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瓣膜置换术联合冠脉搭桥术治疗不同年龄组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早中期疗效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15 11:41:1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年龄组的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应用瓣膜置换术联合冠脉搭桥术的早中期效果。方法从我院选取2005年1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为不同年龄组,分别为≥65岁的老年组及<65岁的中青年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早中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住ICU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应用率及病死率差异不明显,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2个月至10年的随访发现,老年组中,2例失访。2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由于出现了重症药疹而造成死亡,2年后进行随访1例老年患者由于发生脑梗死而死亡,1例发生肺癌致死,其余患者的心功能为Ⅰ~Ⅱ级,均恢复良好,明显提升了生活质量。在中青年组中,有5例患者失访,在术后1年有1例患者由低心排导致死亡,术后3年出现1例由抗凝并发症死亡患者,其余患者身体正常。结论在术前通过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的充分了解及评估、术中保护患者的心肌、做好再血管化的工作、于围术期为患者开展有效的护理工作,中青年组患者与老年组患者的早中期都能取得理想的疗效。

关键词:心脏瓣膜;不同年龄组;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瓣膜置换术

本文引用格式:刘兴华,禚伟佳.瓣膜置换术联合冠脉搭桥术治疗不同年龄组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早中期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9):28,31.

0引言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属于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冠心病常发于高血压患者、中老年人群、吸烟者等群体中,其致病的主要病因是患者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患者的心肌组织出现坏死、缺血等情况,从而导致冠心病的发生[1]。冠心病的死亡率较高,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冠心病的患者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冠心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心慌、胸闷、心律不齐、心悸等,若未引起患者的重视,导致病情发展加重,可致患者出现休克,甚至死亡[3]。瓣膜病也是心脏病中常见的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大多数患有心脏瓣膜病的患者同时也伴随着冠心病。目前治疗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为瓣膜置换术联合冠脉搭桥术[4]。大多数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通常病程较长,在接受手术前,其心功能较差,且在该种治疗方式下,手术的进行时间较长、操作较为复杂,与单纯进行换瓣手术及单纯的冠脉搭桥术的处理方式差异较大。本研究就不同年龄组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应用瓣膜置换术联合冠脉搭桥术进行治疗,探究其早中期的疗效,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现报告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选取2005年1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为不同年龄组,分别为≥65岁的老年组及<65岁的中青年组。

其中老年组中患者人数为20例,其中女性11例,男性9例,年龄65~78岁,平均(71.27±5.41)岁;中青年组30例,其中女性13例,男性17例,年龄42~64岁,平均(53.27±6.22)岁。

1.2方法

所有患者于术前均给予全身麻醉,对于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可给予利尿、强心、肝素抗凝等常规治疗,若患者还同时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合并症,应控制患者的血糖及血压。所有患者均于中度低温的体外循环环境下开展手术。从患者的胸骨正中进行开胸,将含血停跳液注入患者的主动脉根部,与此同时注意做好患者的心肌保护措施,这会对手术的成功率造成直接的影响。若患者存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问题,在手术中,医师可经患者的冠状动脉,采取切开患者主动脉的方式,直接将停跳液进行灌注。冠状动脉搭桥术选取患者的左侧乳房内部的大隐静脉或动脉,对患者的冠状动脉的具体情况进行较为系统的了解后,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搭桥部位,采取游离解剖的方式解剖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的远端,手术的进行顺序医师应根据患者自身瓣膜的病情程度进行调整,若患者的疾病类型属于冠心病合并二尖瓣,则需先解剖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的远端后,为患者开展瓣膜置换,手术中置换所用的瓣膜应据患者的年龄进行选择,可选用机械瓣或生物瓣。对于二尖瓣的患者,缝合人工瓣膜时可采用连续或间断的缝合方式,且瓣膜成形应据患者的瓣膜具体情况采用二尖瓣成形术进行成形,术后将患者转入ICU病房进行观察,给予患者呼吸机辅助患者呼吸,给予患者利尿、扩血管、强心、抗凝等治疗,若患者出现低心排症状,医师可根据患者的症状程度给予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1.3统计学分析

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住ICU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差异不明显P>0.05,见表1。中青年组与老年组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应用率及病死率差异不明显P>0.05。


\

 

讨论

近年来,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人数呈上升的趋势,是目前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冠心病本身就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其心肌缺血引发的梗死现象会使患者的左心室结构变形,不仅会对患者的心肌正常运动造成影响,同时还会损坏患者的心脏瓣膜的功能。瓣膜的病变也会使患者的心脏负荷增加,从而影响患者的心室功能,使患者心肌功能受损。因此,当患者同时患有两种疾病时,会使损伤叠加[5]。虽然患者在经受同期手术的治疗后,生活质量会慢慢提升,可达到正常的生活质量,但大多数患者在进行手术前都存在心功能较差的情况[6]。且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的手术操作难度较大,且手术的进行时间长,导致患者的手术死亡率较单纯进行冠脉搭桥术或单纯进行心瓣膜置换术更高。有相关研究表明,瓣膜置换术联合冠脉搭桥术的早期死亡率可高达7%~24%[7]。有研究显示,老年患者进行该种手术是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子,但有报道认为该手术死亡升高的主要原因并非是年龄问题。

本次研究选取的50例患者中,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差异不明显,P>0.05,本组患者中,中青年组在术后1年有1例患者由低心排导致死亡,术后3年出现1例由抗凝并发症死亡患者,老年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死亡,2年后有1例老年患者由于发生脑梗死而死亡,有1例发生肺癌致死,差异不明显,与患者的年龄无关。

综上所述,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疾病的进行瓣膜置换术联合冠脉搭桥术治疗,治疗风险较高,且具有较高的手术死亡率。我们认为,在患者进行治疗前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充分的了解及评估,在手术进行的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心肌保护工作,提高再血管化的质量,对围术期的患者开展综合措施,积极处理各种问题,可提升老年患者的疗效,使老年患者早中期疗效也能达到中青年组的疗效。

参考文献

[1]王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二尖瓣疾病和心房颤动患者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联合二尖瓣置换术和双极射频消融术疗效观察[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36(2):60-63.
[2]马超,徐骁晗,刘博,等.运用血栓弹力图评价替格瑞洛用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患者抗血小板效果及临床疗效[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8(10):91-96.
[3]唐满海,何景力,张琰冰,等.全膝关节置换术联合连续被动活动功能锻炼对晚期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及术后感染因素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8,36(1):112-114.
[4]周子凡,王龙飞,董松坡,等.生物瓣膜置换术联合托拉塞米治疗心脏瓣膜病的效果及对B型脑钠肽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药,2019,14(1):53-5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55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