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基于心脏康复评估的康复训练对冠脉搭桥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冠脉搭桥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基于心脏康复评估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况、运动能力、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两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比对照组低,两组6分钟步行试验(6MWT)距离、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均升高,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搭桥手术患者行基于心脏康复评估的康复训练后可改善其活动状况及心理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冠脉搭桥,心脏康复,康复训练
冠脉搭桥手术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术式,可改善患者的心肌血供,延长其生存期[1]。而冠脉搭桥手术后,患者常需接受专业的心脏康复护理以强化手术效果、改善其心肺功能[2]。常规护理可为该类患者提供基础的护理服务,但其措施较单一,且多针对疾病本身,对于患者术后心理及身体活动状况的改善效果不佳,需寻求更有效的护理方案[3]。心脏康复是利用身体锻炼、积极的心理干预等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促使其回归正常社会的系统性治疗[4]。但有关基于心脏康复评估的康复训练在心脏疾病患者中的报道较少,其干预效果有待探究。本研究旨在探究冠脉搭桥手术患者行基于心脏康复评估的康复训练对其健康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80例冠脉搭桥手术患者。纳入标准:均符合冠脉搭桥手术适应证;术后生命体征稳定;可配合完成术后康复训练。排除标准:精神障碍或痴呆;视听障碍;合并其他脏器疾病;肢体残疾;合并骨折或其他影响肢体活动的疾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女17例,男23例;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58.14±5.15)岁;病程2~9年,平均病程(4.22±0.43)年;体重指数20.15~26.58 kg/m2,平均体重指数(23.12±1.25)kg/m2;心功能分级:Ⅱ级29例,Ⅲ级11例。观察组女18例,男22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8.09±5.12)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4.28±0.44)年;体重指数20.08~26.72 kg/m2,平均体重指数(23.15±1.26)kg/m2;心功能分级:Ⅱ级28例,Ⅲ级1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士简单口头告知患者冠脉搭桥术后注意事项,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护士需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对有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及时予以心理疏导,通过音乐干预、注意力转移、成功案例暗示等方法来减轻该类患者的负面情绪,并叮嘱患者家属多陪伴关心患者;护士需主动告知患者术后饮食注意事项,叮嘱患者少吃多餐,以高蛋白、易消化的营养食物为主,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并按时就餐,养成规律作息,遵医嘱用药、运动等;患者术后可在护士或家属陪同下进行下床活动、床边站立等活动,待患者逐渐适应相关运动后,可逐渐增加日常生活训练、行走、上下楼梯等康复训练,期间不可操之过急,以患者可耐受为宜。患者出院前,护士可向其发放康复手册,叮嘱患者归家后坚持进行康复训练,并定期回院复查。电话随访至患者术后6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心脏康复评估的康复训练。(1)术前:护士在患者入院后主动与其沟通,详细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及手术相关人员,告知其相关人员的专业性,以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术前1 d,护士可为患者提供手术相关宣教,通过组织患者观看视频、发放宣传手册、展示图片等形式向患者介绍手术、围手术期护理知识,必要时护士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向患者演示术后康复情景,鼓励患者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完成相关护理操作。(2)术后:主治医生与责任护士联合应用院内自制心脏康复量表来评估患者的术后心肺状况,依据评估结果来判断患者能否能接受心脏康复训练。
对于评估结果良好的患者,医护人员可为其制定以运动为主的康复计划,并落实相关计划,可利用呼吸训练仪、弹力球等指导患者行抗阻运动训练、有氧运动等,依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渐增加运动量,但需以患者可耐受为宜。完成阶段性训练后仍可使用心脏康复量表来评估患者的恢复状况。对于康复训练期间有负面情绪的患者,可通过呼吸训练、肌肉放松等来减轻其负性情绪,并可组织病友交流会,由心脏康复良好的患者分享自身的治疗及康复训练经历,以增加患者的康复信心。出院前,护士可指导患者学习呼吸操、八段锦等,直至其完全掌握相关技能,使其可以居家进行康复训练。患者出院后,可通过微信远程指导其康复训练至患者术后6个月。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心理状况: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的心理状况。两量表各含20项条目,每项1~4分,总得分分别>53分、50分为有抑郁、焦虑情绪。得分越高,心理状况越差[5-6]。(2)运动能力: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运动能力。采用6分钟步行试验(6MWT)评估运动能力。记录患者在30 m直廊内往返快走6 min的距离,距离越远,患者身体运动能力越强[7]。(3)生活质量: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共19个条目,总分100分,得分与生活质量呈正比[8]。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5.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心理状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评分、SD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前后运动能力比较
护理前,两组6MWT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6MWT距离均升高,观察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前,两组SA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Q评分升高,观察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冠脉搭桥手术为侵入性、有创性操作,极易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影响其手术及围手术期护理配合度,进而降低手术效果,不利于患者心脏功能的改善[9]。冠脉搭桥术后患者需接受长期的康复训练以促进自身心肺功能的改善,但部分患者术后常因心理或生理等影响无法坚持进行心脏康复训练,导致其预后不良[10]。因此,采取措施来改善该类患者的心理状况、身体活动状况十分必要。常规护理虽可为该类患者提供康复训练指导,但其措施较简单,且缺乏针对性,干预效果一般,需寻求更有效、专业的康复训练。
本研究显示,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较对照组低,说明基于心脏康复评估的康复训练可改善该类患者的心理状况。原因在于,心脏为重要脏器,冠脉搭桥手术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情绪,且对手术结果的不确定感、高昂的手术费用也会加重其心理负担,影响患者的心理状况。而术前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可提高患者对冠脉搭桥的认知度,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术后予以患者呼吸训练、肌肉放松训练等护理可使患者全身放松,音乐冥想可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邀请心脏康复良好的患者分享经历可提高其他患者对冠脉搭桥手术及心脏康复的信心,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11-12]。
本研究显示,护理后,观察组6MWT距离、SAQ评分较对照组高,说明基于心脏康复评估的康复训练可改善该类患者的活动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分析原因在于,该康复训练干预时,护士于术前予以患者详细的手术宣教及围手术期护理宣教,可提高患者对手术及术后护理的认知度,使其自愿配合医护人员完成相关护理工作,利于提高其术后康复效果;而护士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向患者演示术后康复情景以提高患者对心脏康复的接受度及认知度,便于后续康复训练的开展[13]。依据心脏康复量表评估结果来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计划,不仅利于医护人员有效掌握患者的术后身体状况,也可避免患者过度训练或训练不当所致的心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确保患者能够接受安全、有效的心脏康复训练,加快其术后康复进度;而借助仪器展开有氧运动、抗阻运动训练等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身体活动能力,促进其心脏功能恢复[14-15]。相较常规护理,该康复训练不仅注重患者心脏功能的康复效果,还注重患者的心理状况,可更好地改善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基于心脏康复评估的康复训练可改善该类患者的活动状况及心理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但本研究也存在局限性,如因研究者的精力有限,仅选取了本院收治的部分冠脉搭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可能导致研究结果存在样本量不足、地域局限性等缺点,也未对该类患者的远期干预效果进行追踪,未来可纳入更多不同区域的冠脉搭桥患者进行探究,并适当延长患者的随访时间,以便获得更加详尽的干预结果,从而为该类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AMABILE A,TORREGROSSA G,BALKHY H H.Robotic-assisted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urrent knowledge and future perspectives[J].Minerva Cardioangiol,2020,68(5):497-510.
[2]HOJSKOV I E,MOONS P,EGEROD I,et al.Early physical and psycho-educational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 Rehabil Med,2019,51(2):136-143.
[3]王慧慧,王学艳,郭美霞.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导向下的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2):2222-2224.
[4]赖杏,朱燕梅,何清秀.心脏康复评估量表在冠脉搭桥术后患者Ⅰ期心脏康复中的研究[J].吉林医学,2021,42(8):2005-2008.
[5]JOKELAINENJ,TIMONEN M,KEINANEN-KIUKAANNIEMIS,et al.Validation of the Zung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in older adults[J].Scand J Prim Health Care,2019,37(3):353-357.
[6]DUNSTAN D A,SCOTT N.Norms for Zung's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J].BMC Psychiatry,2020,20(1):90.
[7]黄亚莉,程心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的临床研究[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06,33(1):21-24.
[8]郑建萍,梁杏波,何杏容,等.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用于心肌梗塞患者康复期机体功能的评价[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13):6-7,10.
[9]王丽,梁燕,郝爽.生物反馈疗法结合单元护理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心理状态、认知水平及康复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22):3025-3028.
[10]孙妞妞,史素玲,李转珍,等.叙事护理对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焦虑抑郁干预效果的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31):2407-2411.
[11]王敏,黄丽,瞿艳,等.多元化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在冠脉搭桥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7):186-189.
[12]顾月,李英,李珍,等.分级心理干预联合医护一体化护理对冠状动脉搭桥患者术后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20,26(2):178-181.
[13]汪莉,陈亚娟.引导想象训练结合优势内容递增健康教育法对冠脉搭桥术后患者睡眠质量、心理状态及心脏康复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7):145-147.
[14]王栋梅,马欣,薛鸿群.阶段性心脏康复训练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心力衰竭患者PCI术后康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刊,2021,48(17):97-100.
[15]苗雪.基于心脏康复风险评估的康复训练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1,30(16):3059-3061.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8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