为注意缺陷多动症的风险率明显降低,但是在治疗之后相比于常模依然存在显著差异。有关文献认为,AD复发可能性较高,短期内药物难以发挥功效彻底解决瘙痒睡眠问题。患者在夜间睡眠过程中,可能出现无明显原因的瘙痒症状。然而,若病情已有所缓解,夜间睡眠出现抓痒行为,未必与AD有直接关系。也有研究认为AD患者的行为活动正常化,也可能是对培土清心方用药疗效有效性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部分AD儿童可能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以及打鼾行为存在睡眠过于片段且身体缺氧行为,这些可能是由于大脑皮质神经层传递化学物质造成,所以AD患者采用培土清心方用药治疗,与专科治疗配合对患者身体行为改善十分有利,能够起到患者身心健康有效保障作用。有研究提出AD患者可能存在一定程度身体感知异常,这种现象可能是行为多动造成,国外也有文献认可这一点,提出AD患者机体感受调节功能障碍,对儿童大脑健康协调发育十分不利,应当予以综合训练进行矫正。
总之,培土清心方用于AD治疗,不仅表现在可以减缓皮疹,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瘙痒及睡眠质量,并且有利于患者行为改善,这对于降低AD发展为注意缺陷多动症的风险率有重大意义。但是要认识到如果想要彻底改善AD患者的多动行为,单凭培土清心方的治疗效果并非绝对,依然需要在后续治疗中制定更完善配套的预防方案,与适合患者的联合诊治方案。
4结论
综上所述,迄今国内外将神经内分泌免疫作为AD治疗切入点,分析培土清心方作用疗效的研究报道尚且较少,而本文对近年来临床有关培土清心方治疗AD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身体行为影响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阐述。希望有助于梳理临床有关中医学治疗AD机理,发挥中医药的治疗优势,探讨AD治疗临床新靶位,为培土清心方治疗AD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吴汶丰,张泽鑫,梁一飞,等.基于网络药理学联合GEO芯片探析培土清心方治疗特应性皮炎的分子机制[J].广东药科大学学报,2020,36(4):545-551.
[2]曾兴琳.清心培土方贴脐治疗儿童期特应性皮炎(心火脾虚证)的临床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20.
[3]裴悦,肖水明,莫秀梅,等.培土清心方对特应性皮炎儿童肠道菌群的影响[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20,34(6):688-691.
[4]高德静.自拟清心泻脾方治疗儿童中、重度特应性皮炎(心脾积热证)临床疗效观察[D].天津:天津中医药大学,2020.
[5]裴悦.培土清心方对特应性皮炎的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9.
[6]王海燕.特应性皮炎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及培土清心方对肠道菌群影响的探索性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
[7]丁木云.刺络拔罐法联合培土清心方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
[8]林银哲.体针加耳穴联合培土清心方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
[9]姚星宇.加减健脾清心方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临床疗效观察及改善瘙痒程度的评价[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8.
[10]温晓文.培土清心颗粒对特应性皮炎样小鼠模型的免疫干预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
[11]廖勇梅,陈达灿,陈德宇.培土清心方对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总IgE、ECP影响的研究[J].江西中医药,2013,44(8):14-16.
[12]秦爽,莫秀梅,陈达灿.基于网络药理学和蛋白模块探讨培土清心颗粒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作用机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21,32(2):191-199.
[13]莫秀梅.培土清心法治疗特应性皮炎的多维临床疗效评价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14]饶美荣.清心培土法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
[15]朱海莉.CDLQI、DFI的译制与考评及对清心培土法治疗特应性皮炎患者的测评[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
[16]廖勇梅.培土清心方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观察及作用机理初探[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
[17]刘文静.培土清心方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及对CC亚族趋化因子的影响[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9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