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比较微创钻孔置管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8 月 至 2022 年 8 月该院收治的 86 例 HICH 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43 例。研究组采用微创钻孔置管 引流术治疗, 对照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 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水平, 手术前后炎性指标 [ 降钙素原(PCT)、C 反应蛋白(CRP)] 水平、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评分、日常生活能力 [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 评分和术后 2 周并发症发 生率。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两组拔管时血肿清除率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05);术后 3 d,两组 PCT、CRP 水平均高于术前,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 术后 3 个月,研究组 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r>0.05)。 结论: 微创钻孔置管引流术治疗 HICH 患者可提高 ADL 评分,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 炎性指标水平和 NIHSS 评分,效果优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
【关键词】 小骨窗开颅手术,钻孔置管引流术,高血压脑出血,炎性指标,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并发症
Comparison of effects of minimally invasive drilling andcatheter drainage andsmall bone window craniotomy in treatment of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GUO Rui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of Qinyang People’s Hospital, Jiaozuo 454550 Henan,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compare effects of minimally invasive drilling and catheter drainage and small bone window craniotomy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HICH). 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86 patients with HICH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August 2020 to August 2022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43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drilling and catheter drainage,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mall bone window craniotomy. The levels of perioperative indexes and inflammatory indexes [procalcitonin (PCT), C-reactive protein (CRP)], the neurological deficit degre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score, th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 (ADL)] score before and after the surgery,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2 weeks after the surger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The operation time and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of the study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hematoma clearanc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during extubation (r>0.05). Three days after the surgery, the levels of PCT and CRP in the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surgery, but thos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0.05). Three months after the surgery, the NIHSS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ADL scor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0.05). Conclusions:Minimally invasive drilling and catheter drainage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HICH patients can improve the ADL scores, shorten the operation time and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reduce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reduce the levels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theNIHSS scores.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small bone window craniotomy.
【Keywords】 Small bone window craniotomy; Drilling and catheter drainage;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Inflammatory factor; Neurological deficit;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Complication
高血压脑出血(HICH)是常见急性脑血管疾 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患者颅内血肿不断增大,颅内压持续升高,压迫周围脑组织,造成脑损伤, 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 [1-2]。 临床多表现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剧烈头痛等症状, 由于出血量、出血部位不同, 可出现偏身运动障碍、 呼吸循环及感觉障碍 [3]。手术是治疗 HICH 的重要措施,常用术式包括定向穿刺引流术、小骨窗开颅 术、神经内镜微创术等术式,能有效降低颅内压, 提高血肿清除率,其中穿刺引流术、显微镜下小骨 窗开颅术均为微创术式,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 简单,效果确切 [4-5]。本文比较微创钻孔置管引流 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 HICH 患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8 月至 2022 年 8 月本院收治的 86 例 HICH 患者的临床资料。纳 入标准:符合 HICH 的诊断标准 [6] ;年龄≤ 80 岁; 首次发病;通过头颅 CT、磁共振成像检查及实验 室检测确诊;瞳孔无变化;基底节区脑出血。排除 标准:有手术禁忌证;合并凝血功障碍和严重躯体 性疾病;精神障碍;有严重肝、肺、肾等疾病;脑 瘤、脑疝晚期;外伤、脑血管畸形及其他原因导致 的脑出血;长期使用激素、抗生素。患者及家属 了解本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治疗 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组 43 例。研 究组: 男 25 例, 女 18 例; 年龄 43~78 岁, 平均 (58.15±4.50)岁;发病至入院时间 2.5~13.5 h,平 均(6.3±1.4)h;出血量 30~48 mL, 平均(39.44± 4.12)mL;左侧基底节区25例,右侧基底节区 18例; 破入脑室 8 例。对照组:男 22 例,女 21 例;年龄 41~73 岁, 平均(57.46±4.60)岁;发病至入院时间 2.7~12.6 h,平均(6.9±1.6)h;出血量 31~50 mL, 平均(40.22±4.57)mL; 左侧基底节区 23 例, 右 侧基底节区 20 例;破入脑室 7 例。两组一般资料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术前 行 CT 检查确定血肿位置、大小,并在血肿体表投 影处做标记。患者全身麻醉,取仰卧位,常规消毒 铺巾,于标记处作 4~5 cm 切口,切开颞肌、头皮, 充分暴露颅骨。用颅骨钻钻孔并扩大骨窗至 3 cm× 3 cm,十字形剪开硬脑膜,沿脑部非功能区依次分 离皮层直达血肿腔。显微镜下清除血肿,若出现渗 血点、活动性出血点,可行海绵压迫、电凝止血。 常规放置引流管, 关颅。术后 24~48 h 复查 CT, 确 认血肿清除率达 70%,引流液颜色、引流量恢复正 常可拔除引流管。
研究组采用微创钻孔置管引流术治疗。术前 行 CT 检查确定血肿位置、大小,并在血肿体表投 影处做标记作为穿刺点,测量穿刺点与血肿中心的 距离,选择合适长度的穿刺针。患者取仰卧位,全 身麻醉后,常规消毒铺巾,于标记处切开头皮,乳突牵开器牵开,采用颅骨钻钻孔,电凝硬脑膜后切 开。避开重要脑血管、大脑皮层功能区,采用穿刺 针穿刺进入血肿中心,退出针芯,连接注射器,缓 慢抽吸血肿。连接引流管, 注入肝素溶解残留血肿, 反复冲洗,直至引流液颜色变淡,将 1000 U 尿激 酶 +2~4 mL 0.9% 氯化钠注射液混合后注入血肿腔, 夹闭引流管,4 h 后开放引流。术后 24~48 h 复查 CT,确认血肿清除率达 70% 可拔除引流管。
两组术后均给予常规抗感染、降颅压、营养神 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处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水平, 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时血肿清除率、 住院时间。血肿清除率 =(术前血肿体积 - 术后血 肿体积)/ 术前血肿体积 ×100%。(2)比较两组 手术前后炎性指标水平。术前、术后 3 d 采集患者 空腹肘静脉血 3~6 mL,室温静置 30 min,使用离 心机以转速 2000 r/min、半径 10 cm 离心 15 min, 取血清,置入冰箱冷冻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检测降钙素原(PCT)、C 反应蛋白(CRP) 水平。 (3)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 生活能力评分。术前、术后 3 个月采用美国国立卫 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 损程度,总分 0~42 分,共 15 项,得分越低表明神 经功能缺损越轻,其中 0~1 分为正常 / 近乎正常, 2~4 分为轻度卒中,5~15 分为中度卒中,16~20 分 为中 - 重度卒中,21~42 分为重度卒中;采用日 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总分 100 分,得分越高表明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4)比较两组术后 2 周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x()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围术期指标水平比较 研究组手术时间 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拔管时血 肿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2.2 两组手术前后炎性指标水平比较 术前,两 组血清 PCT、CRP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 3 d, 两组 PCT、CRP 水平均高 于术前,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2.3 两组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 能力评分比较 术前, 两组 NIHSS、ADL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 3 个月, 两组 NIHSS 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 两组 ADL 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2.4 两组术后 2 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并 发症发生率为 13.9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6.98%。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见表 4.
3 讨论
HICH 是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发病率随着人 口老龄化加剧而逐渐升高, 由于颅内出血占位效应, 颅内压持续增高,压迫损伤周围脑组织,加重脑水 肿,形成恶性循环, 具有较高的致残率、病死率[7-8]。 常规开放式开颅血肿清除手术虽能在一定程度上降 低患者颅内压,但对患者的创伤较大,影响整体治 疗效果 [9]。小骨窗开颅术是治疗 HICH 的经典术式, 在显微镜辅助下,视野清晰,能完全清除出血点、 血肿, 与传统开颅术相比, 其骨窗面积、手术切口、 脑组织暴露范围均较小,能减轻手术创伤,疗效确切 [10-11]。但术中需分离脑实质,手术难度大,牵 拉过程中易损伤正常脑组织,操作时间较长,加重 术后应激反应,增加再出血发生率,不利于患者术 后恢复 [12]。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 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分析原因 为微创钻孔置管引流术可精准穿刺血肿部位,无需 开颅分离脑实质,采用穿刺针抽吸引流液态血肿, 操作更简单,能减轻对患者正常脑组织的损伤,改 善临床症状 [13-14]。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两组拔管 时血肿清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 学意义。提示微创钻孔置管引流术的血肿清除效果、 安全性与小骨窗开颅术相当。本研究结果还显示, 术后 3 d,两组 PCT、CRP 水平均高于术前,但研 究组低于对照组;术后 3 个月,研究组 NIHSS 评 分低于对照组,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 微创钻孔置管引流术切口小,且能避开重要脑功能 区及血管, 无需对脑组织进行牵拉, 术中创伤更小, 术后患者机体炎性应激反应更轻微,利于恢复 [15]。
综上所述,微创钻孔置管引流术治疗 HICH 患 者可提高 ADL 评分,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降低炎性指标水平和NIHSS评分, 效果优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
参考文献
[1] 黄黎莹,赛芳芳,张科蓓,等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入院时血总 钙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 [J].检验医学,2022.37(5):423-428.
[2] 邹朦 . 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 疗效与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J]. 当代医学,2021.27 (20):161-163.
[3] 黄萌,喻晓刚,刘玲 . 自发性脑出血 CT 影像分割在老年脑 梗死合并脑出血病灶中的计算效果 [J].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2.17(11):666-667.
[4] 宋红伟,张小霞 . 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中等 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7.28(12):2170-2171.
[5] 薛文 . 高血压脑出血予以微创下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手术治 疗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 (13):2309-2310.
[6]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等 . 高血压性脑出 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 [J]. 中国急救医学,2020.40(8): 689-702.
[7] 黄肇晶 . 超早期小骨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结合基于聚焦解 决模式的心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分析 [J]. 中国 药物与临床,2021.21(15):2677-2679.
[8]吴涛,德吉卓嘎,次旦扎西,等 . CT 引导微创穿刺引流尿激 酶液化术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与 安全性研究 [J]. 山西医药杂志,2020.49(21):2931-2933.
[9]尹全,雍成明,杨代明,等 . 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对重型 颅脑损伤病人炎性应激反应及脑氧代谢的影响 [J]. 中西医结 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0(15):2865-2868.
[10]李晓良,石磊,张曙光 . 传统大骨瓣开颅与小骨窗开颅手 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比较研究 [J].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1.16(5):298-299.
[11]付光辉,刘全,覃军,等 . 微创钻孔引流术和小骨窗颅内血 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基底节区中等量脑出血的疗效和预后比 较 [J].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20.19(6):414-418.
[12]杨永红,赵旺,贺学农 . 微创穿刺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 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比较 [J]. 现代医药卫生, 2017. 33(5) : 738-740.
[13]王虎成,张荣军,张宏兵,等 . 颅骨锥孔穿刺引流术与钻孔 穿刺引流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前瞻性对照研究 [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3.51(2):201-204.
[14]刘瑞军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小骨 窗开颅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 续型电子期刊),2020.20(73):72.
[15]彭文生,廖水香,朱春英,等 . 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小骨窗开 颅术治疗中等量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研究 [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20(13):114-1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6795.html