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对糖尿病伴失眠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86例糖尿病伴失眠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穴位按摩组(n=43)和联合组(n=43)。穴位按摩组给予穴位按摩,联合组在穴位按摩组基础上给予耳穴压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干预前后负性情绪、睡眠质量、中医症候积分、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7.67%)高于穴位按摩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组心烦不寐、心悸多梦、咽干口燥、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评分均低于穴位按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均降低,联合组PSQI评分低于穴位按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均低于穴位按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干预糖尿病伴失眠效果显著,在改善睡眠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耳穴压豆,穴位按摩,糖尿病,失眠
糖尿病是常见代谢性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条件的提高、生活压力增加、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2]。多数患者由于对疾病缺乏了解、血糖控制不佳、并发症带来的折磨等,易出现情绪不佳、失眠等症状,影响正常生活。失眠又会造成血糖波动,导致各种慢性并发症发生,随着失眠时间延长,头晕脑胀等症状出现,增加患者痛苦。糖尿病与失眠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使患者深受折磨。临床多采用非苯二氮䓬类等镇静催眠类药物治疗失眠症状,虽能一定程度上改善睡眠,但长期使用副作用较多,且易出现耐药性及依赖性,并不被所有患者接受[3-4]。因此,需多方创新,寻求中西医结合方式,以提高治疗效果。中医认为糖尿病伴失眠为阴虚内热,上扰心神,兼以心神失养所致,而耳穴压豆是一种中医外治技术,可达镇静、安神之功效,现已广泛应用于糖尿病伴失眠患者[5-6]。本研究选取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86例糖尿病伴失眠患者,分组探讨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的临床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86例糖尿病伴失眠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标准:西医符合《实用糖尿病学》[7]中有关糖尿病诊断标准及《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8]中有关失眠诊断标准,入睡困难,易醒,早醒,且此症状持续1个月以上;中医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9]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0]拟定糖尿病伴失眠“阴虚内热,上扰心神,兼以心神失养”的诊断标准。主症:心悸多梦、心烦不寐、腰膝酸软、咽干口燥;次症: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头晕耳鸣、神疲乏力;舌脉:舌红少津、脉沉细数。具备主症中的2项及以上(咽干口燥、心烦不寐为必备症状),次症中的2项及以上,可明确诊断。纳入标准: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认知功能正常;生命体征平稳;确诊糖尿病前无抑郁、焦虑情绪;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有耳穴压豆禁忌证;有抗焦虑药、催眠镇静药戒断反应;由于其他疾病导致失眠;妊娠期、哺乳期妇女;近期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感染。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穴位按摩组(n=43)和联合组(n=43)。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遵医使用降糖药物等。并遵医嘱给予镇静催眠类药物,如苯二氮䓬类、非苯二氮䓬类等。日常注意控制饮食,以清淡为主,避免摄入咖啡、浓茶等影响睡眠的饮品。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注意居住环境安静,避免噪音影响。
1.2.1穴位按摩组给予穴位按摩。按顺序依次按摩印堂、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百会、神门、失眠、内关穴。印堂穴用拇指推按;左右腿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穴用双手拇指分别按揉;百会穴用右手拇指尖点按,待局部有重胀麻感立即改用拇指腹旋摩,反复交替进行;神门穴用拇指指端按揉;失眠穴用拳头捶击刺激;双侧内关穴用拇指指腹按揉。按摩时用力应柔和、均匀,以局部有酸麻胀痛感为准。每个穴位60下,每日早、中、晚各1次。
1.2.2联合组在穴位按摩组基础上给予耳穴压豆。选择神门、皮质下、交感、阿是穴为主穴,同时可依据病情差异选取心、肝、脾、胃、肾等穴位作为配穴。对患者耳部进行局部消毒,将王不留行籽粘贴在0.6 cm×0.6 cm医用胶布中间,对准以上穴位进行贴敷,手指按压局部至自觉耳部有发热感、酸麻感。嘱患者每天自行按压3次左右,3 min/次,双耳交替进行,每3天更换1次。两组均持续干预30 d。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临床疗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无效为失眠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中医症候积分减分率≤50%;有效为症状减轻,睡眠时间增加,但仍在3 h以内,中医症候积分减分率为51%~70%;显效为失眠症状显著改善,睡眠时间较干预前明显增加,达到3 h以上,深度也有一定改善,中医症候积分减分率为>7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11]。
1.3.2中医症候积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均按无、轻、中、重评分,其中心烦不寐、心悸多梦、咽干口燥分别为0分、2分、4分、6分;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分别为0分、1分、2分、3分。分值越低表明症状越轻。
1.3.3睡眠质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包含7项,以0~3分计分,得分越低提示睡眠质量越好[12]。
1.3.4不良反应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包括腹泻、腹痛、便秘。
1.3.5负性情绪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估,HAMA共14项,HAMD共17项,以0~4分计分,分值越高表明抑郁、焦虑程度越严重[13-14]。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穴位按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两组干预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干预后,联合组心烦不寐、心悸多梦、咽干口燥、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两组干预前后睡眠质量比较
干预后,两组PSQI评分均降低,联合组PSQI评分低于穴位按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2.5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比较
干预后,联合组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穴位按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3讨论
糖尿病为需长期终身治疗,这对患者依从性、心态是一个极大的考验,患者易产生焦虑等情绪,甚至出失眠等症状,影响正常生活、工作。长期的失眠也会导致血糖控制不佳,影响疾病恢复。临床治疗糖尿病伴失眠多采用西医,虽能一定程度上控制疾病进展,但镇静类药物只治其标而不治其本,会产生耐药性、依赖性,且部分患者效果并不显著。而耳穴压豆等中医干预方式具有标本兼治、副作用小等优点,因此应寻求中西医结合方式,以改善治疗效果。
中医认为糖尿病属“消渴病”范畴,而失眠则属“不寐症”范畴,以燥热为标,阴虚为本,消渴病致阴津亏损,燥热偏盛,阴虚而生内热,阴愈虚则燥热愈盛,燥热愈盛则阴愈虚,热邪上扰心神,致心神不安而成不寐;而阴虚则神失所养,也可致失眠[15]。因而糖尿病伴失眠病机为“阴虚内热,上扰心神,兼以心神失养”。而耳穴压豆是一种中医外治技术,可达镇静、安神之功效,符合糖尿病伴失眠病因病机治疗原则,有望在其治疗中取得良好效果。耳穴压豆是中医常用外治方法,将中医学理论、经络学说相结合,通过按压特定穴位,促使经络畅通、气血运行,进而调节气机、平衡阴阳、防病治病。取神门、交感、皮质下、阿是穴为主穴进行耳穴压豆,可起到镇静、安神之功效;配以心、肝、脾、胃、肾等穴位,心主神明,可宁心安神;肝可疏肝解郁;脾可养心安神;肾补脑益心,诸穴共使,可激发经气,调节阴阳,镇静安神。穴位按摩也是中医常用干预方法,可依顺序按摩印堂、涌泉、百会、三阴交、神门、失眠、足三里、内关穴,三阴交为足三阴经(肝、脾、肾)的交会穴,有安神之功效;足三里有疏理脾胃、扶正培元、促进新陈代谢之功效;涌泉穴可滋阴补水,使水火交融,达到阴阳平衡之功效;百会穴有行气活血、宁心安神之功效;神门穴具有安定心神的作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耳穴压豆组总有效率高于穴位按摩组,干预后耳穴压豆组中医症候评分、PSQI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能改善睡眠质量、负性情绪,提高治疗效果。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耳穴压豆可通过贴压的方式刺激耳穴,有效调节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大脑皮层兴奋性,从而改善失眠状况;交感穴具有调节自主神经、内分泌的作用,可改善抑郁、焦虑、烦躁等症状[16-17]。
综上所述,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能进一步改善糖尿病伴失眠患者失眠症状,在改善睡眠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钟淑琴,张广清,丁美祝,等.子午流注择时耳穴与酸枣仁对心脾两虚型消渴伴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17(5):945-949.
[2]HASHEM M M,ESMAEL A,NASSAR A K,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acerbated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and Metformin treatment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Sci Rep,2021,11(1):1940.
[3]赵杼沛,闫冬雪,朱婷钰,等.补气养阴针刺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失眠气两虚证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9):5683-5685.
[4]JEON B,LUYSTER F S,SEREIKA S M,et al.Comorbid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insomnia and its associations with mood and diabetes-related distress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Clin Sleep Med,2022,18(4):1103-1111.
[5]郑夏洁,陈叶.加减黄连阿胶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糖尿病合并失眠患者的临床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8(8):1591-1596.
[6]谷雨,吴晓红,张海云.耳穴压豆联合平衡针灸对顽固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持续性注意力的影响[J].四川中医,2022,40(9):195-197.
[7]迟家敏,汪耀,周迎生,等.实用糖尿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34.
[8]韩芳,唐向东,张斌.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医学杂志,2017,97(24):1844-1856.
[9]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1.
[10]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3,388.
[11]段国梅.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对改善糖尿病患者失眠症状的效果研究[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1,2(3):27-30.
[12]ALHARBI H F,BARAKAT H.Effect of COVID-19 pandemic on dietary habits and sleep quality applying 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in adult saudi population:across-sectional study[J].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2022,19(19):11925.
[13]柯道正,张香侠,葛义俊,等.认知行为治疗联合SSRI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焦虑障碍患者心率变异性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22,57(3):477-481.
[14]茅菲.小柴胡汤加味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分、生活质量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17):3193-3196.
[15]贾敏,李磊,任倩倩,等.六味地黄汤加味联合情志护理对老年糖尿病合并失眠疗效及机制研究[J].四川中医,2022,40(8):200-203.
[16]陈海燕,章继刚.虚拟认知训练联合耳穴压豆对老年睡眠障碍患者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广东医学,2020,41(17):1805-1810.
[17]颜硕,王曙辉,颜北芳.耳穴压互改善轻中度抑郁疟伴失眠患者抑郁状态、睡眠质量的效果观察[J].四川中医,2022,40(12):193-196.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9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