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基于希望理论的康复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4-11-02 10:25:3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目的:观察基于希望理论的康复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该院收治的156例抑郁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78)和对照组(n=78)。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希望理论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心理弹性[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应对方式[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生活质量[诺丁汉健康调查表(NHP)]评分。结果: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D-RISC、GSES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积极应对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消极应对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睡眠、躯体活动、社会隔离、精力等NHP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基于希望理论的康复护理可提高抑郁症患者心理弹性和自我效能评分,改善应对方式评分,降低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评分,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关键词】抑郁症,希望理论,护理,负性情绪,应对方式,自我效能,心理弹性
 
  抑郁症主要表现为兴趣减退、情绪低落,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1]。药物治疗是改善患者抑郁症状的有效手段,但停药后易反复发作[2]。希望理论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构成因素,可纠正患者错误认知,帮助患者树立生活希望,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3]。本文观察基于希望理论的康复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156例抑郁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符合抑郁症相关诊断标准[4];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53分;认知、沟通能力正常。排除标准:难治性抑郁症;存在严重自杀风险;生活不能自理;文盲;心、肝、肾等重要器官衰竭;伴有恶性肿瘤;合并传染性疾病。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78)和对照组(n=78)。对照组男21例,女57例;年龄19~49岁,平均(35.86±3.05)岁;病程0.8~8年,平均(3.56±1.07)年;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5例,初中32例,高中及以上31例。研究组男19例,女59例;年龄21~52岁,平均(36.02±3.22)岁;病程1~7年,平均(3.49±0.95)年;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5例,初中35例,高中及以上2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给予氟西汀、文法拉新、舍曲林等抗抑郁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维持病房环境、口头健康教育、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等。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希望理论的康复护理。(1)希望评估。通过沟通、行为观察、心理测试评估患者希望指数及情绪状态,结合患者文化水平、生活习惯、家庭状况、社会支持水平、认知程度等为其制订干预计划。(2)希望认知护理。结合患者不同文化水平,发放抑郁症相关阅读材料,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患者可使用较为专业的语言及概念向其解释抑郁症发生的病因、机制等,引导患者思考并设定具体可实现的希望目标,初中文化程度患者多使用简单的语言和实例对其进行解释与沟通,提供图文结合的教育材料,鼓励患者参与小组讨论或分享会,并协助患者设定短期、具体的希望目标,并协助患者分阶段实现;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患者使用直观、生动的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对其进行解释和沟通,采用角色扮演、游戏等互动方式,帮助患者体验希望的力量。(3)行为护理。①感恩教育:邀请患者观看《爱的传递》,鼓励患者向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表达感谢。②社交训练:院内定期召开联谊会,通过成语接龙、金曲串烧、有奖竞猜等活动帮助患者释放情绪。③感受快乐:邀请患者加入病友交流群,嘱患者每晚睡觉前在病友群分享1件快乐幸福的事,同时思考这件事发生的原因,对美好的一天进行感恩。④家庭支持:嘱患者家属平时多关心、陪伴患者,为其提供足够的安全感;鼓励患者与亲友分享自己的进步和感受,增强社会支持。⑤病友支持:每周举行1次病友交流会,邀请情绪稳定、自我认同感强的病友分享治疗经验,针对患者问题给予针对性建议及指导。⑥综合疗法:采用SDS每日评估患者抑郁状态,及时通过音乐疗法、瑜伽疗法等方式放松患者身心。选择整洁安静、空气流动的房间开展瑜伽练习,练习时播放轻松舒缓的瑜伽音乐,指导患者盘腿而坐,充分放松身心,遵循“由易到难、量力而行”的原则,练习三角式、双腿背部伸展式、拜日式、猫式伸展、蜥蜴式等动作,同时强调呼吸、动作、冥想三位一体,练习时长约30 min。结束后开展想象放松训练,护理人员以轻柔的语调描绘美丽的画面,引导患者尽情畅想,充分放松身心,10 min左右,1次/d。两组均连续护理3个月。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SDS评估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标准分均为100分,得分与焦虑、抑郁程度呈正相关[5]。(2)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理弹性和自我效能感评分。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估心理弹性[6],总分0~100分,分值与心理弹性呈正相关。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估自我效能[7],总分10~40分,分值与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3)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应对方式评分。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8]评估,积极应对总分0~36分,消极应对总分为0~24分,评分越高,提示患者越倾向采取相应的应对方式。(4)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采用诺丁汉健康调查表(NHP)评估,选取社会隔离、睡眠、精力水平、躯体活动等4个维度,每个维度0~100分,分值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前后心理弹性和自我效能感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CD-RISC、GSE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CD-RISC、GSES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护理前后应对方式比较护理前,两组积极应对、消极应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积极应对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消极应对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
 
  2.4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睡眠、躯体活动、社会隔离、精力等NHP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睡眠、躯体活动、社会隔离、精力等NHP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
 
  3讨论
 
  抑郁症是全社会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9]。药物是治疗抑郁症的基础,但单独使用药物治疗,效果不甚理想。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帮助患者积极应对疾病[10]。但传统心理护理方式较为单一,部分患者护理效果欠佳。基于希望理论的康复护理通过给予多种干预措施,以充分调动患者积极情绪,调节患者应对方式,改善患者抑郁症状[11]。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SAS、SDS评分及消极应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GSES评分、积极应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在于基于希望理论的康复护理对患者进行希望评估,可准确地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及需求,并根据患者心理状态、认知水平等给予针对性希望认知护理,针对不同文化层次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可确保信息传达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有助于患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护理内容;而通过指导患者坚持每日感恩、感受快乐,可持续性激发患者感激、愉悦、满足等积极情绪,增强其自我效能[12]。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护理后,研究组睡眠、躯体活动、社会隔离、精力等NHP评分均低于对照组,CD-RISC评分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在于基于希望理论的康复护理中定期举行病友交流会可帮助患者在经验交流中获得理解与支持,增强生活的希望与信心,积极应对应激事件。同时家属的理解、肯定、表扬及陪伴可激发患者的希望与内在动力,且通过呼吸、动作、冥想达到身心整合的目的,降低压力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13-14]。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基于希望理论的康复护理可提高抑郁症患者心理弹性和自我效能评分,改善应对方式评分,降低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评分,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Karyotaki E,Efthimiou O,Miguel C,et al.Internet-Based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depressio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individual patient data network Meta-analysis[J].JAMA Psychiatry,2021,78(4):361-371.
 
  [2]章晓梅,张伟英,张红波,等.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捏脊法治疗首发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14):1800-1804.
 
  [3]敖玉,蔡依洋,孙佳琦.基于希望理论的康复护理对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及康复状况的影响[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1,2(8):160-164.
 
  [4]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40.
 
  [5]林婉婷,鲁才红,王峥嵘,等.焦点解决短程治疗联合正念训练对干眼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23,38(14):72-76.
 
  [6]吴卫华,程玉芹,翁菊,等.二胎返岗女护士工作-家庭冲突与心理弹性、工作退缩行为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1,37(31):2467-2472.
 
  [7]石雪杨,綦新惠,尹航.行动学理念指导的赋能健康教育对卵巢癌患者并发症、FSFI评分及GSES评分的影响[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21,30(8):129-131.
 
  [8]黄佳丽,蔡丽萍,蒋小燕.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情绪管理对先兆流产患者产后抑郁状况和应对方式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20):4637-4641.
 
  [9]Cuijpers P,Karyotaki E,Eckshtain D,et al.Psychotherapy for depression across different age group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JAMA Psychiatry,2020,77(7):694-702.
 
  [10]秦知航,陈莹,彭玲.抑郁症患者病耻感与自我和谐、正念水平及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21,21(6):392-396.
 
  [11]赵丽娜.希望理论在产后抑郁症患者临床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7):1200-1203.
 
  [12]宁春艳,杨秀珍.希望理论在产后抑郁症患者精神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1,8(18):108-110.
 
  [13]马欣荣,宋广荣,马陈雯姝,等.瑜伽训练艺术行为干预对失眠共病抑郁障碍患者的疗效[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20,29(8):694-699.
 
  [14]王文娟,潘勤,张会敏.瑜伽干预护理活动在重度抑郁症女性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17):2348-2351.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942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